​ 被消化的足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河)

​ 被消化的足球0

最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开心得满面通红,原来是参加学校桌上足球比赛赢了校区冠军。问有什么奖励,说是进入决赛的队员有机会得到柏林世界杯决赛的入场券。他们参加的校园桌上足球比赛,是德国一家著名的家族食品厂赞助的,比赛之余还可以大饱口福,免费痛吃其推出的新款“世界杯”烤饼。虽说去柏林看决赛目前还是海市蜃楼,任重道远,不过也可以开心好大一阵了。寓玩于吃,何乐不为。

德国世界杯还没开哨,它的玩具幼儿版就已经粉墨登场。桌上足球又叫波比足球(babyfoot),起源于法国,比赛双方用手操作台面上的玩具小人进行对抗。它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其方方面面都酷似真实比赛,可两人、三人、四人同时玩耍。法国人天生浪漫童趣,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首届桌上足球世界杯也同期紧锣密鼓,算是真人版和模仿秀并行娱乐全世界一把。

感叹这小子好运气的同时,我也心痒难耐,兴冲冲地出门逛街,去体会世界杯的山雨欲来。关于足球的起源有大开大阖,大喜大悲的讲法。《战国策》里就曾记载过人民安居乐业,喜踢蹴鞠乃幸福小康之余优哉游哉的象征;可到了欧洲,却是打仗后靠踢敌人人头来发泄愤恨。足球竟被赋予如此多的能指所指,也无怪乎带给我们的悲喜交加,神魂颠倒。

慕尼黑的步行街新开了一家运动产品店,其中就有FIFA SHOP展台。走进去,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中国的手机链、打火机,孟加拉的T恤衫、足球鞋,土耳其的围巾、帽子。感慨和自豪全球化的同时,又犯了愁,带几颗“团队精神”回国,系在行李箱上,是不是有点舍近求远弃本逐末?商场里小狮子玩具“Goleo 六世”横七竖八,威风凛凛,个个身上印着Made in China。足球本就是全民的狂欢,狂欢的前奏就是消费热潮;消费时代的足球游戏,我们大家都是场上的队员。

巴赫金对中世纪狂欢的精彩描述完全适用于现代人:“……同时拥有两种生活:一种是官方的生活,一种是狂欢生活。它们由两种世界观决定:虔诚的、严肃的角度和笑的角度。这两种角度共存于他们的意识里……”我们不也正是悬浮在这样两种状态里,狂欢是更本性暴露的,就更让人期待,比如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无论是桌上的,球场上的,头脑里的,还是笔下的。

正巧走到一家巧克力店,我想了想,买了一个足球巧克力,慢慢吃,慢慢消化这个狂欢的象征。足球是圆的,在我看来,它是可以消化的,好吃的,靠足球吃足球,我也算是为世界杯做了一点贡献,老布和小默在6月的狂欢之夜可别忘了咱缺席的中国。■ 足球

上一篇: ​隐秘的厨房
下一篇: 一球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