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行:第五类出行
作者:李三三年前,新大洋集团的创办人鲍文光拿着历经七年研发的电动车“知豆”照片请业内专家把把脉,半是忐忑半是踌躇满志。知豆有点像Smart,可乘两人,外形小巧灵动。这款车是请意大利名师设计的,电池、电机、电控指标都属一流,但当时由于企业没有整车生产资质,国内无法销售所以选择全部出口,到欧洲去卖。知豆已经获得了欧盟E-Mark、CE认证,物美价廉是它的名片,如今,知豆顺利进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市场。2014年5月,知豆电动汽车成为意大利比萨机场的分时租赁车,开创了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产品参与国外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先河。
现在,知豆的故事终于回到了“故乡”。2014年销量7400辆,在国内电动车厂商中,销量排名第二位。今年初,吉利和新大洋共同投资10亿元组建的合资公司——大洋电动车公司在兰州成立,吉利兰州工厂将全部用来生产知豆电动汽车,首款产品知豆D1在第二天下线。仅仅时隔半年,6月23日,知豆D2新车发布。这一天,鲍文光面对记者“是否有意尝试高端”的提问,他坚定地说:“挖十个坑,不如打一口井。先把微行干透再说。”
“微行”的理念就是鲍文光提出的,他认为,城市交通困局将愈演愈烈,未来的出行方式必须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微行纯电动汽车就是最佳选择,而相应的出行方式就叫微行。微行也可以称作第五类出行,是除去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燃油汽车四类最主流传统出行方式之外,另一种“小而美”的新能源汽车出行方式。
在知豆的词典里,微行不是对传统出行的颠覆,而是占用极少的公共资源、环保高效。对消费者来说,微行则意味着安全、便捷、经济、舒适、智能。
在微行者的行列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可谓是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这位《福布斯》排行榜上有名的汽车大佬开的是吉利汽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书福通常着装简便,吃得很简单,极少使用奢侈品。“微行是更具社会责任的出行方式,是社会文明程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中坚应有的态度。”李书福倡议成立“微行者联盟”,倡导大家从自己出发去改变身边的环境。
三联生活周刊:城市微行电动车这个细分市场目前国内没有,你的计划如何实施?
鲍文光: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从何入手?特斯拉是一种模式,它是“高大上”富人的玩具,城市微行纯电动车是我们主打和倡导的一个产品方向,我们认为适合中国市场应该开发小而美的城市微行纯电动车,这是发展新能源车最好的一条捷径,特别是当下。我们的车就两个座,不能做出租车,只能是消费者一辆一辆买回去。通过一年的摸索,我们看到新能源消费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消费市场是真实存在的。
三联生活周刊:知豆锁定的目标客户是谁?
鲍文光:不是说新能源车都是国家、公共机构掏钱买,消费者有这种需求,只是这种需求没有被充分发现。我们的产品刚好是对号入座,这种需求马上就会激发出来。我们的目标是家庭的第二辆车,乐观预测今年下半年的目标会有2万多台的销售量。
三联生活周刊:知豆D2是否已经通过了国家强制的测试?
鲍文光:产品如果要上市,不光是上市,在设计的时候就要符合国家的所有检测,符合各方面需求。我们在为知豆D2做总体规划时,就已经符合了国家的相关要求,并且已经上了国家的新能源目录公告,包含所有的整车测试。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知豆D2能享受新能源政府补贴吗?
鲍文光:国家应该有的,地方有的补贴都可以享受。有些地方还需要一些政策要求,我们在有些城市已经开始获准销售了,有的正在申请和办理相关手续中。目前在北京没有,我们下半年准备进入。
三联生活周刊:与吉利合作,在技术上获得哪些资源?下一代的知豆产品是否考虑借用吉利的新能源车平台来打造?
鲍文光:我们跟吉利合作有一段时间了,今年初推出的D1在市场上表现不错,现在第二代又上市了,在产品、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得到了吉利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在供应链、生产基地等一些资源的共享,使我们的产能能够充分保障。应该讲,如果不找好的合作伙伴,我们自己可能要辛苦五年甚至十年,都不一定能走过来。与吉利合作,受益于它的产品开发能力、生产、质量控制以及工艺体系,这使我们少走五到十年的冤枉路。
三联生活周刊:未来会不会跟吉利有错位竞争?在城市微行电动车之后,是否会尝试往高端发展?
鲍文光:挖十个坑,不如打一口井。先把微行干透再说。我们认为,发展新能源车是当下城市微行最适合的,是一条捷径,先把这条捷径走通走透,等市场占有率达到20%、30%以后,再考虑是不是做MPV或者SUV。眼下这个行业刚刚起步,产业链很长。我估计,五年这个行业做到一两百万台是没问题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微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多少能够满足城市人群的需求?
鲍文光:我们的续航里程已经是180公里了,让消费者够用就好。城市里面特别是一些大城市里面,续航里程100公里是不够用的。我相信如果在北京、上海,续航里程至少要160公里才不会出现里程恐慌症。但如果三、四线城市,一个小县城,生活半径就是20公里,续航里程越远,意味着多掏钱,所以,以后电动车可能会出现续航里程可选的情况。60和100的不同配置可能相差就2万到3万元。如果跑60公里够用了,为什么要多付3万块钱买一个200里程?
三联生活周刊:知豆产品有没有升级计划?比如设计时速?
鲍文光:速度肯定不是问题,也不是难题。现在的设计速度较低,只是因为我们一直强调微行。微行是回归自然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城市里微行的电动车,为什么要造200公里、300公里的速度?造出来也没用,而且成本很高,够用就行。现在我们速度基本上在90公里左右,够用就好,恰到好处。如果未来国家政策要求有所提升,我们的最高时速会控制在比国家标准略高一点。我认为速度的快和慢,并不代表着电动车技术的先进性,我们要倡导百公里电耗,这个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先进性的标志。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微行电动的推广在哪个市场更有优势?
鲍文光:我们的战略是先搞游击战,先从三、四线城市起步,再往一、二线城市挺进。我们定位的是家庭第二辆车,做的是增量市场,而不是存量市场。基于此,肯定是先主攻有车的城市。在我们既定的战略路线里,市场是次要的,哪怕市场量少一点,也还是从三、四线城市往一、二线市场走。在市场和战略的选择方面,我们倾向于还是选择战略。
三联生活周刊:知豆未来会不会参与电桩的建设?
鲍文光:我们发现除了里程恐慌症,消费者整个基础设施没有解决,消费者对充电的困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2014年发现这个问题以后,调整了政策,买我们一辆车,送给他们一个桩,还免费帮他安装好。
事实上,我们对所有的经销商都有这样的要求,在经销门店里安装两个充电桩。充电桩是我们免费送给经销商的,安装好以后免费给用户使用,不论来自哪里的用户,这个充电桩是开放的,只要是新能源汽车都可以充电。 商业创新吉利新能源汽车鲍文知豆电动汽车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