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

作者:刘怡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01942年6月4日,美军“企业号”的一架SBD-3型俯冲轰炸机在结束对日军“加贺号”的攻击后,返回到母舰上。图中可见机身受创的弹孔

1942年1月20日,即日本联合舰队开始其席卷印度洋的征程之前三个星期,美国驱逐舰“埃德索尔号”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外击沉了日军潜艇“伊-124号”。一名美国潜水员潜入15米深的水下,从潜艇残骸中捞出了日本海军专用的战略和战术密码本,转交给罗彻福特中校领导的夏威夷信号情报监听和破译站。该站的24名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成功破译了日军向莫尔兹比港出击的军事密令,旗开得胜。进入5月份,他们发现一个记作“AF”的代号在日军通信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遂推测这是敌方下一步的进军目标。

罗彻福特怀疑“AF”的真实位置就是距夏威夷只有1130海里的中途岛(Midway)。为了证实这一猜想,他提议由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授权中途岛基地指挥官拍发一份明码电报,宣称岛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发生故障。两天后,监听站果然截获到了威克岛的日军向上级报告“AF缺乏淡水”的密电,敌人的进攻方向遂告揭晓。

中途岛这个位于中太平洋的小小岛礁直到1859年才被美国探险家发现。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令在岛上建立海军无线电台,并进驻陆战队加以把守。在那之后的30多年间,这里只是美国太平洋防御体系中极不起眼的一角,驻军不过2400人,飞机100余架。但在1942年的春夏之交,这里却吸引了美日两国海军全部的注意力——一方是刚刚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取得了一连串胜利的日本联合舰队,兵强马壮、趾高气扬;另一方则是开战以来连遭败绩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虽然斗志犹存、但兵力处于明显劣势。日本舰队向中途岛进发的日期是5月27日,1905年的这一天,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在对马海峡歼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奠定了日本在对俄战争中的最终胜利。而美日两国舰队在中途岛的相遇,也将决定太平洋战争的发展轨迹。

大而无当的计划

20世纪30年代,日本海军军令部制订的对美战争计划是一个复杂的“持久战”版本,它计划首先占领太平洋上的岛屿、将其建设为要塞,随后静待美军从本土赶来迎击,最终在中太平洋实施战略决战、将美国舰队一举歼灭。不过1939年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山本五十六大将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资源匮乏、工业产能不足的日本承受不了长期战争的压力,唯一的胜算是在战争初期就全力进攻、力争迅速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与美方缔结和约,保住初期取得的战利品。突袭珍珠港正是这种“速决战”思维的体现。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11942年6月4日上午,被日军友永攻击队炸毁的中途岛东岛机场储油罐

在太平洋战争的前5个月,山本和军令部大致维持了一种相安无事的状态:联合舰队在开战的第一天就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战列舰,随后又挥师西进,将英国东方舰队逐出了印度洋。军令部所期待的控制荷属东印度群岛、在南太平洋建立立足点的目标也在1942年初春如期完成。但紧接着,双方的分歧就重新开始凸显:山本认为,美国的战列舰虽然已经丧失战斗力,但其航空母舰却仍在活跃;为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有必要向东发起一场攻势、引诱美军航母出现,以便将其一网打尽。进攻中途岛正是这样一项“引蛇出洞”的计划。军令部则认为,盟军正在将澳大利亚建设为发动战略反攻的后方基地,为防止日本的太平洋防御圈被这一举动所破坏,应当立即派兵南下,占领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的新几内亚岛莫尔兹比港。

正当“东进派”与“南进派”展开激烈争论之际,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航杜立特中校率领的16架B-25型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对东京、名古屋、大阪和神户发动了一次空袭。尽管这一行动仅仅炸毁100多间民宅、炸死炸伤日本平民450余人,却为山本的“东进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论据。4月底,军令部最终确认将在6月份实施东进作战计划,但在此之前,他们依然希望能把实施南进作战的部队运往目的地。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2山本五十六

5月第一周,从山本的主力部队中分出的“翔鹤号”、“瑞鹤号”两艘航母奉命掩护运兵船驶向莫尔兹比港,但在珊瑚海遭遇美国舰队的拦截,爆发了海军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尽管日本飞机最终炸沉了美国航母“列克星顿号”,并将“约克城号”炸成重伤,但“翔鹤号”也被3枚炸弹命中、丧失了战斗力,“瑞鹤号”则因为飞机损失太多,暂时无法参加新的战斗。以6艘航母为基干、半年来所向披靡的日军第一航空舰队,一下子失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航空兵力。这也给即将开始的中途岛战役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山本五十六依旧拥有近乎奢侈的兵力优势。战争爆发时,美军在太平洋方向只部署了“企业号”、“列克星顿号”、“萨拉托加号”3艘航母,尽管随后从大西洋调来了“约克城号”、补充了新完工的“大黄蜂号”,但在珊瑚海一下子损失了2艘,“萨拉托加号”则被日军潜艇击伤无法参战,这样理论上只会有2艘航母在中途岛出现。而日军除去第一航空舰队剩余的4艘航母外,还拥有大批战列舰和巡洋舰,足够完成一场歼灭战。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31942年6月4日上午,“企业号”第6鱼雷机中队的TBD-1型攻击机在做起飞准备

