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急的梨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河南 邵宁
我的好友小刘的家乡盛产酥梨,在当地小有名气。正所谓“七月核桃八月梨,入秋食梨正当时”,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正是梨子成熟时,为了赶回“不时不食”的时髦,前不久,我和一干好友相约到小刘家乡踏秋,顺便买些梨子回来。一进入小刘所在县城地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片的梨园,连绵不绝,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煞是好看。但与路边“春赏花、秋赏果”的广告语不相符的是:梨园虽大,但目光所及,梨树上并无一个梨子,这让人不仅心生疑窦:刚刚入秋,虽有部分成熟的梨子已被采摘,但整树的梨子都不见了,倒也稀奇。毕竟,与标准化生产的工业品不同,梨子作为农产品,受到日光、养分等诸多条件限制,其成熟期必然有先有后,加上当前刚刚入秋,怎么可能整树的梨子都已“瓜熟蒂落”?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小刘家。
小刘告诉我们,村里每家都以种梨卖梨为生,梨子一般八月十五前成熟上市,由于这几年村里梨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梨树的种植面积也就越来越多,生意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谁家的梨子先成熟、采摘下来,谁家就可以先卖给前来提货的客商,这样无疑就可以在竞争中抢得先机,从而卖个好价钱。可又怎样才能保障自家的梨子先成熟呢?开始时,大家伙也是从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剪枝施肥等入手,但也许是因为这样太费力气、见效慢,不知从何时、从哪家开始,一种大家口中俗称为“催熟剂”的药物开始在村里流行,家家户户都开始用它来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效益。据小刘说,很多村民其实并不愿意使用催熟剂:一来给梨子抹药也是一个力气活,费时费力;二来村民虽然读书不多,但也都知道抹了催熟剂的梨子,肯定不如自然成熟的梨子,这从每家都会特意留下几颗不抹催熟剂的梨树,以方便自家食用梨子中便可窥知一二。而且,由于大量使用催熟剂,成熟的梨子无处存放,反而需要村民花钱租用冷库,如此一来,成本更高。但出于自家不用别人肯定会用的心理,虽然都知道抹药不好,催熟剂的使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至于出现当下刚一入秋,满村的梨园却都已采摘完毕的局面。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谁都知道,但让人不解的是,对于催熟剂的使用,却成为村里默认的一种常态。如果说当下经济利益的考量,开始取代一切判断标准,成为唯一的行动准则,那么催熟剂的使用又能给村民带来多大的利益?毕竟,抹过催熟剂的梨子同时成熟,一并上市,在短期内必然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梨子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能高吗?不过,小刘说,让人感觉吊诡的是,梨子价格下跌,反而在客观上会刺激村民来年使用更多的催熟剂。 梨子着急种植业三农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