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农的揪心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苹果熟了,忙碌了一年的果农们终于熬到了这个收获的季节。本以为一年的辛劳之后,在收获时可以满载喜悦,然而对很多果农们来说,伴着收获而来的并不是喜悦,而是那份丢不下的揪心。最近打电话问家里的情况时,在西北以种植苹果为生的岳父说出了自己的困难。
今年的苹果长势好,个头又大又红,而且果园产量大,估计在2万斤以上。这是最近几年来长势和产量最好的一年,老人们自然是高兴不已,期待着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然后攒点钱,明年开春了就翻修老院子。苹果颜色好、个头大,很快受到了第一个客商的青睐。早在10月份,客商就下了订单。当时,岳父的苹果是全村第一个被客商下单而“开张”的,且价格也开得非常好。岳父岳母终于不再担心苹果卖不出去和卖不出好价钱了,只管安心把苹果摘下来存好以备装箱。当然,岳父一时间也成了全村果农们羡慕的对象。可是没过多久,第一个客商就以苹果颜色不好为由,退了订单,并悉数拿走了几百元的订金。这让老人们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因为有客商下订单早,其他商家来看苹果谈收购的时候,老实本分的他们就拒绝了人家。此时,全村的苹果都被客商们订得差不多了,唯独自己家的苹果反而给落下了,这让岳父岳母焦虑不已,四处奔走寻找客商下单。
后来终于有第二个客商下了订单,按说老人这次可以放心了,但依然是好景不长,很快又爽约了,也要走了已付的订金。岳父岳母更是慌了,到处找人托客商来收购,如果今年卖不出去,这么大的量,根本吃不完,也没地方存贮,更别说全家一年的收成就靠这个了。终于,11月中旬,第三个客商下了单。好在第三个客商没有爽约,可就在将所有的苹果包装好后过称、结账的时候,噩耗传来——苹果实际结算的价格比之前预定的价格每斤少了0.2元。此时老人们已是欲罢不能,只好忍着痛将苹果卖了。
无独有偶,岳父打趣道,邻村的某户果农也因客商爽约致使苹果还摊在地里,同村的很多果农们在装车后的结算价格被压得更低,自己算是好的了。乡亲们抱怨,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有大量客商云集在村里收苹果,随意单方面爽约扯订单并一分不少地拿回订金,在装车后结算时就“霸王硬上弓”压低价格,甚至打白条收走了苹果可钱却几年都难结清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成了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果农们最闹心的事,也就成了农民的儿女们听着最难过的事儿。因为明明知道受到欺负被占了便宜,却全部只能用一句“没办法啊”的感叹来草草地将其淹没在心底。
难道真的就没办法了吗?难道就让果农们年复一年地揪心闹心愁肠百转下去?其实,办法是有的。当市场出现了不诚信、不公平的状况时,相关公共权力机关就应该及时伸出管理之手,给果农们以支撑和力量。在苹果成熟的季节,是不是可以加大一下执法力度,查一查、治一治随意欺骗、恶意杀价的行为,是不是可以组织村民们学习一下市场交易和维权知识,如果政府服务得更好,是否可以主动组织起收获季节的产品销售,利用网络发布产品信息,派专人监管交易环节的公平,及时提供法律支持,不让弱势的农户单枪匹马地周旋于恶商之间,也避免农产品滞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农户返贫现象。
(文 / 武汉 杨幸) 揪心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