因此,整个中途岛战役计划最终被设计成了一场复杂的“终极之战”:行动开始之前3天,细萱戊子郎中将指挥的北线部队将攻击位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以吸引美军注意力。近藤信竹中将第二舰队(战列舰和巡洋舰部队)则掩护田中赖三少将的运输船队(搭载有5000名步兵)实施强攻,在战役开始当天登陆并占领中途岛。南云忠一中将指挥的第一航空舰队在中途岛西北250海里处待机,他们的任务是在登陆部队发起攻击前、以空中打击摧毁守岛部队的反击能力,同时密切关注附近海域的动向。一俟美军航母现身,立即以全部兵力对其加以歼灭。山本自己则坐镇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在南云舰队之后300海里外压阵。

根据这一设想,日军将动用超过200艘舰艇,分成5个集群,在跨度超过1000海里的战场上协同进击,这显然违背了“集中优势兵力”的军事学常识。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山本五十六和他们的参谋人员都患上了严重的“胜利病”,认定美军已经不堪一击。这种乐观情绪也被带到了5月1日的图上推演当中:当宇垣缠中将率领的青军(代表日军)起飞攻击队轰炸中途岛时,松田千秋大佐指挥的红军(代表美军)航母突然出现,对日本舰队发起了突袭。裁判判定青军航母共中弹9枚,有两艘当场沉没,作战失败。但宇垣认为“敌军不堪一击”,竟然利用自己兼任的裁判长身份,把命中炸弹数强行减少到了3枚,于是青军只损失了一艘航母,最终依然完成了任务。所有人对这种赤裸裸的作弊都视而不见,他们相信一场辉煌的胜利将轻而易举地到来。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41942年6月4日下午,被日军“飞龙号”鱼雷机命中左舷的“约克城号”美军航母向左严重倾斜。甲板人员正跑向右舷,企图协助军舰恢复平衡

日本人当然不会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通过罗彻福特的破译站,已经获得了日军向中途岛进军的时间表。而美国人手里的航母也不止2艘,而是3艘——在珊瑚海遭遇重创的“约克城号”经过72个小时的抢修,奇迹般地恢复了战斗力,返回到作战序列当中。以该舰为中心组成了第17特遣舰队(以下简称“TF17”),结束空袭东京任务的“大黄蜂号”和“企业号”则编为第16特遣舰队(以下简称“TF16”)。不过经验丰富的“蛮牛”哈尔西中将因为突发神经性皮炎,不得不暂时离舰,由巡洋舰指挥官出身的斯普鲁恩斯少将接过TF16的指挥权,前敌总司令则由TF17指挥官弗兰克·弗莱彻少将担当。5月28~30日,3艘航母陆续驶离珍珠港,前往中途岛东北方300海里外设伏。而日军因为派出的侦察机未能抵达目的地,对此一无所知。

5月27日,对马海战纪念日当天,日军第一航空舰队的4艘航母从柱岛泊地出发,穿过丰后水道驶向太平洋。南云中将有些心神不宁:他的飞行总队长渊田美津雄因为突发阑尾炎,暂时无法驾机出战,航空参谋源田实也患上了重感冒,被迫卧床休养。与空袭珍珠港时6艘航母、399架飞机的兵力相比,这一趟他的4艘航母只搭载了271架飞机,多少显得局促。前卫部队派出的侦察潜艇的沉默也令他感到不安。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51942年6月4日,日军“飞龙号”躲避美军岸基B-17型轰炸机的攻击

南云并不知道,就在航母驶离基地后不久,军令部曾经向山本的旗舰“大和号”拍发了一份警告电报:“美国航母的一部分可能在行动中,也许是在设伏等待我军南云舰队。”但山本的智囊黑岛龟人大佐为了确保行动的隐秘性,并没有把电报转发给南云的旗舰“赤城号”。从6月1日起,南云的4艘航母就被一团积雨云和大雾所笼罩,既看不到周围的情况,也得不到关于美国舰队的任何情报。在他看不见的东方,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的航母已经离开了待机点,正小心翼翼地朝着中途岛慢慢驶去。

“后方似有航母”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61942年6月6日,“大黄蜂号”第8侦察机中队的SBD-3型俯冲轰炸机攻击日本巡洋舰“三隈号”

当地时间1942年6月4日凌晨4点30分,南云舰队的4艘航母抵达中途岛西北方390公里处的攻击点,飞行甲板上响起了航空发动机的轰鸣声。指挥第一攻击波的是“飞龙号”飞行队长友永丈市大尉,他亲自率领36架九七式攻击机,每架带1枚800公斤炸弹;俯冲轰炸队由“加贺号”的小川正一大尉领队,下辖36架九九式轰炸机,每架带1枚250公斤炸弹。为他们提供掩护的是“苍龙号”菅波正治大尉率领的36架零式战斗机。

在第一波攻击队前去轰炸中途岛的同时,南云还派出了当天的第一批侦察机:“赤城号”和“加贺号”各起飞1架九七式攻击机,巡洋舰“利根号”和“筑摩号”各弹射2架水上飞机,战列舰“榛名号”弹射1架,以300海里为半径分别搜索从东到西的7个扇面。“利根号”的最后一架飞机(4号机)由于弹射器故障耽误了出发时间,一直到日出前的5点10分才缓缓升空,这一偶然事件将对战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71942年6月4日下午,美军“约克城号”被“飞龙号”第二波攻击队发射的鱼雷命中左舷的瞬间

