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的都是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塞门)
有了博客之后,又有了播客,苹果要推广播客,主要是和它的产品相配套。之后我看到《诚品好读》上面提到的“台客”,想起来小的时候看过一部香港长城还是凤凰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怪客》,略有暴露的香港警匪片,它当时使得封闭许久的大陆市场开始骚动,差不多同一时间,又看到了一篇叫做《麦客》的小说。那时候有一部美国的电视连续剧叫做《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片子很神奇地将海底世界做了无穷想象,这个电视剧意义深远,搞得我周围有许多朋友为此去学了海洋生物学。那时候就是这样的有意思,看了《血疑》之后去学医的开始多了,看了《加里森敢死队》去当兵的多了。
《麦客》是说给人家割麦子的一群流动人群的故事。后来听到最多一群流动的人是嫖客,因为当时盛传香港人在大陆如果因嫖娼被抓住的话,回乡证上赫然会写上“嫖客”两个字。正在处于经济腾飞的香港,许多人如过江之鲫一般回大陆寻找生意机会,到底多少嫖客出现不知道,但是另外一个名字出现了,叫“港客”!
港客们戴着太阳镜,穿着紧身喇叭裤,说着北方人最愿意模仿的广东话(在广东呆久了才知道基本上大陆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港式发音都是潮汕普通话),浩浩荡荡自罗湖桥进入大陆,自此开创了一代著名的港澳时代,直到1997年之后回归大陆出现金融风暴,港客才变得不是那么流行。
港客多了之后就出现了掮客,港客、掮客出现的地方就开始了众多食街,都是吃野味以及潮汕风味的打边炉,于是出现了代客泊车。
“台客”这个名字是近期才出现的,之前是说那些非常本土化的市井阶层,穿着拖鞋,嚼着槟榔,戴着墨镜,穿着夏威夷衫的中年男子,后来在媒体里正面出现“台客”的时候,是“国民党”已经被“民进党”赶走的日子,搞得媒体似乎都要来捧场,最后在台客里面寻找着文化源头。
上海是法国人的天下,因为所有的派对里,法国人一直牢牢把握着奢侈品的高端市场,不论是可以当灭火器一样狂喷的香槟,还是全世界都喜欢抄袭的LV,以至于法国人公投以及法国人闹骚乱,大家都会很理解地说,法国人嘛,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一直对法国人耿耿于怀的是美国人,尽管两个国家经常可以互相送自由女神像之类的友好行为,但是在海湾问题上,老美还是很不满意法国人的做法,结果前一段时间纽约法国餐厅的生意略有下降,以至于法包大家都不愿意碰。美国人一生气,就骂法国人是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