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尔,白鲸也有自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上海长风海洋世界的海狮表演
文 / 李歆
其实我不知道该如何讲述这个故事,甚至不知道这个故事该不该说。“六一”儿童节,一切都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的、在鲜花丛中微笑着的。而我接下来要说的,却是一个充满困惑的经历,是一个快到了不惑之年的父亲的困惑。
女儿今年快4岁了,我们最经常去的地方,就是家旁边的海洋世界。这里是上海的AAAA级景区,号称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拥有超过上万尾、300多种水生生物。
无论是谁,从每个周末停在海洋世界外一列列的旅游巴士,和排队购票排成变压器线圈一样的家长和小孩就可以做出结论,这里值得一去。
的确,从一开始我就很喜欢这里,女儿也喜欢。因为离家近,女儿身高不到1米不要票,从女儿快2岁到现在3岁半,我已经办了两年的年卡,每当周末没有安排的时候,就带她来这里玩,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来这个海洋世界了。
我们一起看大大小小的水母,一起坐透明的水晶船看池子里的鲨鱼。我们看水獭自由地在陆地和水中穿梭玩耍,我们看企鹅纯属为了嬉戏追逐水里的鱼类。
来的次数多了,我们便知道了乌龟和海龟的区别,我们知道了海马雌雄同体,甚至还学习了点英文,了解了黑鳍礁鲨,叫作Black-tip Reef Shark,河豚叫Puffer Fish。
随着海洋世界不断翻修更新,我们还看到各种虾兵蟹将,比如样子怪怪的马蹄蟹和闪闪发光的磷虾;各种蛙类,包括色彩艳丽的热带剑蛙及和背景混在一起的黑乎乎的石蛙;还有各种热带鱼,比如小丑鱼和多利,就是出现在《海底总动员》里面的那两个主角的原型。
后来馆内增加了很多互动区,墙上有激光投射的互动游戏帮你了解各种鲨鱼,洗洗手还可以去摸海星。到了整点,鲨鱼馆、企鹅馆、黄金鲹水箱还有喂食表演。加上场馆冬暖夏凉,周末带女儿去消磨半天非常自在。
如果故事一直是这样甜美,我就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
我的困惑,发生在海洋馆的另外一端。
除了鱼类,海洋公园还有一个白鲸表演馆,但这里实际上不只有白鲸,还有海狮。表演上下午各一场,每次半个小时。
通常,两只美国的可爱海狮会率先登场做暖场,它们钻圈,原地打转,在水里翻跟斗,学海豹走路。到了跟观众一起照相的时候,更是会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令在场的家长和小朋友欢呼不已。
接下来,就是白鲸表演。在7米深、10摄氏度的水中,三只身长3米多的俄罗斯白鲸姐妹会陆续登场。
从入场开始,白鲸们就开始展现一种海洋霸主的优雅和从容。体形庞大的她们,不同于海狮的滑稽搞笑表演风格。虽然速度不快,但她们会摆动那大大的尾鳍激起美丽的浪花;她们潜入水底,再冲出水面的时候,可以灵巧地高高托起驯养师一起游泳。
此外,聪明的白鲸们还会为观众们献上“歌声”,她们的叫声其实很像小孩,很有节奏,全场观众开始会很惊讶,继而拍手大笑。
每次节目的最后,驯养师和白鲸会围成一个圈,在席琳·迪翁(Celine Dion)的《My Heart Will Go On》歌声中,跟大家挥手致意,展现和谐,结束演出。
虽然我们经常来,但是每次出场的海狮和白鲸的顺序、数量都会有些变化,表演也随之不全一样。如果是新观众,是体会不到这些差别的,对年卡持有者我来说,经常去看,也不会觉得闷。有时候会想,没出场的动物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反而下次更期待它们出场。
看表演的时候,我经常会见缝插针地跟女儿说教。比如当白鲸配合驯养师刷牙的时候,我就会跟女儿说,你看,大白(我女儿也这么叫她们)也要刷牙的,你每天也要认真刷牙哦,女儿听了就会点点头。白鲸表演好了,驯养师给她们鱼吃,我也会跟女儿说,你看她们听话,就有好吃的了。女儿就说,我也听话,我也有好吃的。
问题出在一次,我带女儿去看演出,白鲸却没有听话。
通常,在表演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为了让观众了解白鲸捕鱼的本事,驯养师会拿出一个木头做的鱼,背对白鲸抛入水中。之后,白鲸会看也不看就直奔假鱼,然后迅速张大嘴巴,把假鱼叼在口中,游回到驯养师身边换取真鱼吃。
