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自然成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在自然中自然成长0亦邻绘本作品《陪孩子玩吧》插图

文、图 / 亦邻

当点点还在肚子里折腾的时候,我便立下“宏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为一片落叶、一株小草、几块石子欢欣雀跃,看蚂蚁打架手舞足蹈,听知了唱歌兴奋不已,我们幸福地感受着他的快乐,也希望他继续这样的快乐,让他在自然中触摸这个世界,通过触摸和体验学习长大。

小时候我是在乡下外婆家长大的,外婆的家背靠一座大山,屋前是片小竹林,那时我经常跑进山里,用野草的芯当吸管吸各种鲜花的蜜,甜丝丝的;将花瓣泡在酒精里,每天盼着有一天泡制出一瓶花露水;苋菜的梗子被我掰成相连的一段一段,挂在脖子上成了我眼里最美的项链,挂在耳朵上成了独一无二的耳环;折一条竹枝,上面插满野花,跟人说竹子开花了;手拿着蜗牛,跪在草地里,看蜗牛跳舞,嘴里真诚地念念有词:“天罗罗地罗罗,我唱歌,你跳舞!”这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这记忆会随着时间的久远发酵,酿出永不消逝的快乐情怀。

很幸运,我和先生的育儿观念是如此的一致,也许是因为他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又或许因为他是一名老师,看到太多孩子在应试教育面前的无力,我们都认为培养孩子在思维上建立一个大的格局比什么都重要。一个人的思想格局可能会决定他的未来,到一定时候,就让他自己去填充里面的内容好了。

虽然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建立一个大的格局,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见多便能识广,经历一些磨练便会促进思维的活跃,引导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实践、去经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我们不懂的,大自然会教给他,只有见过真正的高山大海,才能够感受何为气势磅礴。因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并且陪着他一起到大自然中去。

很可惜这些观念都是在点点出生后才慢慢产生的,生姐姐时我的心智还不成熟,完全没有形成一种育儿观。我们后来常带着孩子们去户外,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姐姐太安静,喜欢每天都宅在家里,除了看书就是画画。姐姐学的也是插画,她是点点心中的偶像。如今点点已经上初一了,而姐姐上了大学。

在自然中自然成长1亦邻绘本作品《陪孩子玩吧》插图

曾经看到一条消息说,澳大利亚政府发起让孩子亲近自然的运动,并列出12岁前必做的一些事,其中第一项就是爬树。爬树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但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却已经十分奢侈了。城市里的树都是宝贝,被保护起来,难以亲近;现在的孩子更是宝贝,摔坏摔疼都不得了。我们只好时常对孩子感叹:现在的条件虽说比我们那时好多了,但乐趣却比我们那时少多了。

点点从1岁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他爬树。男孩子的天性使然,也可能是受爸爸的影响,他也乐此不疲,每爬上一棵大树都会豪情万丈。更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与珠海相邻的一个小镇上,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四季葱翠,海浪涛声阵阵。每到夏季,路边到处都是挂满了龙眼、荔枝、黄皮、芭蕉、香蕉、木瓜和芒果的果树。从6月开始到9月,我们便邀三五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去果园摘果子。

在自然中自然成长2亦邻绘本作品《陪孩子玩吧》插图

点点总是第一时间爬到龙眼树上,并且越爬越高,眼看着把树枝都压得弯下来了。我在下面一边叫一边为他捏着一把汗,真担心那细细的树枝撑不起他的身体。爸爸却在一旁满不在乎地教点点爬树的技巧:上树的时候可以先用手抓紧,然后利用上肢的力量把下肢提上去;在树上移动的时候为保证安全,要注意双手和双脚四个着力点一定要有三个固定好才能移动第四个;要注意分辨枯枝和正常的树枝,因为枯枝易断,如果踩在枯枝上就有可能从树上摔下来;如果要腾出双手来摘龙眼,可以把一条小腿缠在较牢靠的树枝上等等。然后爸爸还要安慰我说,龙眼树的树枝没那么容易断,让我别扫了儿子的兴。我只好安静地坐在树下,吃着点点摘下来的龙眼。看着玩得兴高采烈的父子俩,虽然觉得有些失落,但还是觉得男孩子要多跟爸爸在一起才行。

