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马会”狮城现场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跨越66年历史时空的握手。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
特约记者 / 陈斌华
11月3日深夜,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新华社驻台带队记者李寒芳紧急向我通报:台湾《自由时报》爆料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在新加坡“偶遇”,举行会面。联系到10月底我照例与有关部门电话联系,询问下月对台有什么重要活动时,某位官员告知上旬有“大事”但现在还不方便透露,我立刻判断这一爆料属实。过了十几分钟,“国台办”新闻局马晓光给我来电,告知次日上午7时将由新华社独家发布重大消息。
第二天一早“习马会”消息发布后,我迅速按照流程网上报名、打报告申请赴现场采访、紧急办理公务护照和出境手续、订机票酒店等,在短短两天内搞定一切,终于在6日深夜赶到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在亲历“汪辜会晤”、“胡连会”、两岸“三通”、两度“张王会”后,期待着再度见证两岸关系的里程碑事件。
跨越66年历史时空的这次握手,定在7日下午3时进行。记者安检中午12时30分才开始。但当我上午9时多下楼到酒店大堂时,大批摄影、摄像记者已在安检门前排起长龙,就为了抢占最佳拍摄位置。大堂内、大门口,众多媒体从业人员都在忙着调试直播设备、进行连线报道演练。一场新闻大战已提前打响。
两岸领导人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吸引了全球195家媒体、629位记者。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今日俄罗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全球顶尖媒体,无一缺席。大家当然都希望获得一个好位置来记录这一时刻。
下午2时30分,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岛厅”已经人山人海,一位难求。进场晚的摄影、摄像记者在最后几排的高台上架起“长枪大炮”,但还是难以居高临下,急得齐声高喊“往后退”、“往后退”。但即便是同行,这会儿也成了冤家,谁都寸土不让。最后还是马晓光亲自出面,协调前几排的记者往后挪位,才平息了这场“抢镜”争议。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与记者见面后步入正式会面的会议厅
下午3时整,身着深色西服,分别系着红色、蓝色领带的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从大厅两侧同时走出,相向而行。在黄色幕布中央前方,他们将右手伸向对方,紧紧握在一起。
习、马相向而行十几步,两岸关系迈开了一大步!历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曾经新加坡,又在新加坡。1993年到新加坡报道“汪辜会谈”的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执行副总杨盛昱,在再度见证两岸关系重大突破后激动地说:“此次握手具有全球意义。作为两岸新闻报道的老记者,(对两岸领导人会面)我曾经期待很久,也曾经不再期待。所以今天既意外,更惊喜和兴奋。”在现场采访的澳门广播电视公司记者马祈仕说,这是意义非凡的历史性开端。“一切皆已开始,历史不会倒退。”
能领到“A”证、在现场采访正式会面的记者,只有区区几十人,还要照顾到大陆、台湾、港澳及外国媒体的平衡,我是少数能在会场的大陆记者之一。
“马先生,我们开始吧?”“好!”习近平、马英九简短的一问一答,宣告双方交换意见正式开始。虽然是照着稿子念,但两人的开场白都很感性。
记者离场后,习近平、马英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闭门会谈。会后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稿披露,会面中,双方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会面结束后,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再度回到“岛厅”,双方在此举行记者会。大陆方面由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会谈情况,回答了包括我在内的两岸三地三名记者的提问,主要阐述了此次会面对当前和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台湾方面则由马英九亲自上阵。他表示,当天会面气氛很融洽、成果很正面,并希望继任者能坚持“九二共识”,以其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往前迈进。
当晚6时,两岸领导人在香格里拉大酒店共进晚餐。习近平与马英九并肩坐在中间,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与台方主要陪同人员“插花”而坐。菜色包括两道凉菜、四道热菜和两道甜品,主食为四川担担面,菜系涵括粤菜、川菜和江浙菜。酒水则包括大陆方面带来的茅台酒,以及台湾方面带来的两瓶俗称“黑金刚”的1990年份的金门高粱酒和多瓶马祖老酒。
席间,双方互赠礼物。习近平向马英九赠送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的国画作品,马英九回赠台湾杰作陶艺公司制作的“台湾蓝鹊”手工瓷器。由于是在第三地举行,不存在“谁请谁”的问题,抑或为了体现两岸平等,所以晚宴费用采取“AA制”。
