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课教师为何这么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河南 温凉河
开学前半月,校长要老师们帮忙找代课的,今年需要六七个,就这还都是超大班。县城里几乎每所小学都聘请了代课教师,尽管每年教育局都会从全县农村学校大量抽调教师进城,今年又调进城区100多名。
农村学校啥情况呢?我一个朋友说,他所在的乡镇,有好几所学校都只剩下三四个快退休的老教师了,年轻的都不愿意去。再说新招的教师都是小姑娘,也不适合安排在太偏僻的乡村小学,何况她们个个似乎都有背景,都有关系跟乡镇中心校领导打招呼,哪里能安排下去呢?有些乡村学校也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也有一些学校尽量不用代课的,干脆让教师包班,甚至恢复了复式教学。无论城乡,代课教师的工资虽然不高,也都是学校从办公经费里挤,政府财政不管这一块。城里学校可能不怕,一所城区学校最少每年也能拿到七八十万元经费,四五千人的学校每年进账几百万元,就算被主管部门划拉走一点,挤出几万元代课费还不算太难,可乡村小学就难了,尤其那些学生不足100人的学校,从每年五六万元的经费中挤出万把元,够校长心疼了。
前两年教育局长提出要各部门借调的教师返回原单位,还要求长期请假不上班的也重新上岗。效果也有一点,但“关系”硬的还是没反应。让各校长负责联系,可校长们得罪得起哪个“关系”?有些校长也得了好处,要么替人家找代课的,要么给在岗的多分点任务,“内部消化”,这事也就不了了之。这部分“吃空饷”的究竟有多少,谁也弄不清。以前我听说县城有一所中学就有十几个没上班的,以为人家超编,后来才知道,那都是办“超大班”省下的,按学生数,那学校其实还缺编呢。这些教师后来有几个回到讲台?
其实也有在职教师不以为然,“给多少编制,咱也不少干活”,因为不少教师都觉得“编制越多,当官的越多”,除了一些偏僻乡村小学校长还可能承担主要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大多数校长都不怎么教学。不少学校的教导主任、后勤会计虽然担课,可两人也不顶一人,也就教几节品德、科学或者体育、音乐、美术什么的。有一所学校30个正式教师,“领导班子”就有8个,校长不教课,其他几个人均每周五六节课。有这么多“官”,这所学校只能请好几个代课的。一所几百人的小学需要这么多“当官的”吗?
有一次我听到学校一个主任发牢骚,说“中心校”一个啥也不干的,挂个“教研员”的名头,除了跟着检查组到处吃喝,啥也不会。这让我想起来一件事,十几年前,省长特意发表讲话,要求撤掉乡镇教育办公室,把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乡镇教育工作由中心学校负责。基层执行雷厉风行,但除了把“教育办公室”的牌子和公章换成“中心校”,一切照旧,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而每个乡镇“中心校”都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可“中心校”的人说,教育局满院子闲人。我一个同学就在教育局,他说,哪个单位没几个闲人?他还透露,进修学校、教研室也都很逍遥。可进修学校的老乡更羡慕“勤工俭学办公室”,100多个人,经常上班的没几个。对了,不知道是县政府的政策,还是教育局的规定,凡是担任校长以上职务的,“52岁一刀切”,可以“退居二线”,比“内部退休”还享受,不用上班,绩效工资也不少一分。
上述情形之下,这教师编制到底是够还是不够呢?我也糊涂了。 教育代课教师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