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魔鬼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报载广西正在开展“美丽乡村清洁田园”的活动,基层乡镇出现不少治理污染的妙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南县武林镇,用6个农药瓶可领取3元废弃物回收补助资金。有农药店主回收了大批农药瓶,领到补贴资金7000多元。笔者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家里也有几亩土地,对于农药瓶的危害是见过不少真实案例的,所以,我从心里认定此举对于乡村非常有意义。

关于农药瓶,仅我所见就有如下危害:一是,很多农药瓶都是玻璃瓶,丢在田地边,扎破了很多光脚下地干活的农民的脚,有人感染后死亡;二是,随手抛弃的农药瓶将水体污染得相当严重,我们村附近的几条河流基本上是没有鱼虾的,这和农药瓶的残留农药有着不小的关系。在很多农民的眼里,废旧农药瓶几乎成了“魔鬼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农药瓶却是没有一点用处的,拿回家也无法处置,连收废品的也不会要,而且放在家中也容易给家禽家畜埋下潜在隐患。也就是说,农民抛弃农药瓶是无奈之举,堆在家中无用,只能被随手丢弃在田间地头或是田地附近的水渠里。这不仅给水源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还给安全留下了隐患,因为很多农民种地的时候,尤其是在水田打药的时候,是需要光脚劳动的。

废弃农药瓶几乎成了全国农村的一大公害。以广西的做法考量,一户农家若有10亩地,一年使用农药会产生大小100多个农药瓶,一个5毛钱总共就是50元,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这也是好几个月的油盐酱醋钱了。再说,这些废弃的农药瓶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回收后可以分类处理:已经无法再利用的,可以集中销毁;可以利用的,则返回到农药公司,清洗后继续使用。既保护了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能节约资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虽然说,政府为此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是,与环境恶化后的治理相比,与潜在的安全隐患相比,这笔投资是相当值得的。

但是,这种回收农药瓶的地方还是很少的,目前也就看到广西的这个镇在做这样的事情,这对于净化农村环境来说,显得有点“杯水车薪”。笔者多么希望更多的地方,都来实施这样的公益回收,造福环境,造福乡村,造福农业,造福农民。

(文 / 江苏徐州  郭元鹏) 魔鬼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