6点15分,经过两小时跋涉的日军第一攻击波战机抵达中途岛上空,却惊讶地发现跑道上空空如也。原来,早在45分钟前,一架从中途岛起飞的PBY巡逻机已经观察到了前进中的“赤城号”,并向东岛基地和TF16、TF17发出了警报。驻中途岛的两位岸基航空部队指挥官当即决定:把所有性能较好的飞机(11架SB2U和16架SBD俯冲轰炸机,6架TBF鱼雷机,以及陆军的19架B-17E和4架B-26B轰炸机)都派去轰炸日本航母,只留下27架过时的F2A战斗机阻滞敌人。当友永到达东岛上空时,美国轰炸机已经在朝日本舰队飞去了。

日本人只好把怒气发泄在空荡荡的跑道上。他们迅速击落了大部分F2A,并炸毁了跑道、机库、储油罐和地面设施。由于地面炮火猛烈,有6架日机被击落。不过友永显然没想通为什么大部分美机去向不明,他认为必须继续空袭,直到找出隐匿的美国飞机。7点整,友永以无线电报告旗舰:“需要进行第二次攻击。”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81942年6月4日下午,美军“约克城号”的部分舰员奉命弃舰后,转移到一艘驱逐舰上

正当南云忠一准备与参谋们讨论友永的建议时,7点05分,从中途岛起飞的第一批10架鱼雷机出现在了“赤城号”上空。尽管它们投下的鱼雷无一命中,并且很快就被击落了7架,但却有力地验证了友永的意见——中途岛基地依然拥有强大的航空兵力。南云不再犹豫了,7点15分,他同意再度空袭中途岛,并命令“赤城号”和“加贺号”飞行甲板上的36架九七式攻击机(已经挂上鱼雷)卸下用于攻击军舰的鱼雷,改装800公斤对陆炸弹。整齐的机群一架一架通过升降机送回到机库内,整备员们开始了当天第二趟忙碌。

那么,美国航母是不是真的远在天边呢?

相比后知后觉的南云,斯普鲁恩斯的动作要快得多。PBY传回的情报一发来,TF16的两艘航母就通过扬声器发出了命令:“飞行员登机!”7点02分,“企业号”率先起飞了10架F4F战斗机、33架SBD俯冲轰炸机和14架TBD鱼雷机,“大黄蜂号”也起飞了10架F4F、35架SBD和15架TBD,去进行一场胜负未卜的赌博。8点30分,谨慎的弗莱彻少将也从“约克城号”上派出了6架F4F、17架SBD和12架TBD。总计131架飞机的攻击队一面搜索日本航母的方位,一面准备攻击。

在他们的西边,倒霉的南云正继续受到中途岛陆基飞机的“关照”。从7点55分到8点27分,先后有42架美国轰炸机发动了三波攻击,投下的炸弹无一命中,只是进一步坚定了南云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空袭的决心。那一刹那,他似乎忘记了自己这一仗的主要目标其实是美军航母,直到一份催命符一样的电报突然来临。

7点28分,起飞最晚的日军4号侦察机由于航向偏移,意外地飞到了中途岛北方的TF17上空。机长甘利洋司被面前的情景吓了一大跳,立即向“赤城号”告警:“发现10艘军舰,似为敌舰。”南云回电:“查明敌舰种并保持接触。”8点09分,甘利在猛烈的高射炮火中回复:“敌军兵力为5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

敌舰既已出现,如梦方醒的南云当然不敢再和中途岛纠缠。7点45分,“赤城号”发出了著名的“二次换弹”命令:“赤城号”和“加贺号”的36架九七式攻击机重新卸掉800公斤炸弹,改挂九一式航空鱼雷,准备袭击新发现的美国舰队。由于时间紧迫,卸下的炸弹并未按规定送回弹药库,而是临时堆置在机库的地板上。较小的“苍龙号”和“飞龙号”则准备了36架九九式轰炸机(每架带1枚250公斤炸弹),准备和鱼雷机一起发动对舰攻击。在二次换弹期间,4艘航母各自起飞9架零式战斗机,加强对舰队上空的保护。

8点30分,甘利洋司发回了第三份电报:“敌军后方似有一艘航母伴随。”紧接着又报称:“再发现敌巡洋舰两艘。”恰在此时,南云部队前卫的“雾岛号”战列舰也突然报告:“发现敌潜艇!”——瞭望哨看到的是美国潜艇“鹦鹉螺号”,这艘孤零零的哨戒潜艇企图向“雾岛号”发射鱼雷,却被对方灵巧地躲过。为避免夜长梦多,南云下令前卫部队的“长良号”轻巡洋舰和“岚号”驱逐舰单独出列,执行反潜搜索任务。

