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陈镇为何频频被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雨断断续续下了两昼一夜,街道全被淹没了,水都浸到了腰间。”舅妈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打算上街买菜,还没走到圩门口就退了回来,根本进不去。”前不久的一场暴风雨,将我的家乡广西平南县六陈镇的街道变成了汪洋大海。我对舅妈描述的场景一点都不觉陌生,因为在我记忆中,洪水每年都要围困一两次集镇,每次短则半天、长则三两天才会彻底退去。为何一下大雨,集镇就成“瓮中之鳖”?
家乡的集镇四面环山,众多小河流从各个山坳弯弯曲曲蔓延而出,最终在集镇西面汇聚成一条江——白沙江,而后直穿集镇,一路往东奔流。据老人介绍,上世纪60年代,白沙江江面宽阔,江水很深,每天都有运货和载客的船只穿梭其中,两岸人声鼎沸,场面很是壮观。一开始,我还将信将疑,因为我自小看到的白沙江,与传说中的白沙江完全相反:河道狭小,河床到处都是高出水面很多的淤泥与沙子,在有些泥滩上,杂草丛生;河道里沉积着很多垃圾,塑料袋、玻璃瓶、菜叶子是最常见的了;在部分河段,抽沙机将河道里的沙子吸完,形成了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深井”,这些“深井”成为垃圾最好的栖身场所,我曾有一回特意跑去“探险”,发现里面竟然漂着死猪死狗死鸡,臭气熏天。白沙江承担着整座集镇以及众多村庄的排水任务,可如此糟糕的河道怎能胜任?河道越来越窄,还被各种垃圾堵塞,应有的疏散功能丧失,一遇暴雨,集镇不被淹才怪呢。
白沙江为何重疾缠身?这不得不提到集镇的开发现状。最近几年,集镇到处都是工地,所有地皮都被出售精光,为了继续获取丰厚收益,当地政府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对集镇四周的山岭进行挖掘,开辟出一块块住宅地。这样一来,山岭的绿色越来越少,沙土黄色越来越多,降雨时,沙土就会随着雨水一起冲进白沙江,成为白沙江的“主人”。而随着集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垃圾也随之增多,但政府处理垃圾的能力却没有增长,很多居民都将垃圾往街边或河道里扔。清洁工收集垃圾也没有尽职尽责,很多垃圾都成为漏网之鱼,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就将下水道堵得水泄不通。此外,收集到的垃圾都被运往山腰填埋或燃烧,但工作不尽责导致不少垃圾裸露在外,刮风下雨天,垃圾肆无忌惮像长了腿似的到处狂奔,最终汇集于白沙江。
去年我看到挖掘机正在对白沙江流经集镇的河段进行淤泥清理,高兴的同时总觉得积重难返,政府舍不得投入高成本,对白沙江下游进行疏通,只是一味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担心效果好不到哪里去。避免集镇年复一年被淹的命运,只有动真格的。
(文 / 北京 赵华夏) 六陈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