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剩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近日,被一异性好友白拉去逛街。虽说是异性,也很谈得来,可我们并不来电,更像是哥们儿。这种关系让我们都有些无可奈何,就像其中一个是同性恋者,这样的男女关系更为清澈单纯,少了那许多的复杂纠缠。

和白出来,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楚:保镖、打手、搬运工,外加免费新鲜热辣的马屁提供者。说到和女性逛街,总是一件让人疼的事,就算头不疼,脚趾头也要疼。她们从来不在乎目的,更不在乎效率。她们总是兴冲冲出门,然后兴冲冲买上一堆也许两个星期之前或是9个月之后或是天知道什么时候或是永远也用不上的东西,并且乐此不疲。还好一见面白就宣布今天有目标,毛衣一件,买完回家。

经过数次打量,触摸,对着镜子比划和YY之后,白看上了一件毛衣,开始进入正题:侃价。老板报出了一个我的心理价位乘以2的数字。我想侃价和砍价的区别和统一的确反映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按照一贯经验,和MM逛街在价钱上千万不要插嘴,甚至不要露出可以接受的神色。我不动如山,背后一场刀光剑影的厮杀无情展开,白使出的各种招式一一被老板化解,一又四分之一炷香之后,老板不屑地爆出底牌,我的心理价位乘以60%的价格。“我已经赔了,不能再便宜了,今天的头一桩生意,图个吉利。”白却仍冷若冰霜:可以刷卡吗?暂时不行。白转身向我,我的手伸向钱包,她却手一挥,“走。”

“你不想要吗?”

“还行,但是我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太少了。”

“什么剩余?”

“消费者剩余,就是你的支付意愿减去实际支付量。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标准。”

果然是马上就要读经济学博士的材料,经过白解释,我对消费者剩余有了大致了解,并对生活的经济学有了新认识:“那逛街就是追求消费者剩余了,最大乐趣就是追求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了?”

“可以这么说,但是追求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就是广告里说的,关键是看风景的心情。比如你们男的在从事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时,总是很在乎自己时间是否持久、表现是否坚强,总是想让结果晚一点到来,而且十分痛恨结果有可能导致的意外。你说是不是?”

“所以这时候对男人来说,小雨衣就是消费者剩余无穷大的商品了。”

“聪明!”白大悦。

得到准博士的夸奖,我那个叫心花怒放,屁颠之余,脑子又短路了:“人家都说女博士都是灭绝师太,那等你成博士,谁娶了你还能得到多少剩余?”

白的脸色立马由白里透红变成了绿了吧唧:“和你出来逛街,我得到的剩余绝对是负无穷大!”

当晚,我拎着一条裤子和五双袜子送她回家。■

(文 / 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