混乱的局面还在继续。就在“鹦鹉螺号”的风波刚刚过去之时,完成第一次空袭任务的友永机群也回到了母舰上空,摇动机翼要求降落。此时“赤城号”和“加贺号”的甲板上正凌乱地排布着尚未装上鱼雷、仍挂着800公斤炸弹的九七式攻击机,“苍龙号”和“飞龙号”的九九式轰炸机也排列得整整齐齐;如果不赶紧腾空甲板、回收第一波攻击队,友永的飞机就将因燃料耗尽而掉进大海。究竟是按原计划继续完成换弹、直至攻击队顺利起飞,还是先腾空甲板、回收第一波飞机呢?升降机的电铃声,扩音器的号叫声,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信号兵的叫嚷声……种种喧嚣混合在一起,如暴风骤雨一般,令习惯于四平八稳的南云感到坐立不安。

重重压力之下,南云选择了一个看上去最稳妥的方案:8点55分,他下令把甲板上所有已经换上鱼雷的九七式和尚未完成换装的飞机一起送回机库,然后回收友永的第一波攻击机群。第一波攻击队将和其他飞机一起在机库内挂上鱼雷和250公斤炸弹,随后同时出击、一举歼灭美国舰队。由于之前起飞的36架零式战斗机燃料也已告罄,南云下令他们和友永的飞机一起降落加油。这样一来,日本舰队的中高空防御就出现了巨大的漏洞。有鉴于此,南云命令舰队暂时北撤、避敌锋芒。忙碌到9点18分,友永的攻击机已经回收完毕。就在这时,来自“大黄蜂号”的15架TBD“蹂躏者”贴着水面飞了过来。

“大黄蜂号”的第8鱼雷机中队运气很不好:他们在起飞后就与护航战斗机散失,随后又因为南云舰队的北驶而找不到目标。直到9点18分,带队的瓦尔德伦少校才从云层的空隙中找到了“赤城号”的甲板。TBD向母舰通报了日本舰队的最新位置,随后英勇地向日舰发起了突击。结局是悲剧性的:低空布防的日本零式战机将15架飞机全部击落,30名机组成员中只有乔治·盖伊少尉坠海生还,他们发射的鱼雷也无一命中。

“大黄蜂号”的35架SBD和伴随的F4F“野猫”此时正在南方海面上打转。当他们接到关于日舰新位置的报告时,燃料已经不足,不得不在没有进行攻击的情况下掉头返航。35架SBD中有21架回到了母舰,另外14架飞往中途岛机场着陆;10架F4F则因为燃料告罄,提前迫降在了海面上。

15分钟后,“企业号”和“约克城号”的两个中队鱼雷机也到达了日本航母上空。他们的运气与第8中队一样差,26架飞机中只有6架生还,两位中队长林赛少校和梅西少校双双牺牲。南云忠一的“手气”实在是好得发烫:他的舰队在短短半小时内遭到了41架鱼雷机的攻击,却没有被一枚鱼雷命中,还打下了35架来袭者。现在,他还需要一点点这样的运气,因为再过一个多小时,到上午11点,54架九七式攻击机、36架九九式轰炸机和12架零式战斗机就将满载着鱼雷和炸弹起飞,把东边的美国航母及其护卫舰全部送下海底了。

只可惜,他的运气已经用完了。

“命运的5分钟”

倒霉的美国人在6月4日上午已经丧失了太多的机会,现在,他们只剩下了最后一支攻击队——来自“企业号”的第6俯冲轰炸机中队和第6侦察机中队的33架SBD“无畏”。他们在飞行过程中同样没有收到关于日舰新位置的报告,但领队麦克拉斯基少校不愿放弃。虽然在预定的攻击位置没有发现日舰,他还是命令全队继续向北搜索。9点55分,长机在云层下方发现了一艘单独航行的日本驱逐舰,那正是搜索“鹦鹉螺号”归来的“岚号”,麦克拉斯基下令跟上该舰。25分钟后,少校惊讶地发现视线下方正在上演一场惨烈的搏斗:一群零式战机正在屠戮先前到达的TBD,从西向东,两艘一字排开的日本航母正在海面上灵巧地闪避着鱼雷(“苍龙号”被云层遮蔽,“飞龙号”已经行驶到了北方2海里外),上空全无掩护。在4000米高度,SBD分成两组,各自扑向一艘航母。受话器里传来了麦克拉斯基的怒吼:“攻击!”

历史会记住这个时刻:公元1942年6月4日,中途岛当地时间10点20分。天气晴朗,波高。

第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是“赤城号”上一位不知名的瞭望哨。日后当渊田美津雄写作回忆录《中途岛海战》时,他提到这名哨兵以“近乎绝望的语气”高喊道:“俯冲轰炸机!”

6架SBD的黑影朝“赤城号”垂直俯冲下来,越变越大。少数机关炮调转方向朝美机开火,但为时已晚。片刻之后,传来两声巨响,随后是夺目的闪光和玻璃破碎声。“赤城号”几乎被爆炸的气浪抛离水面,躲在飞行指挥所防弹护板后面的渊田美津雄注意到,中部升降机已经被炸得“像一块烧卷了的玻璃板”。

6架SBD投下的454公斤炸弹有两枚命中“赤城号”,第一枚落在中部升降机之后,将甲板砸出一个大洞、穿入机库后爆炸,另一枚落在飞行甲板左后方。那些零乱地摆放在机库内的鱼雷和800公斤炸弹首先发生了爆炸,致命的碎片到处飞舞;随后,已经升到飞行甲板上、装好了鱼雷和汽油的九七式攻击机也被引爆了。“赤城号”的封闭式机库没有设置足够数量的通风口,所有的爆炸全都是毁灭性的“闷炸”。每一次爆炸都震撼着低矮的舰岛,浓烟从熊熊燃烧的机库直冲过道,进入舰桥和搭乘员待机室。