这天,跟往常一样,三个驯养师带着白鲸三姐妹依次登场,前面的托举、唱歌、刷牙都很正常,可是到了捕鱼的环节,其中一只白鲸,却咬着木头鱼,不再肯交还给驯养师了。
这只白鲸,是三姐妹中体形最大、年龄最长的一只。最开始她不肯交还假鱼的时候,解说员还能控制场面,他要求观众给予多些掌声,让表情略微有些迟疑的驯养师再给白鲸一次同样的指示,等白鲸把嘴巴里的木头鱼吐出来。
可是,驯养师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无论他如何努力,做什么样的动作,吹几次哨子,或者拿出多少鱼在白鲸面前诱惑,大白就是不听话,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谁都能看出她的固执。观众的期待就此落空,现场一片嘈杂,解说员也没词了,每个人,都不知道下面要发生什么。
解说员此前一直说白鲸有类似3岁儿童的智力,那天大白鲸的表现就是明证——她明白别人要她做什么,但是她不想做。当时这只体重快有1吨、略带灰色的巨大哺乳动物表现出来的,除了顽固,还有一种傲慢。她叼着木头鱼,高昂着头,不时转个圈,仿佛自娱自乐,就是对驯养师的任何信号都视而不见。面对这些对她无计可施的人类,白鲸裂开的嘴里仿佛满是嘲笑。同时,她还兼具领袖的气质,另外两只白鲸,也意识到了发生了什么。虽然有另外两个驯养师积极安抚,给予食物,但是看得出她们的不知所措,甚至有小小惊慌。
不久,驯养师就决定带两个听话的白鲸先行离场,让她们先回到连接着表演池的饲养笼里。同时,解说员开始跟观众道歉,说最后一个节目的确有点遗憾,想必是白鲸身体状况不适,希望大家理解,现在演出结束,请依次散场。
在可以容纳1500人的巨大环形剧场里,没有了刚才的笑声、欢呼声,取而代之的满是抱怨和无奈。大家在引导员的带领下,缓慢地退场。还有很多观众,跟我一样,想看看最后还会发生什么。
此刻的水池里,气氛依然紧张。驯养师跳入水中,试图抚摸白鲸,稳定她的情绪,拿下木头鱼,可是白鲸就是死也不松口,甚至用力甩头躲避水中的驯养员。蓝色的大水池,荡漾着徒劳的水花。此前,我听到解说员说过无数次人和大自然生物如何和谐共处,现在,我只能看到自然生灵力量的强大,和人类的束手无策。
这时,我一直沉默的女儿发话了:爸爸,大白为什么不听话?我想了想,撒了个谎,说白鲸没有不听话,她在跟驯养师玩而已。女儿看着我,仿佛知道我没说实话。那天最后,我带着女儿的疑问和不解,就那样离开了,也不知道僵持的结局如何。
之后,我们虽然还去海洋世界,但是女儿已经不想再看白鲸表演,她只喜欢看看可爱的小海马或者顽皮的热带鱼。
如果你问我有没有因为那天撒谎而内疚,我的确是有一点。可是从那天到现在我想得最多的,确是大白,她为什么不听人的话?或者,她到底应不应该听人的话?
白鲸,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人造水池。大白的家,是海洋,她应该在那里繁衍、生息,想玩什么就跟同伴玩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也许是我受了《海豚湾》的主人公瑞察·欧贝瑞(Richard O'Barry)的影响,我觉得白鲸不该为了一两条冰鲜鱼,在小小的水池中被人类指挥!
同样的,儿童,也不属于奥数班,不属于蒙特梭利。孩子也应该把时间花在游戏、花在探寻自己、花在大自然中,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乖宝宝、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员工而从小被禁锢在各种牢笼里。当城市中,周末只有商场和游乐场给儿童玩耍的时候,他们和那些被禁锢驯化的白鲸,有什么区别?
我的女儿至今快4岁了,除了一个音乐兴趣班,让她在里面蹦蹦跳跳,我没有带她去过任何早教学习。只要有时间,我更多地陪她散步、或者折纸、或者讲故事、或者旅行,我甚至做饭的时候经常叫她过来看看食材本来的样子,只要她觉得好玩。总之,我不想强加给她任何她觉得抗拒的东西,或者让她学习身边每个差不多年龄的孩子都在学的东西,这是我的一种固执。
虽然我知道,我即使带她跳离了强制教育的小水池,可能还是跳不出如今社会压力这个大大的水池。但我真不想女儿有一天,成年后,觉得我剥夺了她的童年,拒绝再服从我,宛如那只嘴里死死咬着木头鱼的大白,不想再听从于驯养师。 深度木头鱼人文自我白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