点点跟爸爸一起玩的花样特别多,所以一到野外,儿子就基本置我于不顾,让一旁的我很有些嫉妒。小朋友看出来了,马上安慰我:“跟爸爸在一起有跟爸爸一起的快乐,跟妈咪也有跟妈咪的快乐,各有各的好,两个我都喜欢!”

在自然中自然成长3亦邻绘本作品《陪孩子玩吧》插图

只要是步行,爸爸总是放着修得好好的路不走,带着孩子们走那种羊肠小道或者在没路的地方趟出路来走。尤其是点点,他感觉自己仿佛在探险,他太享受这种感觉了,或者这就是蕴藏在男孩子血液里的野性吧。老公其实是有意这样做的,一是为了锻炼点点的探索精神,另一个是结合一个新鲜环境让点点更容易接受他所教的生物知识。爸爸会告诉他那棵树长得又高又细是为了争取阳光,树瘤是树的愈伤组织,是树木受伤后,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诸如此类。特别是在野外我们还可以采得到一些草药,爸爸会告诉他山稔子的叶嚼烂了可以止血、酸津叶可以解渴等等。

有一次外出郊游,我有事慢走一步,再追上去时,老公和儿子却不见了,只有女儿一个人可怜兮兮地蹲在路边。原来父子俩正在滩涂上玩得不亦乐乎呢!经过到这里时,爸爸发现退潮后露出的滩涂上留下了很多小鱼和螃蟹,就带着儿子下去抓鱼了。他们踩在直冒气泡的黑黑的烂泥里东刨一刨,西挖一挖。“妈咪,你看我捉到一只小螃蟹!”点点兴奋得满脸通红,他那满足的笑容也感染了我,让我暂时忽略了他那满脚的泥……

在自然中自然成长4亦邻绘本作品《陪孩子玩吧》插图

生活在海边,蓝天、白云和沙滩是夏天永恒的主题。平时点点只要经过海边,他都会提出去玩沙子的要求,他喜欢海边的沙子,和海浪的声音。从这一点来说,小朋友倒颇有一些浪漫情怀。

沙滩露营始终是他的最爱。海边的风大,搭建帐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这些都是爸爸的任务,现在点点也可以做了。挑选一块树荫搭好帐篷,再铺上地垫,摆上沙滩椅,一个舒适的沙滩之家就出现了。在随后的自由活动中,我们家又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派:爸爸和点点到大海中游泳、玩沙子,玩着他们“男人的游戏”;我和女儿则待在营地画画、聊天,或者是煮着咖啡,吹着海风,听着海浪,满足地感受着远处的美景。

在自然中自然成长5亦邻绘本作品《陪孩子玩吧》插图

点点在海滩上的保留项目是无止境地玩沙子,一会堆个小山包,一会又挖个小隧道,或者挖几条水沟把海水引过来,或者挖个“井”让水渗出来,完全不顾海边的太阳有多么的猛烈,或者说根本没感觉到,给他抹的防晒霜只是一点心理安慰罢了。

点点5岁那年很坚定地告诉我们,长大后他要骑车环游世界。从那以后,我们便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带他去骑车。更多的时候是爸爸陪他一起骑,因为他们喜欢走有挑战性的崎岖小道。而野炊是骑行途中最让点点期待的活动。每次爸爸都会带上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他们的午餐:有时是一些红薯、几个玉米、腌好的鸡翅,又或者是面条、火腿肠等。爸爸还会带上一个水壶、几瓶干净的水和打火机。如果太阳光线够强,甚至连火机也不带,爸爸只带上一片放大镜的镜片。至于木炭,一般都不会带。爸爸的意思是尽量用最原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既有乐趣,也能让点点学到一些生存的知识。

