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娶媳妇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天津 刘希亮
去年10月1日,本家老叔25岁的儿子终于结婚了。不过,他是“嫁”到了2000里之外的江苏,做了上门女婿。这在农村来说是件很不光彩的事。你看,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带大的儿子,转眼之间成了外人家的主劳力,对于以种田为主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痛心的事。可话又说回来,做个上门女婿总比打一辈子光棍强吧!
我的老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也就是最近这四五年,我们那一带乡村普遍存在这一现象:适龄男青年找对象越来越难。虽说当今农村生活水平均大幅度提高,但娶媳妇却成了老大难。说不来媳妇的家庭要么做个“倒插门”,要么通过中介、民政部门花钱买个越南、老挝的青年女子做老婆,要么动用一切手段托人四处张罗……就这样,每个村子里仍有二三十个打光棍的青年。
打前年开始,老家里的街坊邻居们就打电话托我给他们家的儿子介绍个对象,说我在外面见多识广、认识的人多,怎么也得给老家里的小辈们说个媳妇,你这个做长辈的能看着他们打光棍吗?本家老叔的儿子未结婚前,已好几次打电话托我给他儿子介绍个对象,我说这事不好办,气得老叔他们两口子至今见面都不搭理我。现在村里的小青年们,大都会个手艺有个技术,比如:修理汽车、电焊、装修、泥瓦匠等,按说有一技之长,找个对象绝不成问题,但事实恰恰相反,女青年们随意挑选,男青年们只能靠边站。这就缘于当地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头一胎为男孩的夫妇不能生二胎,第一胎是女孩的允许生二胎。正是这种政策导致了大多数人偷偷对胎儿做性别鉴定,是女孩的就做掉,男孩就生下来。
此外,还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需求,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男多女少严重失调。另外,我们那一带早婚早育的现象依然严重,十八九岁就定亲,二十一二都结了婚。一过了23岁,说媳妇可就难喽。村里那些“剩男”们大都在23至26岁之间。我的连襟,有一对双胞胎闺女,全都在19岁那年订了亲,大闺女20岁结的婚,二闺女21岁成的家,比我还小两岁的他早已当上了姥爷。我的斜对门邻居,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他有个儿子,都二十七八了,依旧光棍一条,真是愁得他们两口子寝食难安。可巧,他去县城办事,看见民政局张贴的一则启示:交上7万块钱可买个越南或老挝的新娘。邻居动了心,交齐了这笔钱后,还真领回来一个老挝新娘,马上就成了亲。虽说言语不通,毕竟成家像个人家了。
不仅我们那一带这样,就连跟我一起打工的河南籍农村小伙小刘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小刘是河南安阳人,十七八岁初中毕业就跑到了天津打工,干起了消防工程。几年下来,钱是积攒了不少,可对象一个也没搞成。老家里的爹妈老着急了,托亲戚朋友给他介绍对象,村里哪还有适龄女青年?这不,今年麦收小刘辞职回家了,一心一意地待在老家里跟着媒人去相亲,再不抓紧找媳妇,就要打光棍了。
还有,本来找个媳妇就够难的,再加娶媳妇的费用逐年增长,真让土里刨食的乡亲们难以承受。简单一算,至少需花费四五十万元,再难娶的媳妇也得娶呀,谁愿自家的儿子打光棍呢? 生活婚姻农村读者来信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