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

作者:薛巍

加缪0( 加缪 )

加缪的第一部小说叫《局外人》,描写了一场无意义的谋杀。加缪本人就是一个局外人,他跟德里达一样,出生于法国殖民地、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但德里达出身于中产的犹太人家庭,加缪的出身更加卑微,他父亲是酿酒公司工人,母亲不识字,是一位清洁工。但他在1942年还不到30岁时就出版了两部最成功的书:《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1957年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用部分奖金在普罗旺斯买了一栋漂亮的石砌农舍。1959年圣诞节过后,跟家人一起住在农舍中的加缪给他的情人们(两个女演员、一个模特)写信说,他很快就会返回巴黎。1960年1月3日,加缪在返回巴黎的途中不幸死于车祸。

《西西弗神话》开头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人生的荒谬使得人怀疑人生不值得过。加缪用西西弗的处境来比喻人的处境:诸神处罚西西弗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人生荒谬是因为“人类的呼唤与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人类渴望意义、目的,自然地希望世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亲密的,但是世界对于人类的期望非常冷漠,毫无反应。

1950年,加缪发表了一篇题为《谜》的文章。他说人们总是把他跟荒谬哲学联系起来,这让他很烦。他对荒谬的分析只是一个起点,把自己限制在一切都没有意义这一想法既不可能,也不一致,一旦我们说出一切都没有意义,我们就表达了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否认世界的意义就要压制一切价值判断,然而活着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超越荒谬的方法就在手边,无需超验的东西,只需要自信地品尝一切体验,既歌颂人生的喜悦,也歌颂它的苦难。认识到生活是荒诞的,就只能自杀了吗?加缪的回答是“不”。理查德坎伯分析说,加缪这一回答的关键是他提出的反抗这一概念:“有些人认为他们的生活不值得过,是因为他们相信或希望世界上存在意义,这些人把自己的生活降格,使之依附于外部的事物。因此,那些认为生活值得一过是因为上帝许诺了天堂、自己服务于历史的进程或其他外部因素,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当成了实现最终目的的途径而不是目的本身。对加缪而言,完全有尊严的生活是在充分认识到荒谬之后为生活而生活。”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写道:“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色。在这突然重又沉默的世界中,大地升起千万个美妙细小的声音。不存在无阴影的太阳,而且必须认识黑夜。荒谬的人说是,但他的努力永不停息。如果有一种个人的命运,就不会有更高的命运,或至少可以说,只有一种被人看作是宿命的和应受到蔑视的命运。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阐述过类似的道理,他在一个毕业典礼致辞中讲了一个故事:俄罗斯北方某监狱的看守早上7点命令囚犯劈木材,有一个囚犯一直劈到晚上7点,然后回到牢房,倒头大睡。布罗茨基说,这位年轻人可能记得:“要是有谁往你右脸颊猛击一拳,就把另一边也凑过去。要是有人想根据法律控告你,拿走你的外衣,那就把大氅也给他。要是有人想强迫你走一里路,就跟他走两里。这几行诗表明,可以通过过量来使恶变得荒唐,通过你大幅度的顺从来压垮恶的要求,可使恶变得荒唐,从而把这种伤害变得毫无价值。这种方法使受害者处于十分积极的位置,进入精神侵略者的位置。在这里可以做到的胜利不是道德上的,而是生存上的胜利……只要你仍有皮肤、上衣、大氅和两腿,你就还不能言败。” 加缪西西弗

上一篇: 尤涅斯库
下一篇: 杜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