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县医院往乡下转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北京 李成义
4月3日晚上,哥哥从甘肃秦安老家打来电话,说是母亲上午在山坡走路摔倒受伤,经县医院检查是右手腕骨折,要求次日开刀动手术。并非状况严重的骨折,非要做手术吗?晚上,几个病友私下里议论着,有人就说,郭嘉乡有一个小学老师姓逯,接骨头有绝招,他们家中的几个亲戚骨折都是找逯老师接的,效果非常好。哥哥打电话问我母亲该留在县医院手术,还是去找乡村的“土医生”?
我赶紧在北京的秦安老乡群打问,结果几个人都知道郭嘉乡的逯老师,祖传接骨高手,一老乡的哥哥小时候骨头摔伤,就是他接的;因名气大,不少省城兰州的骨折患者远道而来找他治疗。我们哥俩果断决定,带母亲找逯老师治疗。弟弟赶紧找了个车,拉上母亲从县医院偷着跑掉了,当时晚上21点多,下着中雨,几个人向郭嘉乡一路飞奔。一般人都是从小医院往大医院转,从乡下往县城转,而我们现在是从县城往乡下转,听着是不是很搞笑?
到了逯老师家已经很晚了,他检查后说,母亲是骨折了,但建议先将母亲拉回家,然后等天晴了他到我家来治疗。4月5日上午,逯老师从郭嘉乡坐车到秦安县城,再坐车到我们王窑乡,然后步行半小时山路到我家。也就十几分钟吧,逯老师将母亲右手腕的断骨接上了,真是神奇得很。不少乡亲来看望母亲,他们现身说法谈了许多逯老师的妙手回春术:谁的老母亲肩胛骨摔断了是他接好的,谁家的小孩脚腕子骨折了是他接好的,谁家的老父亲胳膊骨折是他接好的……逯老师接好母亲的手腕骨头,只收了400元,真是不多。要知道,他来回奔波100多里地,耗时大半天,这点费用也就是一个贴瓷砖大工的一日工资。如果在县医院动手术,开刀加钢板取钢板疼痛难耐,总费用得几千元,综合而言,效果未必佳。大家都说,逯老师医术好,医德也好。
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就治疗骨折来说,逯老师真是这样。我不清楚逯老师是否有医师证,但对于乡村的老百姓来说,证件不重要,用捷径治愈疑难病才是硬道理。说来民间的一些高手恰恰是没这证、没那证,但确有真本领。我们常说,常规不破,大才难升。我现在就想:国家要不拘一格吸引民间人才才好,像逯老师这样有“接骨”专长的人就要绕开获取这证那证的考核,而是凭借一个个活生生的成功案例将他吸引到正规的医疗单位,让他造福一方,这样才是破格举贤。 故事生活读者接骨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