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武侠催熟的一代
作者:孟静黄晓明
黄晓明在电影学院与赵薇是同班同学,他的班主任崔新琴曾经说:黄晓明是个乖得老师都想“拿脚踹他”的学生,表演课上老师要求他演打人、骂人的戏,他说:“爸爸、妈妈不让我骂人。”张纪中曾经考虑过让谢霆锋饰演杨过,因为人们都觉得此人够叛逆,因为谢霆锋只同意拿出两个月的拍摄时间才作罢。当选定黄晓明时,香港影人文隽曾说:“黄晓明什么都好,就是不够叛逆。”可是黄晓明听到这句评语后,轻笑了一声:“他这么说,是因为他不了解我。”
经历了《大汉天子》和《神雕侠侣》的锤炼后,黄晓明成了一个很有“反骨”的演员,那些人物的不羁、张狂也浸入了他的骨髓。“我表面文弱,骨子里却是山东人,经常做些让大家想不到的事,比如开着吉普出去疯玩,我出的两次大车祸都是因为这个。”
少年侠客梦
上学时黄晓明是个听话的孩子,最大爱好就是看书。初中时他接触到武侠小说,曾经有过三天看完《鹿鼎记》的记录。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街面上流行的武打书他都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除了里面提到的《鸳鸯刀》、《白马啸西风》没看过以外,我都看完了。小时候的我不太出门,到了升学时父母怕我因看书影响成绩,让我禁看书一年,顺利升学后,我就又抱回了一摞书,两个月的暑假就整整看了两个月。”
刘亦菲在电影学院的同学比她年长一到十岁不等,所有男生都是武侠爱好者,曾经有男生告诉她:“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从四楼宿舍跳下来,你不要惊讶,那是我在扮大侠呢!”
黄晓明也是同样,经常幻想自己是武侠书中的男主角,劫富济贫,行侠仗义。他的影迷会叫做“明教”,“粉丝”们都称他为“教主”,起哄让他去竞标扮演张无忌。一听到这个称呼,他就有种微醺的感觉,非常享受。可能因为演了《神雕侠侣》的关系,杨过成了他最爱的武侠人物。
能在金庸剧中演主角,几乎是所有演员的梦想。有一个《神雕侠侣》的选秀纪录片,很大的屋子里挤满了长发飘飘、白衣曳地的美女,仔细一看,很多都是熟面孔,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30岁以下、称得上美貌的女演员都去试过镜。黄晓明在最后一轮,最强的竞争对手是聂远。由于黄晓明长得很像港版《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古天乐,那一版又是最受好评的,投资方和黄晓明自己都对入选期待值很高。有一度传说聂远签了制作方的公司,得到了这个角色,急得黄晓明对媒体抱怨了很多,采访被刊登后他差点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向剧组道了歉才重新列在备选范围。最终黄晓明怎么如愿,谁也无法知晓,只知道他原来的经纪公司又告他违约,为了得到这个角色,他不仅仅是连续6个月每天只睡4小时那么简单,精神上遭受的折磨并不亚于肉体的疲惫。据张纪中所说,黄晓明的胜出还是因为他更适合这个角色。
刘亦菲把演小龙女的体会写了几篇论文,每篇都有一万字左右,还被老师在课堂上作为范文。有一些用功的演员会写角色分析,问到黄晓明,他很自信地说:“我不用写,这个人物已经全在我脑子里了。”他甚至不能忍受别人对杨过的一点批评,例如杨过性格上的自私和他有时会分不清情与义孰轻孰重。一提这个黄晓明就急了,他会反问:“你有没有认真看过《神雕侠侣》?以杨过的智慧和本事,他在和金轮法王比武后,可以夺取武林盟主,但他甘愿选择平淡。在爱情与民族大义中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义。”所谓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在黄晓明看来,“侠”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别人。剧组在山里拍浸冷水戏时,演郭芙的陈紫函身体不舒服,肚子疼,别人都没注意,黄晓明发现后,背着她跑下山,穿过层层围观要求签名的人群,他跑了好几公里,一部戏让他长大了很多。
