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残缺了的硷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甘肃庆城 田治江

老家在山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很不好,都是山地,几乎没有几块平整的地块。人们靠天吃饭,当然,把土地当成了自己生存的根本,谁如果把自己家的地埂或硷畔挖坏了,那肯定是不行的,甚至还会因此引起矛盾纠纷。许多年前这样的事没少发生过。

如今,为了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条件,政府出面在原区集中统一修建了居民点,同时把一些原来群众一直舍不得丢弃的坡耕地通过退耕还林的方式退了出来,因而现在的老家山区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了,能迁走的都迁走了,留下来的一方面是经济能力不行,一时没有办法迁走,还有一部分是年纪大了,住了多半辈子的村子,不想离开,为此仍然坚守着。

也正因为这样,村子里的许多地通过退耕一部分空了出来,另一部分尽管没有列入退耕范围,但也因为没有人耕种而慢慢地变得荒芜了。当然,从耕地这一方面来看,是有许多山区耕地荒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封山禁牧,生态环境比以前好了许多,山绿了,空气更好了。但是我却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原来有主人的地块,因为现在主人远离,不但荒着,而且许多地块的硷畔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残缺,平整的硷畔突然就在你面前缺了一大块,或者地埂被挖出了一个大的缺口,自然在相对应的下面那块地里,就堆着一大堆的土,使原来很好的一块地,没有办法再耕种了。甚至有时整个山头望去,几乎没有几条地埂是完整的,大部分都残缺,像张着大大的口,不知道是在向谁发问。

原来在山区有一种草药叫甘草,在采挖过程中需要挖很深才能挖出它的根,自然一棵甘草要长好也需要好多年。但是一些人为了挖甘草卖钱,根本不管是否把地块挖坏了,反正现在没人管,想怎么挖就怎么挖,怎么方便挖就怎么挖,正因为这样,才会在原来很好的耕地地埂或硷畔上留下那么多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坑。记得我们小时候也挖过甘草和其他中药材,但那个时候良田地里是绝对不允许去挖的,如果谁在不影响良田的情况下挖了药材,之后必须把挖出来的土平整好,谁也别想一走了之;甚至如果要挖药材,除了山沟之外,只能在自家的耕地里去挖,别人家的耕地根本不可能随便去挖,谁都知道这样挖的后果,就是很容易毁了耕地。

尽管山区的地块都不大,而且也都不平整,但这也是经过许多年、许多人的努力才有了这样的一块地,可是现在一些人为了自己的那一点私利,就把地给毁了,再想恢复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的地块经过这样的滥挖之后,根本就没有恢复的可能,可以说彻底毁了。

每次回老家,面对着那些残缺的硷畔、地埂,心里总是特别难过,可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生态是一个综合的因素,一条地埂尽管可能很不起眼,但在雨季就可以拦截一部分洪水,保持一块地里的墒情;相反,如果一块地的地埂出现了缺口,就会加速这块地里的水肥流失,小的生态就被破坏了。如果一个山头上许多条地埂接连被挖坏了,不但地块再也不能耕种了,拦截洪水的能力也会下降许多,慢慢就会形成对生态的另一种破坏,雨水冲刷加剧,那些才刚刚有所恢复的植被也会在这样持续的冲刷中慢慢被毁掉。 残缺那些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