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重负的社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一位读者

“通知:2016年度党刊征订工作开始了,每人10本党刊的任务,要求必须完成,并在本月25日前将费用交上来,收到请回复!”这是S市某社区QQ工作群刚刚收到的信息,看到通知后群里一片哀鸣:比去年的指标又多2本,这活实在是没法干了!每到年底,社区就要承担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指标,完不成的话,不但会影响工资收入,还会损害社区形象,更重要的是会让上级领导“为难”。比如说订党刊吧,本来是老百姓你情我愿的事,非要逼着社区工作者去挨个推销,否则就要自己垫钱,实在是“摊派”的性质有些浓烈,而且许多来办事开证明的居民,因为碍于面子或是其他原因又不得不订。社区作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单元,受到各方重视,但许多“重视”的方式却值得商榷。

首先,把社区当作摇钱树。利用社区的亲民、接地气这一特点,要求社区发动老百姓来办理银行卡、信用卡,销售保险、保健品、生活日用品等等,并将社会上某些资质有待评估但却和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强制引入社区,强制性推行“便民服务”,这样既损害了商业竞争的公平性,又破坏了和谐的社会氛围。许多社区工作者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去给银行推销信用卡,给超市宣传打折卡,给药店销售保健品,甚至还要为党刊寻找销路,大量的民生资源就这样消耗在非民生的事务上。

其次,把社区作为推卸责任的垃圾桶。从证明“我妈是我妈”到证明“我是我”,社区已经成为了我国出具证明最多的机构。据实际调查,社区所出具的证明种类多达上百种,包括各类的关系证明、品格证明、财务证明、居住证明、信仰证明、健康证明等等,这些证明广泛地用于包括医疗、教育、司法、党务、财产、住房等各个环节,几乎我国所有部门都有需要社区出具的证明,简单来说就是把可能产生的“风险”纠纷,十分不负责任地推给最基层、最没有发言权的社区居委会。

最后,把社区作为鼓吹政绩的宣传板。老实说近几年我国个别地方的经济建设成绩不高,尽管做出了各种努力,但成长明显低于预期。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当经济发展不顺利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绩,就用发展民生说事,强制性地在各个社区推广不科学的政策。比如说:邻里一帮一、互助积分卡、智慧社区O2O、一站式服务、千人志愿者服务团,这些华而不实的名词,原产地可都是社区。许多工作人员为这些“项目”跑断了腿,耽误了工作,忽视了来办事的居民,甚至不得不造假,大家都不明白这样劳民伤财到底是图个啥?

这些问题不但出现在社区,也同样存在于其他的政府机构,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还是静下心来“充分重视”一下。 不堪重负读者来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