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想吸引更多年轻人

作者:李三

斯柯达想吸引更多年轻人0全新斯柯达Fabia晶锐

斯柯达想吸引更多年轻人1斯柯达董事会主席、总裁范安德

姆拉达·博雷斯拉夫是距离捷克首都布拉格50公里左右的一个中等城市,是斯柯达总部所在地,2014年10月底,斯柯达董事会主席、总裁范安德(Winfried Vahland)在与总部比邻的培训中心向中国媒体展示两款未来即将在全球投放的“保密”车型,他说他希望听到大家对新车的看法。

两款未来产品分别是斯柯达旗舰产品速派以及还处于极度保密状态的设计超前的SUV车型。在范安德看来,斯柯达产品的技术实力已经可以挑战德系三驾马车ABB(奥迪、宝马和奔驰),只是它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2005到2010年,范安德曾担任大众中国总裁5年时间,那是大众在华的黄金5年,在范安德心目中,中国市场是一块福地。时过境迁,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后,斯柯达在中国也已经走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候,目前中国市场汽车品牌繁多,范安德深知,入华只有7年的斯柯达,若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并非易事。“我们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他对在场的中国记者们说,“在座的各位都属于典型的斯柯达用户。”

三联生活周刊:斯柯达在中国的销售目标是2018年销量达到50万辆,你对这个目标有把握吗?

范安德:首先要找准面向市场的产品,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同上海大众的合作。比如新车在别的地方发布后,紧接着就要在中国发布,甚至在中国的时间还要早于其他地方。

信息已经变得非常透明,当欧洲有新车发布,中国人通过网络就会了解到。对于至关重要的市场,我们必须优先对待。此外,我们还应该更着眼于中国用户的需求。

我只想提两方面:一是车辆的大小,还有就是外观。斯柯达汽车的设计部门会进一步与上海大众合作,斯柯达汽车总部的设计师到上海大众去,上海大众的设计师到总部来,这只是一个开始。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我甚至可以设想,在上海开发的产品,将来可以拿到欧洲销售。这种方式也体现出我们同上海大众合作最高级的一种形态。

到2018年末,我们应该能够达到在中国每年销售50万辆的水平。这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斯柯达2018年战略中提到全球达到年销量150万辆,其中三分之一在中国,是否能够实现目标,中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联生活周刊:你将以怎样的策略进一步提升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

范安德:我们将着眼于品牌形象更趋于年轻化,更有活力、更清新。我们认为斯柯达汽车的用户群不是那些比较被动的、整天坐在电视前缺少动力的人,而应该是有着积极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我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分析,选择一种更为恰当的传播方式。

我们是历史非常悠久的汽车制造厂家,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这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我们应该主动来传播这方面的内容,因为在中国,历史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斯柯达还将进一步推进经销商网络建设,这方面的工作将在2017年底之前完成。在产品线上,我们还准备向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比斯柯达Yeti更大的SUV,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但已经为时不远了。

三联生活周刊:从长远看,未来斯柯达汽车和上海大众有没有直接合资的可能?

范安德:与上海大众以合资的形式开展合作,我认为没有必要。在销售方面,也未必一定要采取合资的形式,但我们会进一步讨论这方面的事宜。

斯柯达就像大众一样,大众所拥有的技术,斯柯达也拥有。同样,奥迪所拥有的很多技术,斯柯达也拥有。这些内在联系,很多用户并不了解,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斯柯达跟大众汽车品牌在差异化方面如何体现?

范安德:斯柯达有自己的品牌形象,有独到的设计、产品,也有自己的途径与用户沟通,因此在用户眼里,我们拥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当然,它是基于大众的技术基础之上。同样的技术,我们的价格比大众汽车更经济。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宽敞的空间,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通过掀背式等有特色的车型,斯柯达在中国销售得很好。在中国,大众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我们跟大众汽车同样优秀。

韩麦安(Andreas Hafemann,斯柯达中国总裁):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拥有6款本土生产的产品,明年还将更多。除了产品进一步拓展外,我们也在积极做好经销商网络方面的建设,比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我们正加强在中国树立斯柯达的品牌形象。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大众集团正在力推插电式混合动力,斯柯达在这方面有何准备?

范安德:从技术的角度,大众能够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目前在中国市场,混合动力车型还仅限于进口车,技术成本相对较高,暂时还没有国产车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中国用户在这方面的购买力如何,几年之后,我们将会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但它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这种比较昂贵的技术,目前还只是那些高端车型的厂家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但我想强调的是,凡是高尔夫和奥迪A3能够做到的,明锐也能够做到,凡是帕萨特能够做到的,我们未来的速派也同样能做到。

三联生活周刊:斯柯达近两年在欧洲市场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运用到中国市场?

范安德:在欧洲市场的成功因素,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关键在于我们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在为我们的品牌奋斗,他们着眼于开发新产品,并且总是要做得比原来更好。

另外还有两个其他因素:一个是在欧洲市场上我们推出的车辆,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空间优势。也就是说,同样价格,用户可以买到空间更大的车。另外一点,可以说是我们的激情吧,我们的团队成员,他们的血不是红的,是绿的。每一个员工都在为这个品牌奋斗,并且非常相信我们的品牌。

大众收购斯柯达之后,我们用了24年的时间,建立起与大众的内在联系。而我们进入中国的时间只有7年,7年还不足以来培养这方面的精神。正因为如此,对我们来讲,各位能够来到这里,加深对我们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中国还需要一些时间。下一代速派的方向性将更加明显,到时你就会看到我们的基因转变。它的前脸设计非常有力,强调自己的地位,我们在速派的研发过程中,也切实考虑到了中国用户的需求,因为我们对这款车有很大的信心。

三联生活周刊:斯柯达的品牌更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但全新Fabia晶锐似乎颠覆了之前的固有印象?

范安德:斯柯达不应该是一个冷冰冰的品牌,而应该是一个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说,进入斯柯达之后,手机会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在后备箱里,永远都有固定物品的装置,有储物网、有挂钩,不会让这些东西在后备箱里滑动,这应该是工业界的基准点。也许在中国我们还没有充分理解这点,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努力。

在速派的车门里,永远都有放置雨伞的空间,据我所知,只有劳斯莱斯车里才有这样的设置。我觉得这是睿智的表现,下一代速派在每一辆车的车门上都会有这样的设置。这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功能考虑,而这方面的想法,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没有。 斯柯达范安德斯柯达速派德国汽车汽车大众汽车汽车产业

上一篇: 原汁原味的中国
下一篇: 神秘莫测北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