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客:把Lomo精神带到Web2.0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Lomo摄影协会曾经把由无数抓拍照片组成,象征“随走随拍”精神的Lomo墙带到了北京,不过真正的激进分子早已经放弃了这款赝品古董式的相机,“真正的Lomo主义应当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技术或产品”。PC杂志的专栏作家约翰·德沃夏克主张,在数码时代成为Lomo分子的真正途径就是随便抄起一部数码相机,甚至没有焦距设定,像素不到百万的拍照手机冲上街头,而时兴的摄影博客和各种个人化的图片站点则是Web2.0时代的Lomo墙。
如果说到世界各地数码Lomo分子交流的平台,第一个想到的无疑就是在2005年4月被雅虎收购的加拿大网络图片服务Flickr:它为用户提供照片上传,分类,浏览与修改服务,并忠实地记录那些评论。根据创始人斯图尔特·伯特菲尔德的统计,在Flickr网站上多达200万张的照片中,71%的照片拥有评论并被分类,而根据这些类别标签,超过80万的用户在Flickr上形成了近7000个兴趣讨论小组,从2004年底开始,用户更可以通过手机Wap网络直接向Flickr输送图片。中国的Lomo分子在等待一年后也有了自己的据点:2005年12月20日,北京智通无限科技宣布开设了自己的“拍客”业务,允许用户通过彩信或电邮把照片上传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好玩,而且门槛很低”,是智通无限总裁黄明明提出发展这一业务的理由,“我们预计到明年,拍客的用户就能达到1000万,因为中国网民有1亿,但是手机用户近4亿,从没上过网但是他可能喜欢拍照。而且只要发送照片,我们就会在网站上生成你的拍客账号和个人空间。”黄明明对记者说,“现在玩拍客是把照片发送到[email protected],但我们以后会和SP运营商合作,你发信息的时候只要打上几个数字就可以了。”
不过对于温凌这样的专业“拍客”来说,似乎并不满足于把自己的作品扔在一堆无意义的瞬间记录中,再被网络运营者按照主题内容简单地归类,2005年10月份,他和几个朋友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博客搜索站点www.photoblogchina.com,可以搜索到200多个全国各地的摄影博客。“我的目的是为网络上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跨平台的交流方式,下一步希望能为photoblogchina找一家技术公司做支持,能让用户以RSS方式订阅。”
温凌表示:“我们不想太受网络运营商服务的限制,我自己也上Flickr,只不过把它当作一个网络硬盘,但不对外公开,只是放点资料图片和画。”
然而,摆在温凌和黄明明面前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自己专注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Lomo协会可以通过出售相机、胶卷、手册甚至T恤来赢利,然而“拍客”的收益来自哪里?“这一块,利用SP服务,未来可能有许多利润增值点,因为手机是互联网上最畅通的一个收费渠道。”黄明明对这项新兴业务的未来显得信心十足,但记者问他是否考虑会把“拍客”逐渐发展成为移动和影像博客、个人空间的大集合时,黄明明承认他一直在推敲Flickr,Myspace等模式在中国的可能性,然而拍客肯定不会用许多繁琐的功能,这也许是因为自己做软件产品设计出身的背景:“专注和简单这两个单词算是智通的企业文化,现在我们的用户常用手机型号有四五百种,每一款的适配、移动、网关的调试都是很艰巨的工作,我不希望拍客光有一大堆眼花缭乱的功能,结果连照片的上传都有问题。”当然,“拍客”的繁荣似乎不仅仅意味着智通一家名利双收,黄明明透露,智通已经和一些传统媒体的图片库联系,让他们从自己海量的照片中选取有新闻价值,有趣味的作品,利润由用户和网站分摊:“这不仅让我们的用户参与了媒体的书写,也为我们提供了商业机会。你看印度洋海啸最初的一批新闻图片,就是出自Flickr上的几个数码Lomo族的即时拍摄,拍客业务一开张,就等于为智通在各地发展了上千万个兼职的摄影记者。”■ 黄明明拍客flickr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