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老大,你的禁烟令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杭州 陈文晶
前些天,坐K76次车前往秦皇岛,车程一天再睡上一觉,我想得很美。却不曾想浓重的烟雾把我包围,整夜无法入眠。寻来找去,原来是烟民聚集在车厢与车厢的过道,五六只“烟囱”沉溺其中。和乘务员交涉,回答是:“车厢是禁止吸烟的,我们会管;但是过道可以,没法管。”再看过道设计:四周全密封,壁上有烟蒂盒,就是没有排烟口。烟雾通过两头不时开合的车门,大量涌入车厢。而车厢里孕妇、孩子、老人,包括呼吸道疾病患者,一起吸饱二手烟。
根据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卫生部令第80号)《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火车车厢显然属室内场所,室外吸烟点不能设于过道上,车厢过道应属室内公共场所,也是乘客流动的场所,要求理应更高,怎么可以成为吸烟点呢?铁路部门为何没有参照执行呢?
查阅18年前颁布、目前仍在执行的(铁教卫(1997)67号1997年6月5日)铁道部《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铁路实施细则,第四条(二),规定:“运行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旅客列车,两节车厢之间的连接处为旅客吸烟场所。”我明白为什么乘务员没法管了,敢情原铁道部与卫生部在控烟的基调上并不合拍。不过在第四条(一)中设有限制条款:“……吸烟处应通风换气良好或安装通风换气装置,以减少吸烟危害。”但是细看车厢的过道上端,除了一盏顶灯并无任何通风设施。乘警看我较真的样子,似乎很同情我,开始吆喝烟民:“抽烟的,把门关上!”因为那门不是自动的,经过的人也不会随手关门,于是浓烟更肆无忌惮地涌向车厢。所谓车厢禁烟,就是糊弄而已。
整个晚上,我无处逃遁,在标有严禁吸烟的车厢内浓重的烟雾中艰难地呼吸。只能拍照片、发微博,以自己的形式抗议。回程改成动车,车内广播一再播报全程禁烟,无人违反,瘾君子都在动车靠站的两三分钟时间里下车猛吸几口。查阅2014年1月1日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十四点)有关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可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感谢法律,终于让我和家人在密闭车厢有了清醒的呼吸权。只可惜该条款仅对动车有效。
2003年,我国就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按约定2011年实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等100%禁烟。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厦门、杭州等城市都已实施城市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北京更将在2015年6月1日起实行凡是“带顶儿”、“带盖儿”的室内公共场所都全面禁烟。在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民众对PM2.5加大关注,以及全社会禁烟控烟的大环境下,“铁老大”你的新禁烟条例在哪里?如果依然沿用18年前的铁教卫规定(那时还没有K、Z、T字头的列车),不觉得太落后了吗?如果依然允许在车厢过道吸烟,且不设置通风排烟装置,不加装自动门,你倡导的以人为本、文明安全运行又在哪里?
我深夜的微信发出以后,收到30条评论,支持过道禁烟的占90%,但是仍有人认为,仅靠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现状。但是我不这样以为,健康多重要,我想试试看!不仅仅为我自己,还为了众多非吸烟人士的健康权!“铁老大”,我期待着你的新禁烟令! 铁老大禁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