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尼亚与“索马里青年党”未了的“复仇”
作者:邹珊( 11月25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民众举着象征28名死者的红色十字架游行,要求政府加强安全措施
)
2013年9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门购物中心的血腥恐怖袭击案曾让举世震惊。一年多来,袭击发起者、索马里反政府组织“青年党”并未收手。11月22日,该组织再次宣称对肯尼亚的一起公交血案负责——在与索马里接壤的肯尼亚东北部,他们劫持了一辆长途大巴,枪杀了车上28名非穆斯林乘客。
这个与“基地”有关联的恐怖组织称,这样做是为了“复仇”。2011年,肯尼亚政府以北部旅游胜地频遭越境袭击为由,向索马里派兵。之后,在非盟国家部队夹击下,“青年党”节节败退。“目前,有4000名肯尼亚士兵在索境内,参与‘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作战。‘青年党’表示,之所以针对该国平民发动袭击,就是为了对此实施报复。”波黑萨拉热窝国际大学的国际关系学教授西拉达格(Abdurrahim Siradag)告诉本刊,“2010年,‘青年党’的首次境外袭击发生在乌干达。那是第一个向索马里派兵的国家,也是2013年7月之后,在非盟特派团中维持军力最多的国家。”
很多人认为,肯尼亚向索派兵无异于“引火上身”,但这其实并非多管闲事。“索马里是世界上最穷困的国家之一,腐败现象十分猖獗。1991年,时任索马里总统穆罕穆德巴雷被推翻,该国随后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和无政府状态:国家无法向公民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基础设施极度落后,大量平民因暴力、饥饿而丧命,约100万人被迫流亡。失调的经济系统和政治制度滋生了复杂的安全弊病,比如恐怖势力。这类问题不仅影响了索马里,也对东非其他邻国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构成了威胁。”西拉达格说。
而随着索马里问题的国际关注度提升,肯尼亚参与的军事行动也取得了较大胜利。“‘西门购物中心袭击案’后,肯尼亚增强了与‘青年党’的军事交涉,其中一些行动,比如对其高层实施的打击,颇为成功。”荷兰莱顿大学反恐研究中心主任巴克尔(Edwin Bakker)对本刊说。今年9月,“青年党”头目艾哈迈德古丹在美军发动的空袭中被炸死。另外,其组织内的火并也十分惨烈,且导致了外部支持率大幅下降。“这些不利因素均让‘青年党’在‘领土’和作战规模上蒙受了损失,这从其袭击模式上便可见端倪——依赖游击战和恐怖活动,都是一个组织渐趋式微的表现。”英国罗伯特戈登大学应用社会学院的院长维蒂冈(Stephen Vertigans)对本刊说。
但“青年党”并不甘心于这样的命运。此次公交汽车袭击案中,他们是在甄别了乘客的宗教身份后,才将非穆斯林乘客杀害的。在西拉达格看来,这正是该组织意欲扭转颓势的表现:“11月,肯尼亚政府以本国穆斯林与‘青年党’有所关联为由,关闭了该国第二大城市蒙巴萨的四座清真寺,并加强了对穆斯林群体的管控。这些歧视政策对‘青年党’在肯扩大势力起到促进作用。这次,他们同样希望利用宗教来招募支持者。对乘客的信仰进行区分,就是为在肯尼亚和东非地区的穆斯林民众中筹得更多支持。他们释放的信息是:‘青年党’是保护穆斯林免受基督徒侵害的组织。”
“总之,‘青年党’的目的是恐吓肯尼亚政府,强迫其远离索马里政治事务、停止与美国合作。而肯尼亚由于无法完全摆脱给自身带来无数难民和连绵乱局的索马里内战,可能将面临更多的‘巴士袭击案’类似事件。很不幸,‘青年党’的故事‘未完待续’。”巴克尔说。 肯尼亚未了索马里复仇青年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