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秀的孵化中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湖南 一读者
去年底,在市民政局工作的老同学小王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由他们牵头的一家综合服务机构——创业孵化中心即将开业,要我介绍一些创业的朋友进驻。按该中心的规划,设立一处综合办公场所,为待业大学生及下岗职工就业提供政策咨询、培训、网络支持,还提供电脑设备以及物业餐饮等服务,并且每年有3万至5万元的创业经费扶持。得知好消息的第一时间,我想起下岗待业在家的表兄,建议他报名试试。
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不久前遇见表兄,问起他在孵化中心的情况。表兄不仅没有感激之意,还表示不想继续在那儿干了,原因居然是“浪费时间”。表兄介绍说:在这个中心,办事大厅共设20多个窗口,每个窗口对应一家企业。按中心规定,每个窗口每天得有人值班,值班员都要像机关单位一样考勤,考勤业绩与扶持经费挂钩。表兄的公司就他跟老婆两个人,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在外面奔波,由于缺勤时间太多,经常受到中心的批评和警告。
除了考勤,每周五下午还有互动例会,说白了就是拍电视、视频给中心网站充实内容,给上级汇报。每周一要上交中心设计的多份统计报表,显示公司在中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业绩,大多是造假的内容。每个月要交一份工作总结,均有具体的格式和要求。每季度还要有经营业绩督查通报,公司所得分数,也与扶持经费挂钩。这样,原本许诺给他们的扶持经费,七扣八扣下来,根本就拿不到手。
经费问题还是次要的。由于孵化中心提供的场地有限,表兄有一些业务想到中心来办,唯一的会议室不是被占着,就是大厅环境过吵。他的许多业务资料,根本不敢下载到中心提供的电脑里。就在他进驻中心的第一个月,邻家一年轻小伙借他的电脑玩网游,不慎中了病毒,里面的资料全部丢失。由于管理较乱,服务大厅的电脑经常掉线、死机,网速又慢。大部分时间,表兄只能靠手机洽谈业务。
形形色色的作秀牵去了表兄大部分的精力,这一年间的业务难有起色。更令他难为情的是,参与周五互动例会的大多是一些20岁左右、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每次用微博微信交流,他不太熟悉;不参与,又怕扫中心负责人的面子,还怕被记缺勤。照片挂到台面和网上,直让他这个年逾半百的中年人觉得很没面子。
国家出资创办孵化中心,本是一件贴近百姓、服务大众的好事。对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时间和机遇,孵化中心要做的工作,是协调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创业道路上轻装上阵。如果脱离实际情况,让过多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内容涌入,不仅导致扶持走了过场,而且误了创业者本身的事业。 作秀中心孵化创业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