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的一家之言

作者:宋晓军

美国空军的一家之言0DF-21D反舰弹道导弹亮相“9·3”大阅兵

9月20日,国内一家媒体终于借俄罗斯《观点报》之笔,将9月14日兰德公司发布的一份长达430页的报告的核心内容转译刊出了。鉴于“报告”刚发布后我曾在微博上将其与当年美国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做了对比,于是有媒体朋友在私信里问我,这是否意味着美国针对中国会出笼新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我回答说:这只是空军的一家之言。

兰德公司这份题为《美中军事记分卡:武力、地理和力量平衡的变迁——1997~2017》的报告虽然很长,但核心内容的脉络却很清晰,即设定了在台海和南沙两个假想战场,用了10个作战攻防指标以打分的方式展示了美中双方从1996至2017这20年来作战能力的此消彼长,其结果是在台海假设战场变化最大。比如1996年时在台海假设战场美国有7项指标占绝对优势,一项占相对优势,一项呈均势,一项相对劣势。但报告预测到2017年,美国占绝对优势指标已消失,而中国有两项占相对优势:1.中国袭击美空军基地能力;2.中国反水面舰艇能力(突破对方防御)。四项指标中国与美国呈均势:1.空战能力;2.美渗透中国领空能力;3.中国太空战能力和美国太空战能力。四项指标美国占相对优势:1.美国袭击中国空军基地能力;2.美国反水面舰艇能力;3.美网络战能力;4.美国核打击能力。按照这个“打分”结果,就台海假设战场的常规作战而言,中国军力确实对美国军力呈现出了挑战趋势。

接下来就是关键部分,即“报告”最后为抵消中国军力“挑战趋势”提出的建议。其中有关调整武器装备采购的建议大意是:应优先发展隐身及生存能力强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改善潜艇战和反潜作战能力;增强太空战能力;尽快削减老旧战斗机;降低对大型航空母舰的作战依赖。看到这儿,很多熟悉美国海、空军装备发展之争的军事迷,一定会想到这份“报告”与美国空军有关。事实上,在“报告”前言的最后部分明确说明了“报告”是由美国空军资助、并由兰德空军项目(RPAF)完成的。这也是我在微博中提到“大规模报复战略”的缘由。

在上世纪50年代初,面对苏联的兵力数量优势和地理优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听取了包括兰德公司在内的智库建议,于1953年制定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其内涵是依托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携带数量超过苏联的核武器对苏联及华约国家实施威慑,从而使美军得以减少人力成本和控制国防开支。尽管这一战略只实行了8年(后被“灵活反应战略”取代),但在2015年1月却被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克(Robert Work)将其称为是第一次成功的“抵消战略”,他还表示国防部正在准备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以确保未来数十年内美国的全球兵力投送能力具备竞争优势。从这一背景上看,在国防开支不断紧缩的趋势下,美国空军资助兰德公司发布这样一份报告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报告”只是美国空军的一家之言,但“报告”的真正含义已被俄罗斯《观点报》评述“报告”文章的标题“点睛”了——美国开始认真看待中国军队。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第48页“中国战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列表”中,中国在“9·3国庆大阅兵”上亮相、具有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能力的DF-21D和DF-26两型弹道导弹并没有列在其中。而这两款导弹的首次亮相,刚好印证了9月22日中国国台办主任在第十二届“武汉-台湾周”开幕仪式上说的一句话:绝不能让两岸关系走回头路,不能再让“台独”分裂势力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国防军事美国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