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该扶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郑州 思源
这两年,随着环保、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家庭农场概念日益走俏。好友阿林本是一名律师,也赶时髦回老家流转了百十亩土地,搞起了家庭农场。前不久,我和一干朋友应邀到阿林的农场参观,下了高速公路,驶入一条新修的乡间公路,10分钟的车程便来到农场边,交通十分便利。看到农场已初具规模,大家伙都为阿林高兴。
闲谈间,大伙都打趣阿林做律师一定是发了财,不然怎么会有实力搞起来这么大一个农场。阿林却故作神秘地说,农场规模虽不小,但只要懂得利用县里的扶贫政策,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比如,农场边这条新修的公路,对于农场来说必不可少,但阿林说,这条路就是通过申请扶贫项目修建起来的,自己反而没花什么钱。听阿林介绍,他所在的县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县里几乎每个局委手里都掌握一些扶贫项目。阿林的一位表哥供职于县发改委,阿林就通过表哥的关系请发改委的主任到农场里考察两次,很快就把修建农场边公路的扶贫项目给申请了下来。不久,公路开工修建,修到阿林农场边时,由于阿林和发改委主任的良好关系,还把阿林农场里需要硬化的路面也顺带给硬化了。
阿林虽然老家也在农村,但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城市工作,并且从阿林的经济收入看,他怎么也不像需要扶贫项目帮扶的对象呀?都说要精准扶贫,如果连阿林这样收入水准的都可以享受到扶贫项目,那也太不精准了吧。这样的扶贫工作能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吗?听了我们的疑惑,阿林却笑我们太幼稚。他说,修建公路,虽然农场受益匪浅,但公路的另一头连着村子,村民们出行也方便了呀。再说当下很多扶贫项目并不透明,如果不是他去运作这个项目,光靠村民自己,估计连哪儿有扶贫项目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去申请了。另外,阿林说前不久表哥还因操办修建公路这个扶贫项目被评为市里的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怎么能说这个扶贫项目得不到上级认可呢?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上级的考核要求才催生了这样的扶贫现状。 扶贫河南三农农村读者来信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