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到无穷大
作者:刘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分列式的步兵方队。官兵头戴日制90式钢盔,手持捷克造ZB26轻机枪
1949
筚路蓝缕的开端
参阅部队人数:1.9248万人
受阅方(梯)队数量:28个
受阅技术装备: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
受阅飞机数量:17架
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阅兵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尽管继续解放全国领土的任务依然有待完成,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军自身的定位必须由大众化的“革命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转型,以更好地完成在和平时期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任务。如同毛泽东在1949年3月25日西苑机场检阅式后所言:“今后部队要正规化,要适当注意形式。”而阅兵式正是军队正规化之路上最具标志性的形式之一。
1949年10月1日,在南苑机场等待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的空军部队。为了防范国民党空军可能进行的空袭,9架P-51战斗机中有4架带弹飞行
但对近2万名身经百战的受阅将士来说,统一规整的形式却构成了莫大的考验:此前人民军队的三次阅兵由于规模较小,或只有检阅式(受阅部队保持静止,接受行进中的首长检阅)而无分列式(部队在前进状态下接受首长和群众检阅),或在队列、装具上较为随意,难以提供足够的借鉴。为确保新中国第一次阅兵能够顺利进行,华北军区在9月组织受阅部队主官、有阅兵式经验的原国民党军将领和苏联顾问进行讨论,以制订方案。讨论中发现:解放军使用的1943年版《步兵操典》对分列式步姿和步速的规定与苏联红军大不相同,受阅海军官兵则大多在英国接受过英式操典的训练,与陆军又有歧异。为降低训练难度,《阅兵典礼方案》最终确定分列式采用齐步走的形式,1个海军方队和12个步兵方队按次序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也是现代阅兵史上少数几次没有采用正步走的特例之一。
席地而坐观看开国大典阅兵式的首都军民。分列式结束后,举行了有30万人参加的大游行
受阅部队在构成上首次实现了海陆空“三位一体”。海军部队由安东海军学校(以起义的“重庆”舰官兵为基干)和华东军区海军各派1个排组成,共36人,作为分列式中的先导方队。陆军部队包括华北军区所属的1个步兵师(步兵第199师)、1个炮兵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4师)、1个坦克师(战车第3师)和1个骑兵师(骑兵第3师),按照步、炮、坦、骑的顺序依次通过广场。当坦克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华北军区航空处所属的17架飞机分成三个梯队完成通场仪式;40天后,他们将正式编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与官兵高昂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构成对比的是他们使用的武器。由于人民军队尚缺乏自制大部分装备的能力,所使用的武器(尤其是重火器)大部分系从国民党军队和日军手中缴获,型号、规格极为复杂。据统计,此次受阅的110余种武器可细分为80多个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亲历者谑称为“只有马是中国自产的”。战车第3师所属的99辆日制九五式、九七式和九七改坦克是此际陆军最现代化的装备,但同型车在“二战”后期即已被日军淘汰,领头的“功臣号”更是1945年在沈阳搜罗到的日军废旧车辆。炮兵师参加阅兵的美制M1918式155毫米榴弹炮和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虽然实现了汽车牵引,炮弹却无法自产。高炮营所属的日制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同样是1928年就已定型的旧物,弹药系自东北日军遗留物资中获得。为弥补重武器不足的缺陷,阅兵指挥所被迫增加徒步方队和骑兵部队的数量,但步、骑兵使用的轻武器依然是五花八门的“万国造”:日制三八式步枪和十一年式轻机枪、捷克制ZB26式轻机枪、美制“汤姆森”式冲锋枪、英制“斯登”式冲锋枪……
1949年10月1日,朱德总司令乘坐苏制吉斯-110型敞篷车检阅解放军受阅部队
第一次参阅的空中梯队更是困难:由于整个华北军区只有9架美制P-51式战斗机,指挥所不得不要求它们在结束通场后绕弯飞回广场上空,紧跟在第三梯队的3架教练机之后再做一次通场,以营造声势。为防止国民党空军乘机偷袭广场,有4架战斗机携带了实弹,这创造了现代阅兵史上的又一项特例。
但就是这支手持“万国牌”武器的军队,成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象征;它的程序、内容和经验,为之后的14次国庆阅兵建立了标准。长达150分钟的阅兵式,也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
1959
现代化初见成果
1959年国庆阅兵式上,由军事学院学员组成的徒步方队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受阅人员均身着海蓝色陆军校官礼服,由老红军吴华夺少将和胡定千少将担任领队
参阅部队人数:1.1018万人
受阅方(梯)队数量:35个
受阅技术装备:火炮144门,坦克99辆
受阅飞机数量:155架
阅兵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
