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汉  刘兵

同事老杨下岗后在私企打工,月收入2200元,每月交700多元的社保,再加上给上大学儿子的生活费,日子过得挺紧巴。一次原同事来玩,见他家境窘迫,心生怜悯,便问:“你办了‘四零五零’没有?”老杨茫然地摇头。同事点拨道:“这是市府给予低收入群体的一项养老金补助,一个季度有近千元,可以拿三年啦!”同事接着把如何在社区提出申请,需要哪些资料等对他耐心指点。老杨为此请了几天假。挨了一阵,终于批下来。不久,专用存折上的首款到账。这不是“释放改革的红利”,惠及百姓的好事嘛,为啥不宣传到位,却让相关群体口口相传呢?

本以为一次性办妥了,可三个月后他拿着存折去邮局,再没此“进项”。咋回事呢?老杨只好硬着头皮跟老板请假,到社区探询。窗口操办的是位胖姐,正专心致志地看报。老杨畏畏缩缩地说了,胖姐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报纸上挪开,板起脸:“谁说申请批下来就‘一劳永逸’啦?有报酬就得付出努力。以后每季度末把资料交全,才能继续划账。”他小心翼翼地问具体要哪些材料,胖姐一边嘀咕“你们这些人就是麻烦”,一边拿起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起来。这时,旁边的电话响了,接后,胖姐只有不停“嗯嗯嗯”的份,说有急事马上要去处理,她挎起小坤包,急匆匆地走了。

老杨只好再跟老板请一上午的假,第二天从上班时等到中午,没见那胖姐的身影。老杨在私企几乎没有双休,再说社区公休也不上班呀!密集请假老板会不爽,还要扣工资。老杨趁在外面送货的空隙到社区碰运气,见那胖姐在班上总在忙,不是上网看“资料”,就是打电话谈工作。轮到老杨,挤牙膏似的透露零星信息。为此,老杨跑了五六趟,人家还是说资料不全。无奈之下,老杨只好请教原同事,这才把要求彻底搞清楚。每一次要的资料大同小异,光复印费就得七八元,还有误工费,自己的收入本来就不高,老杨有些心疼。不过,花“小钱”赚来“大钱”,以后自己也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帮身边同类型的人,老杨心里略感宽慰。

前不久,社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居民征求意见。老杨也不客气,以自己的亲历提了一条意见。我们希望把工作流程和要求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显眼位置,使群众“按图索骥”,少费周折、少跑路。 周折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