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纠结的扶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中秋节我回家看望父母,在村里闲逛时路过村部,看到那几间快成危房的村部办公室,我不禁疑惑起来:记得去年村里为了修缮这几间破败不堪的房子专门向省里申请了扶贫资金,为何过去了一年,房子却丝毫未得到修缮?后来,遇到村长老刘,听了我的疑惑他却是一声叹息。
我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村,每年省里都会派人下来定点扶贫。而扶贫的常规路径一般都是找几个项目报给上边领导,比如修路、打机井等,项目如得到认可,省里便会多少拨下来一些资金,用于修缮村里的基础设施,可多年下来,扶贫效果却并不理想,村容村貌并未得到太大改善。去年,老刘提出修缮村部的想法,考察人员看到村部的确破败不堪,有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便初步认可了这个项目。村部本建在村子中央的一块空地,房子虽然破败,但修缮起来用不了多少钱,可老刘的规划却是另一番景象。他准备趁修缮村部的机会,把原有村部建筑全部拆除,让所占土地回归农地。而新村部则准备建在村后半山腰,因为是山地,不属于农田,与中央保护耕地红线的精神相符合,但平整土地便需要一大笔开支,同时山上的树苗补偿也需要一大笔资金。另外,山上还有一些坟墓,需要一笔迁坟费用。如此算下来,所需资金要远远大于简单的修缮房屋。听完老刘的规划,不仅考察人员直摇头,村里人也大多咂舌,背后纷纷议论老刘的不切实际。
事后,老刘坦言自己压根就没想过什么对村部易地而建,之所以提出这样复杂的规划,就为多要几个钱,村部简单修缮一下就行了。老刘说,村子里每年都被扶贫,但申请资金能够到位的又有几次?由于村一级组织没法在银行开户,每次扶贫资金下来,都是拨到乡里,但村里再从乡里把钱要出来,却是难上加难。每次都是四处求告,好话说尽,可到头来却收效了了,而且时间一长,碰上乡长换人,钱更是无处讨要了。想到以往要钱的不易,老刘说,这次还不如干脆多要些,不然还得像往年一样,辛辛苦苦申请,最后从乡里拿回来八九千元就不错了,这点钱也只能用于保证危房不倒。
不过,老刘的算盘虽然打得精,但最终还是没拿到一分钱。原来,省里听完老刘的规划,把老刘的预算进行压缩后拨下一笔钱,还是打进了乡里的账户。老刘去讨要,乡长笑眯眯地打了一个比喻说:省里拨的钱的确有,但这钱和你易地重建规划所需资金相比,缺口还很大,所以钱先放在我们乡里保管。这钱就像一只老母鸡,放在乡里,老母鸡总会下蛋,等把所需资金都凑齐了,乡里再一起给你。老刘知道,别说下蛋了,这次连老母鸡都被乡里抱走了。
(文 / 河南 回回) 纠结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