他有时赌气般地说:“我们拍这个戏这么长时间,不是赚钱,都是为了口碑,争口气,让他们看看大陆也能拍好武侠剧。”别人免不了做比较,前几版《神雕侠侣》中,小龙女都选得比杨过年纪大,有很多记者问过黄晓明同样的问题:面对一个比自己少十岁的“姑姑”,不觉得别扭吗?黄晓明不胜其烦地说:“这问题很无聊。书里小龙女看起来就是比杨过小,大家受了港剧的影响,觉得小龙女应该成熟,其实我们才是尊重原著的。”书中杨过右臂断,左手持剑,因为一般人不习惯用左手,所以以前的版本中杨过都改为左手被砍断。到了黄晓明,他在开拍前练了一个月的左手剑,为的就是原汁原味。
一夜长大
黄晓明今年的生日愿望许的是:做一个人人夸奖的“杨过”,而不是被大家骂。前几个大陆版大侠在他心中留有阴影,“我不想受任何伤害”。为了与港台版金庸剧区分开,他在造型上都刻意划清界限。起初给杨过设计的发型是束起来的短发,后来觉得差异不大,就改成了现在的披散头发,还加上了几缕前卫的挑染,宛若漫画中人。
当六家投资方老板开会表决出男女主角后,黄晓明就背上包袱,由于年纪大了一些的关系,他看起来比刘亦菲更在意这部戏的结果。“有些网友把我的名字改成了‘小名’,意思就是说这个人肯定出不了什么大名,其实这反倒提醒了我,我就去做一个小的名人,成与不成,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人就是这样,该承受的事情就要无怨无悔。”他老气横秋地说:“我从小就崇拜小平爷爷,他的名字同样的平凡。做个随遇而安的小艺人没什么不好,假如今后我很有名了,我还是保持小艺人的心态。”
同样是一夜长大的刘亦菲虽然还不太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有的想法,却对成长有着既清楚又迷茫的认识。四年前,她糊里糊涂地演了《金粉世家》,直到现在还为剧中的扮相懊恼不已:“BABY FACE(婴儿肥)的脸上涂着大红嘴唇,完全把我塑造成了一个刁蛮、任性的反面人物。”四年后的今天,她谈起角色来声情并茂,会主动寻找话题。当记者表示,她的谈吐完全像个成年人时,她叹了口气:“我不成长没办法呀!像你们问的全是很成熟的问题,我必须像一个成熟的人那样回答。”她透露说,10岁去美国时,她发现国内的孩子是小人精,美国小孩却比她晚熟得多,她在武汉小学学的数学在美国足足抵挡了两年。“我开朗的那面全是在美国形成的,以前我是个内向的人。”因为签了日本索尼唱片公司,刘亦菲前一段一直在日本学习,每周上六天课,学习舞蹈、日语。在日本她重新捡起了收集娃娃的爱好,“在日本我才又找到了做学生的感觉,因为回到国内我就不能给人小孩的感觉了,武侠剧让我渐渐成长了。”
刘亦菲出道时间虽短,新闻却不断,她曾经对媒体说:“我知道,他们都叫我‘负面女王’。”她的负面消息像埋过地雷的高地,过一阵就要遍地开花,她的年龄、身世、国籍、学历,无所不包地被怀疑。有人称她为“天仙”,就有人捧另一个少数民族的“天仙MM”尔玛依娜来贬她。对此,刘亦菲虽不是非常清楚,但也并非一无所知。她经常上网看自己的消息,有不少人冒她的名字在网上发帖,有一个自称“水色茜茜”的人在百度“刘亦菲吧”里对她的年龄和国籍做了辩解。听到这些后,刘亦菲笑起来,她告诉记者,她在贴吧里真正的注册名是什么,然后说:“我经常去看,但不敢发帖,我没有时间和他们聊天,觉得对不起大家。”
对于流言,小龙女的选择是漠然、不加理睬,只要她的过儿信任她就足够了。刘亦菲无法像小龙女那样超脱,她承认,所有的传说都会伤害到她。“我太幸运了,自然有很多人嫉妒。(传言)当然会伤害我,可是喜欢我的人会有识别我的能力,生生气也就算了。”
她表示,自己的目标不仅仅是当个演员,“我要做艺术家,像奥黛丽·赫本那样”。未来几年里,她也不大可能再演戏,因为她要去斯坦福学音乐。“作为最年轻的艺术家先学习一年,再参加入学考试。”她的锦绣前程不是一般年轻人可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