在“赤城号”下面的海水里,盖伊少尉兴奋地望着这一切。30个小时后,他被一架PBY救起。据少尉后来描述,爆炸时的“赤城号”活像一条火龙。

麦克拉斯基的另外25架SBD攻击了“加贺号”。该舰被连续命中4枚227公斤炸弹,分别在飞行甲板的前、中、后段和舰桥附近。虽然这些炸弹比命中“赤城号”的要轻一些,但由于数量多一倍,且散布较广,造成的破坏反而更大。击中舰桥底部的炸弹引爆了停在那里的一辆加油车,整个舰岛和四周的甲板区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在汽油爆炸引起的暴风中,舰桥除底部的基座外完全被吹飞,舰长冈田和全体指挥人员无一幸存。在汽油和诱爆的炸弹冲击下,整个飞行甲板后部完全坍塌下来,连机库甲板也被冲击波拍得四分五裂。

“苍龙号”本来可以逃过一劫:美军“企业号”的SBD完全被那两艘较大的航母所吸引,没有注意到云层之下还有一艘尺寸较小的航母。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麦克拉斯基扑向“赤城号”的同时,来自“约克城号”的17架SBD也从后面杀了过来。这批飞机虽然起飞时间较晚,但在半路上刚好接到了关于日军航母正确位置的电报。所以他们虽然晚出发近一小时,却能紧跟在麦克拉斯基之后,与其同时抵达战场。“无畏”背对着阳光,利用间歇云的掩护,向尚未中弹的“苍龙号”俯冲下去。

3枚454公斤炸弹从左舷投下,均匀地落在“苍龙号”的3部升降机之前。整个飞行甲板立刻被烈焰所笼罩,四处堆放的鱼雷和炸弹不断被引爆,一架正在起飞的零式战机甚至被爆炸的气浪掀进了海里。中弹后10分钟,“苍龙号”的主机停止了运转,机库内部随后也发生了剧烈爆炸。活着的人都逃上了甲板,但随后就被爆炸的气浪弹进了水中,更多的人则跳进大海以躲避火焰。美国人倒霉了整整一个上午,现在,幸运之神以恰如其分的方式回报了他们。

14点10分,垂死挣扎中的“加贺号”发现附近的海面上伸出了一根潜望镜:那正是引发整个巧合的“鹦鹉螺号”。它向燃烧中的航母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2枚脱靶,1枚撞上右舷折断。傍晚7点25分,这艘日本海军最大的航空母舰终于发生弹药库爆炸、断成两截沉没,有800名舰员就此丧生。在那之前12分钟,“苍龙号”已经带着包括柳本舰长在内的718人沉入了海底。

“赤城号”的挣扎还在继续。该舰只中了两枚炸弹,当然不会如“加贺号”一般早早被放弃。但因为中弹之处皆是关键部位,状况并不乐观。大火点着了舰桥下方的一架战斗机,随后顺着过道烧进了舰桥,加上无线电中断,军舰已经丧失了指挥能力。10点46分,草鹿参谋长建议把司令旗转移到轻巡洋舰“长良号”上,南云勉强表示了同意。由于舰桥底部的过道起火,指挥人员不得不通过一条绳子从下部舰桥的前窗滑到舷侧的过道上,随后再扶着绳梯下到“长良号”的汽艇上。此时南云再度冲动起来,他表示要恪守日本海军的传统,与旗舰共存亡。草鹿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几乎是贴着南云的耳朵吼了起来:“应当与‘飞龙号’一起继续战斗!”

无谓的坚持停止了,11点06分,所有人都开始了毫无风度的逃命。参谋们一个接一个地抓住绳子往下滑,刚刚病愈的源田实幸运地滑进了汽艇,矮胖的草鹿则差点卡在窗户里出不去,多亏有人推了他一把,不过还是脱手摔到飞行甲板上、扭伤了踝骨。除了青木舰长和三浦航海长留在锚机甲板继续组织灭火外,渊田美津雄是最后一个离开窗口的人。此时绳子已经被火烧着了,渊田被爆炸的气浪高高抛到半空,接着又重重地摔在飞行甲板上,踝骨和双腿都摔断了。两名士兵从浓烟中冲上来,把他抱进绳网、荡到救生艇上。第一航空舰队飞行总队长就此告别了自己的空中生涯,再也没能回到航空母舰上。

航母安魂曲

当地时间10点50分,即南云忠一离开“赤城号”舰桥后4分钟,依然在北方海域游弋的“飞龙号”接到了第8战队旗舰“利根号”发来的电报:“攻击敌航空母舰!”40分钟后,已经转移到“长良号”上的南云也亲自发出指令:“由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接替指挥航空作战。”

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少将笔直地矗立在“飞龙号”狭窄的罗经舰桥中。作为日本海军中公认的新生代猛将,他早就希望甩开刻板的南云大干一场。“飞龙号”的18架九九式轰炸机已经装好了250公斤炸弹,随时可以起飞。麦克拉斯基的SBD也没有发现这艘漏网之鱼,他们在扫荡完南边3艘航母后就掉头返航了。10点58分,“飞龙号”攻击队在6架战斗机掩护下升空,带着第一航空舰队最后的希望朝东飞去。

