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医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北京 晨风
近年因身体不适经常跑医院,与医院打过一段交道后发现,在北京大医院看病真难。去一家知名大医院看病,发现从服务台到分诊台,服务态度都非常生硬。身穿天使服装的她们,面无表情地站在那儿,患者多问一句,那脸就板起来,有时一句话能把人噎得够呛。碰到耳朵不好的老人,就更加厉害,吓得老人战战兢兢的。微笑服务,在私立医院非常普遍,而在公立大医院却极少见——虽然也碰到过优秀的护士和医生。我的感觉,在北京大医院看病,需要强健的体力,百折不回的意志,更需要忍气吞声的耐性。
在漫长的候诊时间,常与病友聊起看病经历,几乎个个苦多甜少。有位女士说,一次她看妇科,在妇科诊区外,只有几排座椅,狭小的走廊中,到处都是挺着大肚子站着候诊的孕妇,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好不容易进了诊室,大夫也是板着个脸。诊室非常窄小,检查床就在门边,帘子都没有一幅。大夫就在排队看病患者的众目睽睽下,让女病人暴露隐私部位进行检查。有人脱衣服的动作稍慢点儿,就受到大夫的冷语。女士说,这样看病,真是一点儿尊严也没有。
即使这样,如果没有关系,在人满为患的大医院也很难及时入院做手术。经常是花了昂贵的检查费,交了入院通知单,患者回家等几个月。北京人还好些,外地来京看病的,在北京吃住昂贵,多数人等不起,只好到处托人走关系。走关系要送红包,你送3000元,我送5000元。肿瘤患者最等不起,所以大都选择以送红包的方式争取早入院早手术。有位患者说,他虽然送了红包,可还是等了两个多月才入院。更可气的是,他入院刚做完检查就让他出院,做手术要重新再入院。医院这么做,据说是按医保要求,提高病床周转率。一位老太太说,她入院之后,也是送了1万元红包,才给做了手术。
需要做大手术的病人医院比较欢迎,因为是创收大户。有的大医院手术太多,往往把小手术推掉。一个老太太说,不久前她老伴因腹部不适去一家大医院看病,本来医生认为是肿瘤,收住院后开出昂贵的检查单,结果检出是阑尾炎。没想到,医生一见是不赚钱的小手术,立即要求病人出院,去别的医院治疗。老两口千求万求,医生才同意留下,让实习医生给做的手术。还是没想到,那位年轻的实习大夫手术做得很棒,而且给红包都不要。老太太说,可见大夫入行之初,都是好样的,是环境改变了他们。
在多家医院看病发现,再小的一个手术,也要求从头到脚做全套检查。有个老太太因心血管病住进一家大医院,花8000元做了检查,结果说还不到做手术的时机,就出院了。她说,同病房的几个老人,都是做了万八千元的检查,结果都说不能手术,都出院了。有位女士说,她因为腿部需要做一个小手术,住院后医生开出一摞检查单,从CT到核磁全有。她的X光片上显示体内有节育环,可医生还是要求她去做核磁共振,本来体内有金属物,是禁止做核磁共振的。
我认为,问题还是在体制。如果一个体制导致一个群体被妖魔化,肯定有自身的问题。看那些下海去民营医院的医生,怎么一个都不收红包了?没有必要!他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的劳动强度也没有公立医院那么大。我常去私立医院看牙科,那儿没有庞大的行政科室,医生收入很高,收费并不比公立医院贵多少,服务却要好得多。医生工作得有尊严,才能给患者尊严。 患者感受医风尊严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