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洲原住民到底来自何方?
作者:袁越2013年6月15日,墨西哥潜水员在尤卡坦半岛的水下洞穴“黑洞”里清理1.3万年前的女孩头骨
美洲原住民到底来自何方?他们是什么时候迁徙至此的?这两个问题学界似乎早有定论。传统考古学家通过分析新大陆出土的人类化石,结合同位素年代测定技术,得出结论说所有的美洲原住民均来自同一个亚洲原始部落,这群人大约在1.55万年前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然后沿着太平洋海岸线一路南下,仅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就到达了南美洲的最南端。
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人类化石都不太完整,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2007年,一位墨西哥潜水员在尤卡坦半岛的一个名叫“黑洞”(Hoyo Negro)的地穴里发现了一个女孩的骸骨,同位素鉴定表明她死于1.3万年前,是迄今为止美洲大陆上发现的最古老,同时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之一。人类学家根据头骨的形状复原了这个小女孩的面容,发现她长得和今天的蒙古人非常相像,却和南美洲原住民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考古学家们想出了很多理由来解释这一差别,其中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美洲大陆的生存环境与西伯利亚太不一样了,最早那批移民的生存状态在迁徙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外貌也跟着变了。具体来说,早期移民的骸骨经常是伤痕累累,而且男性普遍高大粗壮,女性瘦弱矮小,这说明最早移民到此的是一个典型的狩猎部落,其男性成员们经常为了争夺猎物而大打出手,女人同样是男人们争夺的对象,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因此而变得非常低,经常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痕迹都不见了,说明美洲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让移民们放弃了游猎生活,改为定居,他们的性情也随之变得温和了。这一变化最终在外貌上体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南美洲原住民在外貌上和蒙古人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的原因。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的飞速提升,考古学家们学会了利用基因分析法来追踪人类的迁徙轨迹,比单纯的化石分析更加准确可靠。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人类学家戴维·莱希(David Reich)教授就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他早在2012年就利用基因分析的方法证明加拿大北部的原住民并不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而是分别来自两拨不同的东亚移民。
这个结论虽然很新鲜,但并不多么令人意外,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人大跌眼镜了。莱希教授手下的一位名叫庞图斯·斯科格伦德(Pontus Skoglund)的博士后研究生在分析基因数据时意外地发现,有两个来自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原始部落的基因特征居然和澳大拉西亚(Australasia)原住民有些类似。这个“澳大拉西亚”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岛,以及周边若干太平洋岛屿的统称,这一地区的原住民早在5万年前就从非洲移民至此,是最早走出非洲的若干原始部落中相当独特的一支。遗传分析显示,有两个亚马孙原始部落的DNA标记物和澳大拉西亚原住民非常相似,而和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原始部落都不一样。如果这个结论被证明是正确的话,说明很可能存在另一拨此前不为人知的移民浪潮,美洲原住民的来源要比目前公认的更加复杂。
莱希教授将这项新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2015年7月21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网络版上。仅凭这项研究还不足以说明曾经有一批原住民从澳大利亚驾船横跨太平洋到达美洲,这条路线从技术上讲太困难了,他们也许是先到达了亚洲,再沿着白令海峡走过去的,事实真相还需进一步研究之后才能知晓。
必须指出的是,澳大拉西亚原住民和大家熟悉的波利尼西亚人不是一回事,后者是一个来自东南亚的原始部落,比前者要晚得多。目前考古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波利尼西亚人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从我国的台湾岛出发向太平洋地区扩散,逐渐占领了包括斐济、夏威夷和复活节岛在内的绝大部分太平洋海岛。此前一直有人怀疑他们曾经和南美洲原住民有过基因交流,但目前并无确凿证据支持这个说法。 来自何方美洲原住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