在自然中自然成长6亦邻绘本作品《陪孩子玩吧》插图

骑累了,他们就在路上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砌灶,捡柴生火,煨红薯、烤玉米、烤鸡翅,或者是烧水煮面条,玩得不亦乐乎。爸爸就地取材用竹子做烧烤叉和筷子,用最原始的办法起炉灶。野外用火他们都会仔细检查,确定火已熄灭,点点会很熟练地将水倒在燃尽的火堆上,并且自豪地洒上他的童子尿,心满意足地大叫一声。

“窑番薯”是爸爸小时候常玩的勾当,一次聊天的时候爸爸提起,这引得点点兴奋不已。“窑番薯”其实就是煨番薯——只不过是用烤热的泥团代替柴火去煨,也不一定就是窑番薯,每次可以根据口味带不同的材料:有时是数个番薯加一只鸡,有时是番薯和几条鱼,有时还会带些土豆和肉,肉类的食材需要提前腌好,用锡纸包住。对地点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有干燥的泥团和柴火即可。用泥团一圈一圈垒成一个圆锥状的封闭的窑,然后将窑烧红,把窑膛里的灰烬扒出,放进食物,再把烧红的泥团打碎将食物埋起来,利用泥团的热量来将食物焐熟。只要时间掌握得当,窑出来东西不但外焦里嫩,而且有泥土的清香,如果能采到新鲜的荷叶或蕉叶来包裹食物那就更妙不可言了。

爸爸带我们骑车边走边看,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点点立刻兴奋起来了,像一条小狗似的围着爸爸转来转去地催促着——他恨不得马上能看到爸爸所说的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很快火烧起来了,当窑火越烧越旺,泥团逐渐变成暗红色,这时不断有火苗从泥团的缝隙里蹿出来,当这些火苗连成一片的时候,就说明火候到了,可以把食物放进去了。大概二十几分钟后,诱人的香味就慢慢从泥土里飘了出来……一只鸡和若干番薯很快就被我们一扫而光。鸡还是那只鸡,番薯还是那些番薯,可味道和感觉为什么就那么不同呢?

爸爸只要有一把小刀在手,就可弄出无数的花样,看得点点眼睛直发亮,直嚷着自己也要做。我担心他割伤了手,刚准备反对,就被爸爸一个鄙视的目光打了回来。爸爸举起布满了许多小刀痕的右手食指(爸爸是左手用刀)安慰我:“没事,最多出点血,过两天就好的。”虽然我是将信将疑,但爸爸接下来的话却让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现在就算伤到了,我们都在他的身边。万一有一天他伤到了,我们却不在他身边,他自己又没有处理的经验,怎么办?”

在野外,各种植物的叶子都被爸爸顺手采来做成形状各异、声音不一的“喇叭”或“哨子”。路边长了许多野草,爸爸随手扯下一根,就给孩子们一人做了一根天然吸管,两个孩子都兴奋极了。点点发现爸爸是个取之不尽的宝藏,他也常常因此向往农村生活。爸爸做的东西虽然不那么美观,但既实用又天然。我们去户外,爸爸总是反对我带些他认为多余的装备,需要什么,他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

怎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这取决于每个人的观念。我不是育儿专家,点点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在学校他其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对我们来说,他是一个贴心的儿子,一个善良、有礼貌的男孩。点点上初中开学的那天,校园里的新生都是由父母陪同,只有点点从排队注册到办理入住手续,都是他独立一人完成的。就连新买的被子、床垫、枕头、水桶、水壶、衣架等也是自己一个人想办法从家搬到学校的,他的独立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事情总有不完美,姐姐到现在还是宅,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改变起来会很困难。

(作者系绘本画家,出版《陪孩子玩吧》一书,集结了用绘本的形式记录多年的育儿体验,不是育儿宝典,而是一本如何陪孩子在大自然中玩的书) 儿童育儿亲子成长亲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