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责的背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前不久,我的党校同学——一位县城的部门一把手找到我,要我帮忙联系一下市质安站领导,为他们的一栋办公楼做危房鉴定。

两个月前,该部门的办公楼失火,十余间办公室被烧,毁坏大量文件的同时,更带来整栋大楼的安全隐患。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原计划重建新楼,但国家去年出台了文件,对新建楼堂馆所“一刀切”,而该单位员工众多,原楼已经人满为患,租楼办公更不现实,一把手同学无奈之下,只好决定对原办公楼重新装修。装修前,需要先对受损楼层进行质量鉴定。一把手同学先是找到县质安站,一问才知,县里缺少专业设备,无法得出准确数据,于是向市质安站求援。一把手同学通过层层关系,联系上了市站的质安科长,按约定时间去到他办公室却吃个闭门羹,打电话也关机了。一把手同学急得直跺脚,只好向我求援。恰好,质安站长是我的老乡,我一个电话,直接联系上质安科长的顶头上司。

可老乡站长说,他知道这事,确实不好操作。其实县质安站可以检测的,但他们怕把握不准,他这儿也一样,只能提供数据,不能开具是否危房的证明,这样检测结果便没了实际意义。末了,老乡站长又帮着出了个主意:建议一把手同学拿着检测数据,向房子的原设计部门咨询。将信息反馈给一把手同学,急得他头都大了:这条路子他已经试过,别说原设计员,连设计图都找不到了;他问过县里的几位设计师,谁也不敢对这栋楼是否属于危房下结论。两个多月来,他被相关单位反复踢皮球,真不知如何是好。

没办法,重新找到老乡站长,他这才道出实情:并不是我们官僚主义,而是这些年被“担责”搞怕了。数据只是个参考性的东西,如果站里下结论不属于危房,万一将来这栋楼出了问题,追起责来,鉴定部门便逃不了干系;如果说是危房吧,等于交给一把手同学盖新办公楼的“尚方宝剑”,万一有人告状,纪检部门追究起来,还会怀疑两家在联手作案。

仔细一想,老乡站长的担忧不无道理。问责追究制度,可以提高公务员的责任心,防止权力腐败。但另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定性标准,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带来消极怠工的情绪。看来,出了问题,光追责不行,得出台行之有效的定性细则,根据不同情况,分清原因,区别对待,问责机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文 / 湖南永州 蒋平) 背后担责

上一篇: 耐人寻味的轮回
下一篇: 养海参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