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服务窗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湖北南漳  霍玉生

我原来在鄂西北的一个山区县工作,2012年退休后来到武汉给女儿带小孩。2014年母亲病逝后,把父亲也接到武汉和我们一起生活,虽然父子两代都成了“老漂族”,一家四代同堂,倒也其乐融融。

今年3月5日因回南漳老家办事,想顺便把家父(抗日老战士、享受副厅级医疗待遇)近几个月的医疗费报销一下。6日上午来到南漳县社保、医保服务大厅,走到专门为离休人员报销医药费的窗口,具体承办此项业务的经办人员不在,分管科长和另外两名年轻人给我解释说,居住外地的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时间是每个月的1、2、3日。闻听此言,感到很无奈。回一趟老家不容易,但既然人家有规定,咱也不能坏了规矩,只好带着遗憾和困惑怏怏离开。

返程中,我思来想去始终想不明白,难道这种官僚作风、懒散之风就是所谓的“新常态”?总觉得这个规定与改革的大势不相符,与勤政善政的要求不合拍。我想,医保经办机构应该是一个为医保对象服务的部门,而不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衙门”。据我所知,南漳县目前健在的离休干部不会超过300人,居住外地的离休干部也不会超过50人。如今,他们的年龄大都超过80岁了,即使是他们的子女也都年过六旬。跑一趟真不容易!从武汉到南漳,来回公共汽车票、火车票、长途汽车票就得200多元,在车上至少要待6小时以上。人都是要老的,我们的医保部门在制定服务规章时,为什么不能多为服务对象想一下呢? 读者医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