从1950到1958年,在依托苏联援助进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解放军在每年10月1日定期举行国庆阅兵,逐步形成了中国式阅兵的规范。在“重庆”舰起义水兵、队列专家孙国桢的探索下,解放军训练出了一套步幅和臂姿大不同于苏联红军的分列式标准,并沿用至今。仪式的总体流程仍参考苏联模式,由最高军事首长(总司令或国防部长)担任阅兵司令员,华北军区(1955年后改为北京军区)司令员任总指挥。检阅式过程中,司令员依次高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毛主席万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的口号,受阅部队一律以“万岁”回应。由于徒步方队逐渐减少,仪式时长缩短到了一小时左右。
1959年参加国庆阅兵式的摩托化步兵方队。他们身着新换发的58式军服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逢十大阅”,中央军委希望此次阅兵能集中展现过去10年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成果,并向受邀观礼的赫鲁晓夫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展示力量。出于这一考虑,所有徒步方队的横排面宽度由往年的20人增加到24人,受阅部队总人数因此较1958年增加1/3;空中梯队的规模亦由前一年的93架一举增加到155架。
从1950到1959年,解放军大体以引进苏制装备和战略学说为中心,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国防体系。同时依托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从仿制开始实现大部分武器的国产化。1953年,海军与苏方签署关于舰艇转让和技术援助的“六四”协定,除购得4艘驱逐舰和14艘潜艇外,还获准以苏制配件在国内组装4艘护卫舰和9艘潜艇。1959年签署的“二四”协定则确认将向中方转让飞航式反舰导弹、潜射弹道导弹以及新型潜艇的成品和技术,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以“空(中)、潜(艇)、快(艇)”为基干的近岸防卫力量。空军方面,在购自苏联的米格-15实现了一线战斗机的喷气式化之后,1956年沈阳飞机公司开始以许可证方式生产米格-17式战斗机,称为歼-5。1958年台海空战中,歼-5面对国民党空军的美制F-86,已经有能力夺取局部制空权。国庆阅兵前夕,以米格-19为蓝本仿制的超音速战斗机歼-6亦实现首飞,该型机的生产时间最终超过了25年,总产量高达3000架。陆军武器方面,除去以T-34和IS系列坦克全面取代旧式日制战车,并仿制出54式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弹炮外,一项重大成就在于全面普及了包含有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的56式枪族。三年后的中印边境冲突中,已经实现了轻武器标准化的中国军队面对仍在使用“万国造”的印度军队,表现极为优异,正规化、现代化的成果可见一斑。
1959年10月1日,来华参加国庆10周年庆典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抵达北京机场,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欢迎。此次阅兵式共有6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以及8个亚非国家政府代表团参加观礼,盛况空前
本次阅兵之前两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将武装力量总人数由抗美援朝结束后的383万人大幅削减到250万人。减少兵员暗示了进一步提升机械化程度的趋势,这在初次亮相的32辆59式主战坦克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这种以苏制T-54A为蓝本的国产中型坦克是解放军第一款设计于“二战”之后的装甲车辆,它的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由于具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59式的量产最终持续了27年,总产量超过9500辆,出口到15个国家。以苏制M46加农炮为蓝本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也在此次阅兵中曝光,逐步成为标准师属火力配置。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每年一次的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新方针。此后由于政治动荡,国庆阅兵中断达20余年之久,1959年阅兵因此也成为一系列纪录的绝唱:这是58式军服唯一一次在国庆阅兵中亮相,是迄今为止出动飞机数量最多、游行规模最大的阅兵,是天安门广场扩建后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活动,也是毛泽东亲自出席的最后一次阅兵。
1984
重新面对世界
1984年国庆阅兵式上,59-II型主战坦克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该型坦克换装了81式105毫米口径线膛炮
参阅部队人数:1.037万人
受阅方(梯)队数量:46个
受阅技术装备:火炮126门,导弹189枚,坦克和装甲车205辆
受阅飞机数量:117架
阅兵首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
1984年国庆阅兵式上,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国产红旗C770TJ型敞篷轿车检阅部队
1959年之后愈演愈烈的政治动荡,不仅中断了国庆阅兵这一例行仪式,也使中国的整个国防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停滞和倒退。由于深信“人民战争万岁”,认定为数众多的民兵搭配简单的步兵武器和飞机即可打赢现代化战争,解放军的正规化势头遭受了横逆,一度连军衔制都被取消。另一方面,中苏交恶使得中国失去了获得新武器和国防科技的稳定来源,尽管依靠自力更生、在“两弹一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常规武力臃肿衰弱的状况已令人触目惊心。改革开放之初,国际舆论判定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相当于50年代后期的欧美强国,“失去”了整整20年。
