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嫂做“走鬼”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广州 张绮珊
堂嫂,一位来自本省山区的女人,精明能干。从十七八岁开始,在本市做着贩卖水果的“走鬼”。在我们这座城市,“走鬼”是无牌流动摊贩的意思。自从嫁给堂哥后,在一个解困小区的菜市场,租了一个4平方米左右的位置,以买卖水果为生,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这一做就是10年,其间在家里老人的资助下在该解困小区买了套两室一厅的二手房子,夫妻俩同心协力辛苦经营,养育着一儿一女,生活也略有盈余。2012年初,摊位租约已满,续约租金涨至原租金的2.5倍,而管理费则增加1倍。涨价的理由是要跟上本市的居民生活指数,维持市场管理方的利润和提高管理人员的收入。由于这个水果摊是堂嫂一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在几番挣扎之后,堂嫂还是续租了。
续租后,水果摊的经营成本大幅提高,但作为解困小区,居民买水果仍然以香蕉、苹果、香橙等廉价水果为主,而高物价导致他们买的量也变少了。为了留住老顾客,堂嫂只能将水果价格稍稍提高一点,但为了保证原来的利润,只能延长经营时间。为此取消了双休日下午17点30分收工回家的亲子时间,同时还将周一至周五的营业时间从20点延长至21点。这样一来,照顾两个孩子的担子就压在已经75岁的伯父、伯母肩上。由于老人家精力不济,只能管孩子们的吃喝,至于学业就只能放任不管了。如是半年,孩子们的成绩大幅滑坡,才一年级的小侄子还沉迷手机游戏不能自拔。为管好孩子,放学后孩子们必须到父母的档口做作业,因为地方狭小,姐弟俩只能在门前搁张小桌子,头碰头地写作业。一家四口的晚饭也在这张小桌子上解决。晚上20点30分左右,堂哥就带孩子们回家,堂嫂则留下完成账目清理、第二天早上进货品种数量统计、关铺门等工作。渐渐地孩子们的成绩有所提升,但毕竟还是人来人往的地方,顾客多大人忙不过来时还需小孩停下作业帮忙,对小孩还是有影响的。
一年半前,堂嫂将档口转手给别人,自己重操旧业做起了“走鬼”,堂哥则在附近小区找了一份汽车保管员的工作。我问堂嫂为何宁愿放弃多年的安稳生活,她给我细细地算了一盘账:市场这个水果档口,需要租金和管理费,需要分摊电费和水费,需要交税;从早上6点多匆匆赶到批发市场进货到晚上21点多关铺门,忙活十几个小时,不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做“走鬼”同样早上6点进货,只需做到下午两三点就可维持原来固定摊位的收入,还可以接小孩放学、督促完成作业。既解决了生存问题也提高了生活质量,虽然风吹日晒雨淋城管赶,但是很值得。当然,如果不是市场管理方一下子将租金和管理费提到那么高,我们还是愿意遵纪守法、按时纳税的。
多年来城市管理者们采取各种措施对无牌流动摊贩进行管理,但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堂嫂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小摊贩经营成本过高,也是“走鬼”难以治理的原因之一。就菜市场管理这个问题,我有个疑问:菜市场涉及民生,应该是“菜篮子”工程的一个环节,政府对其管理是否应该尽量体现其公益性呢? 堂嫂亲戚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