当日本飞机前进到TF17以西45海里时,美军“约克城号”的雷达发现了他们。弗莱彻少将派出18架F4F前去拦截,有10架笨重的九九式被当场击落,不过另外8架还是在12点整拼死向“约克城号”发起了攻击。该舰被3枚炸弹命中:第一弹在飞行甲板中部炸出了一个3米宽的大口子,引发了机库内的一场小火灾;第二弹投进了烟囱里,炸坏了前部3个锅炉舱的所有烟道;第三弹命中1号升降机附近,引发了前部汽油库和弹药舱的火灾,稍后才被扑灭。20分钟后,“约克城号”的主机停止了转动,军舰瘫痪在了海面上。弗莱彻不得不把指挥部转移到重巡洋舰“阿里斯托亚号”上,并下令由斯普鲁恩斯接管整个舰队,搜寻并击沉日本人的第4艘航母。

与此同时,山口多闻获得了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架原属“苍龙号”的侦察机(这架飞机是南云稍早时派去核实甘利洋司的情报的)临时降落在“飞龙号”上,观察员报告称:美国人的航母不是1艘,而是整整3艘!紧接着,返回母舰的第一波攻击幸存者也证实:美军确实有3艘航母,其中1艘已被他们炸伤。急不可耐的山本马上派友永丈市带10架临时拼凑的九七式攻击机(每架带1枚鱼雷)再度起飞,在6架战斗机掩护下进行第二波空袭。

下午14点26分,友永远远发现机群前方的云层下面有一艘航空母舰,正在以20节航速向南航行。他哪里知道,那并不是什么新的航空母舰,而是顽强的“约克城号”!这艘伤痕累累的军舰在半个小时内就修补好了飞行甲板,紧接着又重启了失灵的锅炉,恢复了航行能力。友永的机群朝这艘幸运的航母直扑过去,在左舷以外500米处投下了鱼雷。14点43分,第一枚鱼雷命中“约克城号”左舷中部,紧接着另一枚鱼雷在同一位置爆炸,破坏了航母的左舷燃油舱。“约克城号”前部的3个锅炉舱和发电机舱再度进水,全舰电力中断,舵机也发生了故障。由于抽水机无法使用,海水开始从左舷的两个破洞处涌入舰体。10分钟后,军舰左倾已经达到26度,飞行甲板边缘几乎接触到了海面,溢出的燃油开始到处泄漏。14时55分,巴克马斯特舰长下令挂起蓝白两色信号旗——“弃舰!”

友永丈市本人没能看到这一切,他的飞机被一枚127毫米炮弹直接轰碎,其余15架飞机里也只有8架返回“飞龙号”。认定自己刚刚重创了第二艘航母的山口多闻大喜过望,他命令最后5架俯冲轰炸机、4架鱼雷机和6架战斗机做起飞准备,计划在夕阳西下之时发动最后一次进攻,消灭最后一艘完好的美国航母。

但他等不到那个时刻了。15点50分,始终保持戒备的斯普鲁恩斯终于从“企业号”上派出了24架SBD俯冲轰炸机。17点01分,他们以“苍龙号”浓烟滚滚的残骸为参照物,找到了“飞龙号”编队。在加拉赫上尉的带领下,24架“无畏”相继发起俯冲,目标直指精疲力竭的“飞龙号”。4枚454公斤炸弹几乎同时在该舰的飞行甲板前段爆炸,第一枚炸弹的气浪把前部升降机的天盖连根拔起、卷到了舰岛之前,阻断了连接舰桥和舰首的通道;另外3弹分别在左舷2号高射炮内侧、舰岛正前方和右侧爆炸,飞行甲板变得千疮百孔,钢板向上翻卷。大火很快点燃了飞行甲板上加满燃料的飞机,爆炸产生的碎片四下横飞,所有可以被点燃的东西都在往外冒火。“飞龙号”以28节的高速在海面上乱窜,大风裹挟着火焰向全舰蔓延,整艘军舰如同一头发疯的公牛。

美国人在最后的攻击中损失了3架SBD。当所有幸存的轰炸机都返回母舰之后,冷静的斯普鲁恩斯下令舰队转向东驶,远远地离开了战场。只有几架从中途岛飞来的B-17和老式的SB2U俯冲轰炸机还会偶尔光顾一下“飞龙号”,投下几枚荒腔走板的炸弹,仿佛在为这艘航母唱响最后的挽歌。

在300海里外遥远的西方,山本五十六正以惊讶的心情回味着接连传来的消息。当他在日出之后第一次接到“发现敌航空母舰”的电报时,所有的幕僚心情都很激动,认定南云一定会给对方致命一击。哪知3个小时后,等来的却是焦头烂额的南云从“长良号”发回的讣告:“由于10点30分左右遭敌机轰炸攻击,‘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受到相当损坏,发生大火,以致失去战斗力。”山本一度寄希望于“飞龙号”,希望该舰能尽力消灭1~2艘美军航母。毕竟,他还有3艘巨大的、无与伦比的战列舰,如果“飞龙号”反击在先、主力部队增援在后,在6月4日夜间与美舰混战一番,或许还有翻盘的希望。但在“飞龙号”也被击伤的消息传来之后,山本终于下定了撤退的决心:如果他坚持向中途岛前进、却不能发现对手,黑夜过去之后,主力部队那些缺乏航空掩护的战列舰将暴露在斯普鲁恩斯的航母面前。他已经输掉了第一阵,没有理由再拿剩下的兵力冒险。经过一夜的思量,山本决定撤退。在此之前,他下令由驱逐舰击沉依然漂浮在海面上的“赤城号”和“飞龙号”,避免被美国人所俘虏。

