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国须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花草茶)
留美归来的教授朋友要到东京大学开会,打电话问我注意事项,诸如衣着换钱之类。顿时想起作为留学前辈T.S.艾略特回答一位要去英国留学的美国大学生询问出国须知时的经典答案:你有没有长的内衣?于是问他:你有几条领带?呆几天就带几条领带去,衬衣领带一周不重样即可。日本大学教授拘谨得很,尤其老一辈的,动辄西装领带,爱休闲装一类的教授多半都是欧美留学归国人员。
衣着嘛,如果要涉及外交或者做国民代表,当然重要。本人所在为外事单位,经常被耳提面命“外事无小事”之格言,因此每隔两年可以领点制装费,以使我们的服装不损国格。
其实平头百姓倒不用特别在意。我东出洋关那会儿,对小泉八云最是心有戚戚。他的英文传记《漂泊的鬼魂》开头是朋友记忆中的画像:40岁的他穿着皱巴巴的亚麻套装,左手拎着破烂小衣箱,右手拎着漫长漂泊生涯磨损的旅行箱,就这样上了轮船,从美国到日本。就这副落魄形象开头,他从日本乡村中学的英文教师做到早稻田大学英文系教授,从一个记者成为日本文学专家和文体家。波德莱尔的诗里说,真正的旅行者都是为行而行,轻装旅行,宛如气球。就像王尔德声称的那样,带上天才出国就行。
只不过国人初次西出洋关或者东出洋关都难免忐忑,要不为了省钱大量制装,要不总想着要彰表中华文化带件旗袍,要不总想着入乡随俗。陈丹青第一次到纽约,留着长发,穿着弟弟做的喇叭裤,一心以为就跟美国接轨了,到了纽约大街才发现自己穿得跟越南难民似的。旗袍其实最好省了,在不少国家的人眼里,这种服装是色情和苏丝黄的代名词,还是让张艺谋去用用好了。
在日本也翻过他们旅行书上的出国须知,各种surviving language是必备的。关于去中国旅行的要点,印象深刻的有几条:自来水不能喝;很多公共厕所没有卫生纸;中国人缺乏公德心;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本人之经验,出国须知里最管用的是游学十余载,在日本、德国、法国、瑞士和美国顶尖大学都呆过的大师级留学生陈寅恪总结出的那句名言:出国如同妇人再嫁,不可多说前夫的好,也不可多说前夫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