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拼大宗商品

作者:邢海洋

10月9日,布伦特原油价格首次跌到90美元/桶之下,欧洲与美国石油价格的巨大鸿沟逐步弥合。布油下跌说明欧佩克也在追赶美国页岩油,产出力度不减。本来精于限产保价的欧佩克这次释放出明确的拼价格信号。无独有偶,世界最大的三大铁矿商之一的力拓,在铁矿石腰斩一大半的时刻,也宣布扩产。资源产能过剩,却没有一家巨头愿意限产,血拼之下是寡头们繁荣期养成的收入依赖,血拼之下大宗商品易跌难涨。

世界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力拓目前已经达到2.9亿吨/年的产能规模,日前则高调宣布了正在大力推进将铁矿石产能提升到3.6亿吨/年的扩张计划。力拓的铁矿全是露天矿,开采成本低廉,这被决策者视为最大的竞争优势,当铁矿石价格跌至80美元/吨的时候,大量中小矿山不得不关停,可力拓每吨铁矿石生产成本在40美元左右,必和必拓可能在40到50美元,这些大型矿山仍利润可观。他们开足马力,正可以补足中小矿商退出市场后留下的供应缺口。对大矿山,产能等同于利润,今年上半年,国际铁矿石的价格下跌了20%多,力拓的利润反而增加了10%。

如此利润逻辑下,三大铁矿商对堆积在中国港口上创纪录的铁矿石视而不见,投巨资扩大产能。淡水河谷计划在未来4年内,将铁矿石年产量由目前的3亿吨扩大到4.5亿吨。必和必拓则宣布了扩产30%的计划,产能在未来3年达到2.9亿吨。如果算上那些成本同样低的规模稍小的矿商,矿山巨头们未来几年新增产能将超过4亿吨。这是近年来全球铁矿石年产量20亿吨的20%。

价格下跌和寡头的扩产势必增加三大矿商对铁矿石供应的垄断。摩根士丹利就预测,2017年,来自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将扩大至35%,若再加上淡水河谷产量,全球一半的供给将计入这些大矿商的名下。垄断趋势如此明显,但巨头们操纵价格的能力却退化了。产能增长、需求疲弱,市场已经彻底沦为买方市场。巨头们也深知,铁矿石供需拐点到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昔日上马的中小企业随时有再度启动的可能,当下攫取收入的方法,只有通过排挤高成本矿山,扩大市场份额一种策略。

多年的铁矿石大牛市帮助生产商储备了丰厚的现金,扩产抢占市场份额变得顺水推舟。尤其矿商是企业行为,矿石产品也远没有石油那样兼具能源和国际战略产品的地位。石油却不同,它早成为事关产油国财政与地缘政治的战略物资,其扩张与限产的逻辑复杂得多。可自今年7月油价破百,欧佩克并未有限产行动,9月油价跌到了大多成员国的财政收支线下,据欧佩克月度报告显示,其9月原油日产量反而增加了40.2万桶,达2013年夏天以来的最高水平。虽大部分增产来自伊拉克和利比亚的供给提升,但组织中的领导者、唯一维持着产能剩余、经常主动调节产量的沙特,却意外将产量提高了10万桶,这释放出的信号就不是扩大份额那么简单。甚至有一种猜测,这次油价深跌是美国和沙特联手,剑指财政极度依赖石油收入的俄罗斯和伊朗。产油国中,伊朗的财政“红线”是最高的,达140美元/桶,俄罗斯则在资本大量外逃压力下,面临着1998年那样卢布贬值和债务违约的风险。

过去10年里,原油市场一直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投资不足和亚洲需求激增,使得油价大幅上扬。如今,市场在美国页岩油产出激增中逆转。国际能源署预测,美国石油产量很可能在9到10月间超过沙特。恰逢海湾原油的主要需求方欧洲和亚洲经济放缓,欧佩克对于市场的转变可能无能为力了。在制定2015年各国产量限额前,为自保计,欧佩克内部也不得不靠抢占市场份额,维持庞大的财政开支了。 铁矿石血拼煤炭商品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