6月5日凌晨4时许,有贺幸作大佐指挥的4艘驱逐舰向苟延残喘的“赤城号”发射了鱼雷。7分钟后,巨大的航空母舰缓缓向左倾覆,海水一层层地没过它的甲板,带着263名舰员沉入了水下。又过了15分钟,丧失动力的“飞龙号”也被友舰发射的九三式氧气鱼雷命中,向左严重倾斜。山口多闻少将和加来舰长拒绝了同僚的相劝,坚持要留在罗经舰桥内。太阳升起之后,他们和另外414名官兵随军舰一同沉没,消失在了中太平洋的海底。

中途岛之战最后的光荣属于“约克城号”。在被友永的攻击机命中两枚鱼雷之后,该舰一度已被放弃,但始终顽强地浮在水面上。美军于是又派出损管队上舰抢修,并由驱逐舰“哈曼号”护航,缓缓地向珍珠港撤退。6月6日下午15点36分,先前侦察过中途岛的日本潜艇“伊-168号”出现在编队附近,对两舰发射了4枚鱼雷,其中2枚命中“约克城号”,1枚命中“哈曼号”。伤痕累累的航母在海上又坚持了一整夜,最终没能创造奇迹。

6月7日清晨7点整,在绚丽的晨曦中,“约克城号”倾覆入水。赶来救援的驱逐舰均降下半旗,全体人员脱帽肃立,以这种方式向这艘以独立战争爆发地命名的巨舰告别。

弗莱彻失去了自己的旗舰,大西洋舰队司令英格索尔上将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小罗亚尔·英格索尔是“大黄蜂号”上一位前途远大的青年军官,6月4日上午,当一架受伤的“野猫”式战斗机降落在航母飞行甲板上时,没有关上保险的机枪受震开火了,小英格索尔当场殉职。为了这场胜利,高级将领和普通士兵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更显得弥足珍贵。

人类海战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大海战结束了。它的起始阶段包括1942年6月4日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高潮只有短短5分钟。在从古埃及以来的海战史记载中,还没有哪个事件能与这5分钟的价值相比:日本帝国海军最大、最精锐的3艘航母在刹那间变成了漂浮着的水上地狱,联合舰队追求世界强权的半个世纪努力在瞬间化为灰烬。日本通过从甲午战争到偷袭珍珠港、从吞并琉球到进军东南亚,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共荣圈”被粉碎了——尽管他们还要再经历屡战屡败的3年,尝到原子弹的滋味,才肯接受这个事实。

日本帝国的“军神”们被迫接受失败的现实。山本五十六亲自率领5位中将和13位少将前来迎接第二次对马海战,却被一位临时提拔的无名少将打得一败涂地。南云忠一此后终身都将生活在斯普鲁恩斯的阴影下,而后者在这次战役前甚至都没有独立指挥过哪怕一支航母编队。

1942年6月18日,一架美军PBY巡逻机在中途岛附近发现了一艘被遗忘的救生艇。水上飞机供应舰“巴拉德号”开过去把小艇吊起来,发现上面挤着“飞龙号”轮机长相宗邦造中佐和另外38名幸存者。这些天皇陛下的忠臣们正在为分配饼干、奶油、淡水之类的琐事争执不休,以至于顾不上对好奇的美国士兵开枪。这些日本人没有一个愿意返回祖国,也没有一个希望帝国海军知晓他们已经被俘的消息。“飞龙号”最后的遗民们随后被送上了开往珍珠港临时战俘营的通报舰。

(参考资料: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战史丛书·中途岛海战》。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中途岛》。学研编集部:《历史群像·太平洋战史系列之中途岛海战》。Samuel Eliot Morison,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Ⅱ,Coral Sea,Midway,and Submarine Actions;Gordon W. Prange,Donald M. Goldstein & Katherine V. Dillon,Miracle at Midway等)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9中途岛战役态势图(1942.6.4)

双方将领小传

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1886~1969)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上的奇迹10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鲁恩斯

作为第一位击败南云的美军航母部队指挥官,也是最终将南云送下地府之人,斯普鲁恩斯和他的宿敌一样都是巡洋舰指挥官出身。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毕业之后,他长期服役于一线战列舰,也在海军战争学院担任过轮机和参谋课程教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第五巡洋舰分队司令。1942年春,这支分队奉命炮击了日本控制下的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威克岛,成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波反击行动。