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决意以一次阅兵作为国防系统拨乱反正的起点。1981年3月10日,他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指出:“不能说检阅式、分列式是形式主义,它对部队作风培养有实际意义。”“通过阅兵式把军队摆一摆给大家看,可以密切军民关系,对加强军队训练也有作用。”同年9月19日,他在张家口检阅了参加华北大演习的陆、空军部队。当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1984年国庆35周年之际举行阅兵式,并于1983年12月成立了总指挥部。考虑到国庆阅兵中断已有25年之久,本次阅兵在若干细节上做出了调整:不再由最高级军事主官出任阅兵司令员,而是由中央军委主席直接担当阅兵首长;首长与部队之间的问候语也由过去的一系列口号精简为凝练的问答体:“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为配合军衔制的恢复,受阅官兵还提前换发了85式军服。
1984年首次亮相的DF-4型远程弹道导弹在卡车牵引下通过天安门广场
参加1984年大阅兵的技术装备,大致反映了中国军队在20余年的外援断绝和动荡期内,内部挖潜所取得的成果。海军展示了HY-2A和YJ-8两型反舰导弹,前者是1960年定型的苏联“冥河”式反舰导弹的衍生版本,各个改进型已普遍装备海军一线驱护舰和岸防部队;后者则更多借鉴了欧美主流设计,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4个空中梯队囊括了轰-6(27架)、歼教-5(8架)、强-5(32架)、歼-7(35架)等空军现役主力机型,尽管在综合作战能力上仅相当于欧美强国60年代的水平,但已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中国航空企业也开始与欧美厂家展开合作,获取新型电子设备和武器来升级原有的机型。邓小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阐明了他对这类合作的态度——乘坐国产红旗C770TJ型敞篷轿车参加检阅式。此后中方在军工科技合作中始终坚持“自主至上”的态度。
参加1984年国庆阅兵的空军强-5式强击机梯队
在国内外引发最广泛关注的莫过于首次亮相的DF-3中程弹道导弹、DF-4远程弹道导弹、DF-5洲际弹道导弹以及JL-1潜射弹道导弹,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海陆一体二次核打击平台。尽管在数量和性能上尚不及美苏两国的同类装备,但核威慑力量仅凭其存在便足以遏制潜在的入侵,维护国家安全。1982年10月12日,JL-1首次水下试射成功;1987年,搭载该型导弹的092型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基核力量。
1982年爆发的英国和阿根廷福克兰群岛 (阿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使中国军人第一次见到了高科技局部战争的进行模式。相比之下,中越边境传统的步兵作战已趋于过时。但在国门重开之初,欧美先进军事装备的高昂价格令囊中羞涩的中国军队大感苦恼。经过深思熟虑之后,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决定将解放军总规模由当时的400万人削减到300万人,以精兵简政换取进一步现代化所需的空间。他提出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目标,则将一往无前地贯彻下去。
1999
世纪大阅兵
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YJ-82和YJ-83型反舰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参阅部队人数:1.1万余人
受阅方(梯)队数量:52个
受阅技术装备:地面重装备441台(辆)
受阅飞机数量:132架
阅兵首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
1984年阅兵结束后的15年间,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欧美再度对华实施技术制裁;苏联解体,中俄军事科技交流得以恢复;海湾战争令美国的海空军优势得到全面展现。1996年夏,又是美国航母编队阻挠了解放军对“台独”势力的震慑行动。面对压力,中国领导人采取了两手策略:对外韬光养晦,借助密切中俄关系引进俄制装备和技术,有针对性地改善解放军的弱项,同时在1997年再度宣布裁军50万人,以加速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军队转变的目标。而1999年的这次国庆阅兵,正是对再度引入俄系装备并加以“消化”成果的集中展示。
参加1999年国庆阅兵式的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他们换装了新型95式自动步枪
与上世纪50年代成体系地引入俄制装备及其生产线不同,90年代的“以俄为师”更重视中国本身的需求,优先考虑购买确有现实需要,短期内又无法自制的装备;在后续的技术导入和国产化上,亦不完全盲从俄方的意见,而是以多个项目并行、“小步快跑”的方式寻求最优选项。海军自1993年以来陆续订购了12艘“基洛级”柴电潜艇和4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获得了大有裨益的潜艇消音技术、中程舰空导弹、相控阵雷达技术以及卡-28型反潜直升机。日后问世的国产051C型与052B型导弹驱逐舰即大大受益于相关技术。空军于1992年与俄方签约购入24架苏-27战斗机,并引进许可证在沈阳生产。购买的苏-27总数最终达到了76架,它们除去使解放军获得了一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外,还让中国得到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平台来进行国产发动机和衍生任务机型的开发。
