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的数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郑州 邵宁
同事老刘毕业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平日里和我们这些毕业时间晚于他的同事聊天,老刘总是一边感叹大学教育水准的逐年下降,一边自豪自己文凭的含金量十足。每当谈及这些,老刘都是神采飞扬。不过最近,老刘遇到了麻烦。
单位里要求职工提交学历认证报告,我们一群人便去办理认证手续。到了教育认证机构一询问才知道,像我们这些毕业时间晚的,直接提交毕业证书、身份证,缴纳几十元费用后,即可办理,可老刘由于毕业时间长,也许是因为相关信息未输入电脑的缘故,还需要先到就读院校开具学籍证明、复印当年入学的录取审批表后才能办理。这就意味着老刘要想办理学历认证,还必须先跑到外省市的毕业院校去办理一些证明材料才行,这让老刘叫苦不迭。可负责办理认证的工作人员却并不理睬老刘的疑问,看到老刘的窘态,大伙偷笑不已。
无奈的老刘只好抽时间跑到了外省的母校,折腾了一圈,终于从校档案室复印了自己当年的录取审批表,由学校给他开具了学籍证明、学位证明,虽然是母校,不过按惯例,还是向老刘收取了几十元的费用。拿到了这些证明材料,再次来到学历认证部门时,老刘说自己有些茫然:当年奋发图强、苦读四年取得毕业证书时,感觉自己就像从西天取得真经的唐僧,以为已经功德圆满,可以大展抱负了。谁承想到,若干年后,自己还要找一家学历认证机构给自己的学历出具一份认证报告,以证明学历不是找街头小贩私制的,这就好像自己花钱购物时还要附上一份真钞证书,让老刘感觉很滑稽。考虑到当下假证泛滥,单位要求出具认证报告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谁最有资格出具报告呢?是认证机构还是自己就读的学校?眼下自己手里有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学位证明,还有当年自己入学的录取审批表,难道这些东西拿在手上还不足以证明自己学历的真实性?为何还必须由一家学历认证机构根据上述证明材料再出具一份认证报告才行?学历认证机构之所以能够做出认证,其依据还是每位学子手中的学籍信息、学历信息,可这些信息本身就属于学子,为何还要另请机构去付费认证?如果认证机构有火眼金睛能够识别假材料,那么同样的能力单位人事部门也应该拥有,最多由教育部门下发一套识别软件就能解决。
想不通的老刘毕竟还是找到母校开出了证明,为自己的学历间接自证了清白,想一想近30多年来院校撤并、升级、更名的事情太多,如果找不到原学校,或者院校几经变化档案材料有失查找不易,那学子们该怎样自证清白呢?如果每个人都需要跑回原校开证明,那这些材料为什么不能早日完成电子化呢?还有,都说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可为何作为普通人,还未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却先要为本属于自己的数据买单呢? 数据生活来信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