中途岛之战中,斯普鲁恩斯临时顶替患病的哈尔西指挥TF16,战役过程中又从旗舰受损的弗莱彻手中接过了整个舰队的控制权,取得全歼日军4艘航母的大捷,自此一战成名。他的指挥艺术和个性特征也在本次战役中获得了充分的展现:在危急时刻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决断迅捷;时机成熟时立即集中优势兵力发动进攻,以求最佳效果;战役收尾阶段不贪功、不冒进,以确保部队安全为要务。面对公众的溢美之辞,他表示:“海军里有上百个斯普鲁恩斯,而我只是碰巧被选中来打这么一仗。”表现出同时代杰出将领中罕见的谦逊美德。

1943年秋,太平洋舰队开始将中太平洋美军改组为以快速航母特遣舰队(FCTF)为核心的新型部队,斯普鲁恩斯受命和“蛮牛”哈尔西轮流指挥这支部队:哈尔西任司令时为第三舰队,航母编队称TF38;斯普鲁恩斯任司令时为第五舰队,航母编队称TF58。1944年2月,他率领TF58摧毁了日本在中太平洋的主要基地特鲁克;同年6月,又在菲律宾海之战中大胜小泽治三郎中将指挥的日军第一机动舰队,击沉航母3艘、击落飞机500余架。1945年春,他又指挥第五舰队赢得了惨烈的硫磺岛和冲绳战役,因功获颁海军十字勋章。

作为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最杰出的两位舰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和哈尔西的指挥风格乃至性格恰好构成一组反差:哈尔西热情奔放,斯普鲁恩斯低调羞涩;哈尔西追求全胜之局,斯普鲁恩斯更有节制意识;哈尔西擅长自我宣传,斯普鲁恩斯则寡淡内敛。菲律宾海之战中,斯普鲁恩斯为确保登陆场安全,不惜错失全歼日舰的机会;而哈尔西在莱特湾之战中贪功北进,几乎令登陆场被日军摧毁。但“蛮牛”张扬的个性和犀利的言辞显然更讨国会的欢心,他因此在1945年晋升为美国海军第四位五星上将,斯普鲁恩斯却与这一殊荣失之交臂。

战争结束后,斯普鲁恩斯曾短暂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随后转任海军战争学院院长。1952年,杜鲁门总统任命他为驻菲律宾大使,在任三年后正式退休。1969年底因动脉硬化症病逝。美国海军有两艘驱逐舰以他命名,海军战争学院设有“斯普鲁恩斯礼堂”,他的绰号“海军上将中的海军上将”更是长期为官兵所传颂。

南云忠一(1887~1944)

南云忠一

作为日本海军历史上胜率最高、名气最大的航母机动部队指挥官,出生于山形县的南云忠一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反航母论者。他是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第36期最优秀的学员之一,曾多次获得学术优等奖,毕业成绩在191位同学中高居第五。但南云最迷恋和推崇的始终是盛行于20世纪前20年的战列舰和鱼雷,因此成为日本海军中反对军备控制条约、鼓吹“大舰巨炮”的活跃分子,并和后来的上司山本五十六发生尖锐对立。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的14年“海军假日”期间,南云忠一依靠加藤宽治等“舰队派”元老的庇护,与赞成裁军的井上成美、山本五十六等“条约派”军官相对抗。在担任军令部第一部第二课长时,他曾在居酒屋大耍酒疯,宣称要刀劈同事井上成美,白天见面时却不敢吱声,一时传为笑柄。1933年,南云联合多位舰长和航空队司令上书海军大臣,要求退出海军条约,一度惊动军令部总长伏见宫,成为风云人物。

作为前海军水雷学校校长和海军大学校长,南云忠一更乐于指挥一支战列舰队或巡洋舰部队。不过当日本海军在1941年春组建第一支专门的航母机动部队时,南云却因为资格较老、素有勋望,阴错阳差地成为了首任司令长官。因为自知对航空战不甚精通,他在作战计划的制订和日常训练中十分倚重年轻参谋源田实,以至于南云舰队往往被谑称为“源田舰队”。从1941年底空袭珍珠港开始,他陆续指挥机动部队参与了印度洋作战、中途岛海战、第二次瓜岛海战和南太平洋海战,战绩胜多负少,直到1942年11月才离开一线单位。

评价南云忠一的指挥才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尽管在夏威夷作战和印度洋奔袭战中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战果,但批评家更倾向于把功劳归于源田实和基层指挥官,认为南云只是欺世盗名。昔日的部下渊田美津雄也在回忆录中对南云多有批评,认为他在数次作战中都因保守和迟疑错失良机,对日本海军战争前期的重大失误负有直接责任。但应该看到,南云谨慎持重的作风是和日本海航精锐机组数量有限的现实相吻合的,他的保守更多是担心轻易损失培训不易的飞行员和昂贵的航母;在兵力占据一定优势、任务明确的情况下,他很少犯低级错误,大体能完成预定任务。从这个角度说,南云不失为一位平均水准的航母部队指挥官。

1942年10月下旬,南云忠一指挥机动部队赢得了日本航母史上最后一次战术胜利,不过因为损失严重,他就此被调离一线。1944年春,他被重新起用为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司令长官,负责组织马里亚纳群岛海军守备部队的防务。同年夏天美军在塞班岛登陆后,南云切腹自尽,死后被追晋为海军大将、追授金鵄勋章。 南云忠一水面舰艇日本号航母太平洋赤城海军航母舰队美军军事武器战争中途岛炸弹太平洋舰队英国航母斯普鲁恩斯约克将领战斗机海战企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