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议会选举:亲欧阵营占上风
作者:邹珊10月26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首都基辅的一处投票站接受记者采访
10月26日,乌克兰迎来了去年冬季反政府示威爆发以来的首次议会选举。民调结果显示,总统波罗申科领导的“波罗申科联盟”以及包括总理亚采纽克领导的“人民阵线”在内的其他4个亲西方党派共获得了70%左右的选票,是乌克兰亲西方阵营自独立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在统计超过97%的选票后,波罗申科联盟和人民阵线的得票率领先,分别为21.82%和22.22%,这意味着新议会很快就要成立议会联盟。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巴卡诺夫(Boris Barkanov)告诉本刊:“新议会将面临至少两个内政挑战。首先,虽然大部分成员持亲西方立场,但在国内经济与政治系统的改革问题上,他们的意见并不统一。而在如何处理与俄罗斯和东部分离势力之间的关系方面,他们也未能达成一致,两个票数领先的政党间也存在重大分歧。但在没有一个党派获得多数席位的情况下,它们又必须通过结盟来结成联合政府。此次选举中,许多独立政客、右翼政治家和反对党成员进入了议会,其中不乏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地区党’继承者。也就是说,组建联盟的过程将充斥各种政治运作,而且联盟也可能不会稳定。”
除了结盟前景,新议会未来的合法地位也令人生忧。虽然乌政府于9月1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某些地区实行地方自治的“特殊地位法”,但东部地区民间武装仍然坚持独立。此次,顿、卢两州不仅出现了约半数选区无法组织选举,大概460万选民(约占乌克兰全体选民的10%)未能参与投票的情况,还自行筹备了一场大选。11月2日,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选举拉开帷幕,投票后,他们将拥有“自己的领导人和国会”。“乌克兰东、南部地区的投票率要比中、西部低很多,即使在非分离分子的管辖区域也是如此。”巴卡诺夫说,“比如,第四大城市,位于南部黑海沿岸的敖德萨的投票率仅为40%,而西部主要城市利沃夫则为70%。这是新议会将面临的第二个难题。这种投票趋势说明,无论选民出于何种原因参投,新议会都不能算是全体人民的利益代表机构。将来,一些不太受欢迎的政策的合法性可能会因此被削弱。”
一个亲西方政府必将进一步坚定乌克兰向西推进的步伐。一个多月前,波罗申科就已推出了“2020战略”——一套为乌克兰在6年内申请加入欧盟而铺路的社会与经济改革方案。“2004年橙色革命后,乌克兰的政治发展方向一直不能确定。现在,该国的确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德国外交智库“SSC 欧洲”的CEO沙费尔(Sebastian Schaffer)对本刊说。但是,若要达成这一目标,最棘手的要属经济难关。亲欧示威运动爆发以来,乌克兰国库严重受损。据估计,该国今年GDP或将减少7%至8%。另外,“俄国虽与乌克兰签署了协议,保证天然气供应到2015年3月,但乌方亏欠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22亿美元债务却还未解决”。哈佛大学政府学系的客座教授布劳恩(Aurel Braun)对本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预测,救助乌经济至少需要550亿美元。所以,“新一届政府急需推进能源改革和经济改革,使国家经济上升到能承受欧盟共同市场压力的稳定程度。另外,还要完善立法体系、逐步向欧盟标准靠拢等。但普通民众是无法从这些改革中迅速获益的。而这就意味着,改革的推行将困难重重”。沙费尔说。 占上风乌克兰亲欧乌克兰东部时政外交俄罗斯乌克兰阵营议会选举议会改革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