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河南唐河  温凉河

近来媒体上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争议颇为热闹,不少人都表示了对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忧虑。说实在的,看看身边的情况,我倒没有这么担心。

听说在大中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可能仍然比较“认真”,因为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是有“单位”的,想生孩子就得请假,而且准生证、出生证明、户口这些方面管理也严格,何况还涉及孩子将来入幼儿园和上学办学籍什么的,想生育二胎受到的限制相对要多一些。所以,很多人都呼吁政策放宽。

可是在我所生活的县城,虽然国家政策没变,但生育二胎早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公职人员都生育了二胎,甚至一些主要领导也都“偷生”了二胎,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的是钻政策空子,编个理由生育二胎,但也要给单位领导或者计划生育主管部门负责官员行贿送礼,有的则给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就可以拿到二胎准生证。当然,也有“偷生”的,就是先生下孩子,等一段时间后再托关系补办各种手续。至于二胎上户口也不是什么难题,甚至有人专做这种帮二胎上户口的生意。即使有人向上级“告状”,主管部门向所谓的违反政策人员要一笔罚款就算解决问题了,最严重的不过是影响升职和工资福利什么的,基本不会再有开除公职之类的情况。有一个财政供养的单位,近40个人有三分之二都生了二胎,还有几个也确定准备要二胎,只有年纪超过45岁的老员工不再考虑这个问题。

农村的情况更乱,别说二胎,三胎、四胎也不鲜见,独生子女现在属于极少数。尤其是近几年,除了跟在后边要“罚款”,村干部和乡镇“计生办”人员基本不会为生育问题找上门了,“孕检”也不是很严格了。大家都认为政策松了,“城里都叫生二胎了”,很为民意的胜利而欢欣鼓舞。我接触过的很多人都说,无论一胎是男是女,都会再要一个。不过,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至少得生一个男孩。社会抚养费也吓不住几个人,因为很多人并不打算缴纳这笔“巨款”,除非要给孩子上户口,才托关系跟计划生育部门“讨价还价”。所以,现在很多农村孩子没户口,一些孩子直到上学仍然没有户口,甚至影响办学籍。

不知道计划生育主管部门以及基层政府是如何向上汇报的,但由现象看本质,政府和主管部门显然很愿意维持现状,因为每年收缴的社会抚养费也是很可观的,“计划生育财政”贡献不小呢,对债台高筑的基层政府而言,这一笔也够填补一个财政窟窿了。对于某些官员个人而言,国家政策与民意之间的差距构成的灰色地带很“肥沃”,很多官员因此就有了又一项灰色收入。老百姓谁愿意出这笔冤枉钱?没办法,咱“违反政策”了,得“麻烦”领导“打点疏通”啊。

不合“政策”的二胎生育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普遍事实,还给官员腐败制造了大量机会。既然如此,还不如放宽政策,直接宣布允许二胎生育,少了多少政策执行的麻烦,也断了一条腐败的财路,社会也就和谐多了。 生二胎读者来信

上一篇: 精神文明城市
下一篇: 感受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