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素质教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家长  萧莹

“叮”的一声消息提示,儿子“大一班”的群又有消息了:“通知,各位家长,请手工制作5件户外玩具,明天请带到幼儿园。”看完后,我直接抱头了。“又是手工制作!老师,能不能买呢?”其中一位妈妈弱弱地问道。“不可以,必须手工制作。”老师很强势地回答。

“老师,我们都是上班族,下班回家都很晚,哪有时间弄,能不能宽限几天?”看得出这位妈妈很勇敢。我也想做个愤怒的妈妈,直接甩出一句:“老师,我就不会做。”但后果不用想就知道:儿子在幼儿园肯定没好日子。还是不要随便挑战权威的好。从俺家小子一上小班就开始了做手工这种痛苦的生涯,偏偏我又是个手笨的妈妈,每次做完交上之后,儿子放学回家便和我诉苦:“妈妈,你做得好难看,同学们都笑我了。”“那你怎么不自己做,到底是你上学还是我在上学。”我反驳儿子。“不行,老师说了,就是让大人一块做。”是让大人一块做,最主要的还是小朋友自己动手吧,可是从何时起,这种事情就变成我自己承担的呢,自家小子这种变相的依赖心理是谁造成的呢?

不只是我这样,在单位上班时不时就会见到这个趴电脑上百度什么,那个趴桌子上折折叠叠、剪剪粘粘,不用问,肯定是:儿子要做小车,女儿要做灯笼,还有沿街找树叶要做树叶画的……一到这时候,领导什么的也不怕了,孩子最大么。我猜老师的本意是:手工制作能让孩子动手动脑,家长只需辅助。可是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在幼儿园里老师指导下去完成,而是发配回家去做时就会变味道。“妈妈,这太难了,我不会。”“哎呀,他怎么会吗,他做的能行么,还是我给他做吧,再说了,早做完大家都好早些休息呀……”就这样,孩子两手一抱,只管拿走现成的了。

现在讲素质教育,是的,老师从各种教案中解脱出来了,孩子从各种家庭作业、试题卷子中解放出来了。可学校在做什么呢?新闻报道中时有孩童走失和拐卖事件,让家长们心惊胆战,多么希望学校能够开设一堂安全课,教给孩子们:假如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在人多的地方走散,应该怎么做?如果有陌生人跟小朋友说带你去找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如果爸爸妈妈不小心把小朋友忘在车里了,应该怎么做?我相信只要有这么一两次的培训,像上面所说的事件便会下降不少,毕竟在孩子那里,老师的话比家长的话有效得多,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教育的主导力量。可是一次也没有。

老师们在做什么呢?发送各种群内通知,各种对家长的要求。小朋友们又在做什么呢?唱歌、跳舞、做游戏——好是好,就是太过。像自家小子这样的情况,明年9月就要上小学,不应该学点基础的东西?可是,基本的拼音字母一个不会,就会几个10以内的加法,让他再减回去,不会。老师们的说法是:现在学生的压力很大,不要让孩子学太多。好了,压力就都转移到家长身上吧。

我也逛各种教育论坛,看到国外的儿童教育,真是羡慕至极。我不要求和国际接轨,更不要求走向世界,可是基本的生活常识、礼仪道德,学校首先该普及吧,基本的学识教育也该有一点吧。 儿子家长读者来信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