引进和借鉴俄制装备仅是本次阅兵的看点之一,依靠自主力量完成研发的一系列装备同样令人瞩目。新亮相的99式主战坦克在总体性能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绰号“空中飞豹”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也在艰难的努力之后付诸量产,提升了海军航空兵的对舰攻击能力。随着新型机载雷达和轰油-6加油机陆续装备一线部队,定型时间相对较早的歼-8Ⅱ型战斗机也可以进行视距外空战。
1999年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请阅兵首长、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检阅受阅部队
与1984年阅兵一样,第二炮兵展示的装备引发了国际舆论最广泛的关注。二炮方队中包含有DF-11、DF-15两种短程弹道导弹,DF-21中程弹道导弹和新定型的DF-31洲际弹道导弹。
与15年前的受阅武器相比,1999年阅兵中只有一种自行火箭炮和一种自行加农榴弹炮沿用了老型号,其余42种大型装备均为新研制或外购,40种系第一次亮相。17个徒步方队的横排面为25人,创造了世界之最;车辆方队数、受阅车辆总数、装甲阵容的规模和二炮部队的导弹型号均超过此前历次阅兵,为历史之最。
2009
迈向世界一流
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身着通用迷彩服、手持95式自动步枪的北京军区摩托化步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参阅部队人数:8000余人
受阅方(梯)队数量:56个
受阅技术装备:地面重装备500余台(辆)
受阅飞机数量:151架
阅兵首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
2009年10月1日,“逢十阅兵”的期限再度到来。展现在第四代领导人面前的是一支总人数缩水了近1/3的受阅部队,但它在方队数量和地面装备总数上再度刷新了历史纪录,空中梯队的规模也仅次于1959年。在如此之多的武器装备中,却有90%是第一次公开曝光,足以窥见解放军“小步快跑”的成效和决心。
HQ-7改进型野战防空导弹方队接受检阅
1999年阅兵时,从俄罗斯进口的第一批苏-27是中国唯一具备战斗力的第三代战斗机。仅仅相隔10年,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0已成为空中受阅梯队的基干,在苏-27基础上加以国产化的歼-11系列也已投入量产。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两型国产预警机空警-2000和空警-200。2001年,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以色列被迫取消对华出售3架“费尔康”式预警机的合同,仅仅8年之后,中国就拥有了两款针对不同类型任务的新预警机。由此可见,尽管欧美国家对华的军用技术输出已经断绝20年,中国依然能从容地推进自己的军事现代化。
由空警-2000型预警机和歼-7表演机梯队组成的第一受阅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同样令人振奋的还有海军的进步幅度。当年4月29日,解放军海军在青岛举行建军60周年纪念阅舰式,展示了与美国“宙斯盾”型驱逐舰类似的052C型区域防空驱逐舰(安装有相控阵雷达)、054型导弹护卫舰、国产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第二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新型常规潜艇(041型)以及071型船坞登陆舰。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测试和评估,大中型水面舰艇的设计和功能已经稳妥化,开始进入进一步量产阶段,第一个航母战斗群也已经在组建当中。
不仅如此,二炮部队展示的DF-21C中程弹道导弹也是国际舆论极为重视的。该导弹的改进型DF-21D具备强大的反舰能力,当它和CJ-10陆基巡航导弹配合部署时,可以在中国周边海域造就一个“反介入区”,使敌军航母无法插足。
2009年,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坐红旗CA7600J型检阅车检阅由陆海空三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的方队
与1984年时捉襟见肘的局面相比,经过1/4个世纪的努力,中国成功地跃居世界一流军事强国之列。时任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在视察参阅部队时欣慰地表示:“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拥有的各类装备,我军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装备的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解放军在“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有了大幅跃升”。按照2008年公布的《国防白皮书》的要求:解放军在2010年前后应能在高科技武器装备、信息领域以及联合作战能力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基本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2009年国庆阅兵的成果已经接近了第一项目标;未来40年,中国还将朝最终的里程碑继续前行。 海军导弹阅兵总指挥阅兵阅兵式空军陆军中国武器盛况中国军区自新中国成立记录俄罗斯阅兵式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