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南海的“大战略”

作者:宋晓军

什么是南海的“大战略”0

( 6月30日,美菲军队在南海举行代号为“卡拉特”的模拟抢滩登陆演习 )

12月11日,我在CCTV做了一期有关中美南海战略的节目,内容是讨论3天前美国位于檀香山的亚太安全中心副教授尤文(Alexander L.Vuving)发表在《国家利益》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国的大战略挑战——南海造岛》。由于在节目中我提到了美国陆军即将启动轮流在亚太地区部署的应对策略,事后有媒体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美国陆军介入南海局势是否也是一种大战略?对此我的回答是:其实中国正在玩的才真正是南海“大战略”。

尤文在文章中的观点大致是:美国控制南海的思路是以舰队进行海上决战为核心的,而中国则是通过渐进式的填海扩建南海岛屿,即中国试图用几十年时间逐渐将这些无人岛变成可起降飞机和停靠军舰的基地,以此对冲美国海军的装备技术优势进而得到周边海域的控制权。在节目中我说的是,美国陆军将从2015年3月开始实施三个旅级单位在亚太地区的轮训计划:第一个旅将前往泰国、韩国和菲律宾参加双边演习;第二个旅将前往澳大利亚、印尼和马来西亚参加双边演习;第三个旅去向未定。按照美国陆军的说法,今后这些旅级单位为应对地区的紧急势态,将保持在亚太地区“伙伴国家”半永久性存在。也就是说,针对尤文文章中所说的中国所谓“大战略挑战”,美军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步骤。

说到美国陆军进入亚太地区,不能不提到兰德公司9月2日对外发布的《2030~2040年驻亚洲的美国陆军》报告中的“五大战略要点”和“六大任务”。从“大战略”的角度看,这“五大战略要点”和“六大任务”所涉及的内容,都还在军事资源的配置和调动范畴之内。比如“五大战略要点”分别是:1.以建立部队快速、分散部署到战区的能力代替长期大规模驻军;2.强化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地区盟国与伙伴国应对中国的军事能力;3.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一旦发生冲突,美国及其伙伴国能得到有效的支持与保障;4.开发能应对中国打击特别是精确打击的技术;5.继续发展威慑手段。虽然大战略中有规定各军种之间应该如何分配的内容(之前美国已决定将60%的海军力量调往亚太),但毕竟军事力量只是大战略所包含的各种政策工具中的一种。作为一个大国的大战略,则更应该注意利用政治压力、外交压力、财政压力、贸易压力和道义压力,来削弱博弈另一方的意志。

从现实的角度看,中美双方在南海方向各自都有一时难以扩大的优势和一时难以克服的劣势。比如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装备技术差距,不可能通过一时多造几艘舰艇就能拉平。再比如,美国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和中国的差距,也不可能因为临时推出了个TPP就能追上。如果双方都是在“扬长避短”,那就都不能算是在玩“大战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一方面通过各种可操作的措施在“扬”与亚太国家经贸关系的“长”(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泛亚铁路规划”和“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等),另一方面通过“南海造岛”这种方式在“补”装备技术差距的“短”。中国目前在南海方向所做的这种“扬长补短”,恰恰是在构建一个南海“大战略”的框架。

最后我想说的是,国内媒体不要因为涉及南海的军事新闻可以赚眼球,就对这些军事新闻的意义无限放大,这样往往会导致受众不是根据战略实施过程的合理性来判断形势的走向,只会盯着“枪长炮短”期待着在南海发生一场舰队决战。 南海战略

上一篇: 田径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