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纠结的低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甘肃 刘娟维
从2012年开始,村里人都闹着要平分低保。比如我们家这种情况,一共7口人,削减5个名额,只有两个人享受,被削减的5个名额平均分配给村里其他人家,这样,几乎家家都能享受到低保,看似很公平。可是,低保原本是为救助村里生活水平很低的人而准备的,可村里有的人家在城里买了楼房,孩子都工作了,生活很清闲,也不用为了生计拼死拼活种粮食,这样的人家哪里需要低保?而我们家,共7口人,90岁的奶奶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要伺候;母亲因劳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父亲也是瘦瘦小小的身体很不好;姐妹几个都在上学,而我为了减轻负担,更是读了免费师范生,想早点减轻父母的负担。但在2013和2014年,家里只有两个名额可以享受低保,到了2015年,应该是上面要查,村里干部才调整了均分的自创政策。
但是这一调整却引来部分人的极大不满,他们将这种情绪发泄到了乡邻身上。村里三分之一的人有低保,于是没低保的在一些好事者的挑拨下拉帮结派,排挤有低保的人,“派别”不同的人见了面,“无低保派”给“有低保派”的人抛来一个充满杀气与仇视的眼神,被刺者只得慨叹人情冷暖而愤愤离开。和谐的乡里有这样的场面,真是叫人惊叹。还有更叫人伤心的事:村里修的沙路,每年夏天都会被洪水冲坏,以往是全村人一起修,边修边拉家常,多么和谐的景象。可如今却变成了享有低保的人去修,他们忙完家里的农活就要赶去修路,理由是他们白拿钱,有国家低保。村里前几年用上了自来水,今年收水费的干部却收不到足够的水费,因为没低保的人拒交水费。2014年秋天,村里修路灯,本来这是造福全村的事,可是挖坑栽路灯的活儿又落在了像我父亲这样的有低保的人肩上。
“让吃低保的人去修!”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酸了,我瘦弱的父亲在烈日下流着汗水和其他的穷困人一样,包揽了本属于全村人的活计。2014年是这样,2015年以及往后的日子里,他们还会包揽所有的活计吧!腊月二十几的时候,村里大队上的干部又叫父亲还有几个有低保的人过去打扫卫生掏厕所。“能享受一年是一年吧,你们几个书念出来有工作就好了。”母亲这样说。对呀,家境变好了就不会受人白眼了,可是,还有许多人依然会生活在贫困线下,我家的情况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转变。我也认为,有低保的人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在能力范围内为公共事务多做贡献,但这是否意味着就该这样继续包揽村里所有的活计?政策本来是怎样的,村里人真的不了解吗?原来和睦的乡邻关系去哪里找寻呢?母亲又说:“要不是我腰椎间盘突出拍了片子,说不定评不上的。”得病或许变成一种幸事了?真希望早日走出这样怪异的利益纠葛,让人性关爱重新回归。 纠结穷农村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