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级民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9月22日,我老家湖南醴陵市浦口镇南阳花炮厂发生火药爆炸事故,官方公布数据显示13人死亡,1人失踪,33人受伤。不久,醴陵市公安局公告了14名遇难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令人震惊的是遇难者全部是女性,最小的仅25岁,50岁以上的占了9人,其中57岁的就有3人。“奶奶般”的年纪,本可以在家带孙照顾家庭,但她们却消逝在爆炸中,而那些被炸伤或烧伤的工人们也将面临一辈子的惨痛。
醴陵是湖南东部的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城,曾经是全国经济百强县,烟花爆竹和陶瓷是主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富民产业,和全国大部分农村一样,由于人多地少,大部分村民选择“洗脚上岸”,离开农田从事第二或者第三产业。这次“922”事故中不少高龄妇女遇难,是“奶奶级”民工的忧伤,折射出县域经济的发展短板,警示我们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社会保障不足和水平不高的弊端也正在逐步显现。
烟花爆竹产业,在大部分地区还属于手工制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生产工序来说,主要步骤有“打泥头”、“配药”、“造粒”、“插引线”、“装药”、“切线”、“封口”等,这些步骤中60%是由人工操作,很多还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产业链上的工人大部分都是相对较为细心的女性。由于青壮年农民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在外面不好找工作的40~50岁人员,成了本地烟花爆竹企业和陶瓷企业的主力工人,而50岁的年纪,在城里是工人退休的年龄,在老家农村也该进入守着儿孙照料家务的阶段。可是这些“奶奶级”民工,一般就在家附近的企业就业,拿计件工资,大部分都没有购买“五险一金”(超过50岁也没有可能购买了)。
我有不少50岁以上的乡邻就在这些企业打工,国庆节回家休息,一位54岁的邻居告诉我:“干一天能挣150元,我们又没有退休工资,田也包出去给别人种了,现在多挣点为自己养老。”我问她,不是农村也有了养老保险么?她说:“有是有,60岁以上才可以拿,现在每个月才60元,根本不够花啊。”这是最朴素的声音,也是基层的真实现状。我想,只有社会保障更加完善,这些本应该在家带着儿孙嬉戏照料家庭的“奶奶级”民工们,才有可能离开生产线,退出劳动市场后回到家中安享晚年生活。
(文 / 湖南株洲 江峡) 民工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