因为席间开怀畅饮,一个小时的晚餐结束后,马英九离开酒店时脸泛潮红,热情地向记者和民众挥手致意。当晚,习近平、马英九分别乘坐专机离开新加坡,返回北京、台北。至此,举世瞩目的“习马会”完美收官。
“习马会”加上晚餐,全过程只有短短4个小时,也没有发表共同文件。因此,有些人认为会面只具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具体成果。此言差矣!此次会面对当前和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习马会”提升了两岸互动的高度。自1990年两岸红十字组织“金门会谈”以来,两岸从持续21年的受权协商团体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会谈(即所谓“白手套”),发展到去年实现了双方主管两岸事务部门“国台办”与“陆委会”建立联系沟通机制,而今达到双方现任最高领导人直接见面沟通的最高层级。
这样的高度,堪称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最重大的突破,其历史意义极其重大。再就当前台湾局势而言,在下届大选中声势领先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一直以“维持现状”来回避是否认同“九二共识”。但“习马会”把“现状”提高到领导人会面的新高度,蔡英文即便上台,能不能维持这样的“现状”,就必须接受台湾人民的严苛检验。
其二,两岸领导人首度确认“九二共识”。1992年11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而后通过函电往来,达成了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但由于双方当时没有签署文件,因此岛内总有一些政党、一些人质疑“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甚至说它根本不存在。此次习近平、马英九作为两岸现任最高领导人,通过会面完成了对“九二共识”的再确认,这就“板上钉钉”、有据为凭。今后台湾任何政治势力上台,都无法否认、回避“九二共识”,都必须在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上与大陆交往,谋求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
其三,宣示了双方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当前,由于蔡英文、民进党在下届大选中一路领先,海内外舆论都担忧台湾“变天”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否延续。“习马会”所达成的共识,特别是台湾民意展现的高度支持,将使国民党等负责任的政党和台湾民众,增强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民进党即便上台,要想让两岸关系重回激烈冲突、尖锐对抗的敌对状态,台湾老百姓不会答应。这显然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的膨胀与冒险。
其四,提高两岸互动问题的处理效率,造福两岸同胞。此次会面,双方确定将加快两岸货贸协议、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的商谈,争取早日达成一致;决定建立“国台办”主任与“陆委会”主委之间的沟通热线,管控好矛盾和分歧。习近平也再度表示,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这些具体成果,有利于加强两岸协商对话,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增进两岸百姓福祉。
其五,向世界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增进了两岸人民命运共同体意识。两岸领导人能化解身份、名义、地点等政治难题,成功举行会面,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有利于遏制外部势力打“台湾牌”,有利于将台湾的前途、命运掌握在两岸中国人手中。双方对两岸不是“两国”、两岸同胞应携手致力民族复兴的共同宣示,则有利于强化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意识,号召更多台湾同胞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
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2005年“胡连会”举行时,外界也一度质疑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在野的中国国民党所达成的共同愿景,会否只是一纸空文。但其后10年来两岸关系的突飞猛进,证明了此次会面的强大效力。因此,对于“习马会”的后续效应,也不能只着眼于会否让国民党在下届大选中“逆转胜”,而应该放在国家历史的长度、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去观照。正如会后记者会上,张志军在回答此次会面与即将投票的台湾大选有何关系时所说的,我们看重的是两岸关系过去66年的历程给人们的启迪,看重两岸关系的未来。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港台部副主任、台湾问题专家) 九二共识习近平习马会现场马会台海时事台湾马英九两岸关系政治时政新加坡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