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不得不说“再见”

作者:李翊

李娜:不得不说“再见”0( 2013年9月3日,李娜在美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击败俄罗斯选手马卡洛娃闯入四强 )

教练和伤病

李娜和姜山都是微笑着走进发布会现场的,但在李娜说完第一句话后,夫妻俩都哭了。此后,李娜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尽管也有情动时,但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是微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问。而台下的姜山,一直收不住眼泪,一米八几的大汉挤在靠背椅里不时地用纸巾擦拭眼泪。

这是一场略显仓促的退役告别发布会,现场设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的新闻发布厅,除了背景板的标识,现场布置与寻常一场网球赛后新闻发布会没什么区别,甚至更为简陋,当然,到场记者人数明显增多。这里应该是中国网球记者最熟悉的地方,每年的10月,这里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网球的中心,数以百计的记者将面对面地向世界上最好的球员提问,而今年,因为李娜,记者们提前聚集,留给他们的提问时间有30分钟。

发布会计划13点开始,12点50分,工作人员准点关闭了大厅两侧的大门,将一位苦苦哀求的无证人员阻止在门外。而此时,钻石球场外至少有两名湖北记者还在逡巡,他们没有获得采访批准,只能购买两张中网的观摩票进入网球中心,一直寻找新闻中心的入口。但实际上,现场还有不少椅子空着没有人坐。

组织者把长长的主席台留给了李娜一个人,一张椅子,一个麦克风,一个水杯,主持人站在一侧,那些重要的嘉宾,还有姜山,都坐在台下第一排,与李娜面对面聆听着。但慷慨的李娜把30分钟全部都给了记者。“这是一个特别的发布会,把时间留给记者提问吧。”她说。

李娜:不得不说“再见”1( 2013年5月25日,李娜和教练卡洛斯在巴黎备战法国网球公开赛 )

关于退役的原因,李娜在9月19日发布的退役公开信中归因于伤病。今年7月,李娜觉得左膝不舒服,回到慕尼黑后,罗密贝克医生为她做了第四次手术。埃里希罗密贝克是德国慕尼黑著名运动医学专家,李娜自2008年初与罗密贝克合作,此前她的三次手术都是罗密贝克操刀的,部位都是右边膝盖。“我把她的膝盖软骨磨平、将积液抽出。你看到了,效果还是非常不错,她重新回到了赛场,并拿到了两个大满贯冠军。”在回复本刊记者的邮件中,他这么说。

虽然第四次手术依然成功,但是罗密贝克说,李娜的右边膝盖伤势还是非常严重。“我早就跟她说过了,只要她还在继续运动,膝盖就不可能完全好。她总是想恢复到100%的状态去比赛,虽然之前三次手术后,我都鼓励李娜继续回去打球,但是这次,我觉得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再打球了。我告诉她,可能只能恢复到90%。你的膝盖伤势难以治愈,而且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她是个非常有雄心的运动员,总是想以最好的状态去比赛,所以不能容忍一丝的不完美。”罗密贝克告诉本刊。

李娜:不得不说“再见”2( 李娜和姜山(摄于2006年) )

然而,在很多熟悉、了解李娜及其团队的圈内人看来,教练卡洛斯的离开,对于李娜的退役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2年伦敦奥运会遭“一轮游”后,李娜向经纪人表达了寻找新教练的想法。“经纪公司向她推荐了两个教练,一个是德国人,另一个就是阿根廷人卡洛斯。李娜选择了卡洛斯。”曾经多次采访过卡洛斯的《体坛周报》记者梁丽娜告诉本刊。

李娜:不得不说“再见”3( 2014年1月25日,李娜在澳网女单决赛中击败斯洛伐克选手齐布尔科娃获得冠军 )

对于大部分球迷而言,卡洛斯罗德里格斯的故事始于贾斯汀海宁。曾经有过短暂职业生涯的卡洛斯运动员时期的成绩并不理想,早早退役的他选择了网球教练的工作。机缘巧合下,14岁的海宁遇到了卡洛斯,比利时人辉煌的职业生涯就此拉开序幕。卡洛斯亦师亦父,带领海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从法网青少年组女单冠军到七届大满贯得主的转变。卡洛斯陪伴海宁15年,这是WTA历史上最牢固的师徒关系。

2006年,卡洛斯应合伙人——北京匠心之轮网球学校董事长丁叮邀请担任网校校长,开始将家庭和事业的重心从比利时转移到北京。

李娜:不得不说“再见”4( 2011年6月4日,李娜获得法网女单冠军 )

卡洛斯初步认识李娜是2010年的澳网,那一年,李娜历史性地杀入半决赛。作为海宁的教练,卡洛斯观看了李娜和小威的比赛,赛后他对海宁说:“幸好进入决赛的是小威,要不然估计你连两盘都拿不到!那个叫李娜的实在是太厉害了,要不是小威失误少,早就被淘汰出局了!”随着2011年海宁在澳网之后的退役,这对形如父女的师徒关系再次终结。

2012年7月底,身在北京的卡洛斯接到了李娜经纪人的电话。匠心之轮网球学校的日常工作加上家人期待的陪伴成为阻挡卡洛斯与李娜合作的牵绊,但致力于推进中国网球发展的卡洛斯还是欣然接受了李娜的邀约。

李娜:不得不说“再见”5( 2013年10月27日,李娜和小威廉姆斯在土耳其WTA年终总决赛相遇,李娜获亚军 )

“卡洛斯对李娜很有信心。从合作一开始,他为李娜定的近期目标就是两个:一是再拿一个大满贯;二是世界排名进入前三。”梁丽娜说。

从最开始的邮件联系到辛辛那提的初次搭档,李娜与卡洛斯的磨合非常顺利,收获来得也非常及时,双方合作的首站巡回赛李娜便打破了14个月的冠军荒,首次夺得了超五巡回赛的冠军。短暂休整后在法拉盛,李娜在第三轮碰到了信心爆棚的英国新星罗布森,尽管三盘告负无缘16强,但李娜还是改写了过去两年美网不胜的尴尬纪录。

李娜:不得不说“再见”6( 2014年9月23日,李娜在家乡武汉举行退役仪式,丹麦网球运动员沃兹尼亚奇为她送上鲜花 )

来到伊斯坦布尔参加WTA年终总决赛的李娜显然怀揣着一份好心情,无论是赛前训练,抽签仪式,还是赛前发布会,中国一姐都面带笑容。一方面,随着全年最后一项赛事的展开,难得的假期已经在向李娜招手,而另一方面,卡洛斯的加入使得李娜找回了信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卡洛斯之前,陪伴李娜度过2011红土赛季并夺得第一个法网大满贯的教练是丹麦教练莫滕森,在李娜看来,莫滕森对她更像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从来不会严厉地说话,什么事都依着她,她做的任何事情,他都可以从中找到积极的一面,但他没有明确指出李娜的弱点和错误在哪里。“单纯的鼓励无法让我应对比赛中的险象环生,我需要一位能从技术上指导我的师长。”在自传《独自上场》中,李娜如此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卡洛斯是那种场上能把你练死,但场下又很懂得舒缓你情绪的人。”梁丽娜说,李娜不是会轻易信任别人的人,但是在跟卡洛斯合作的很短时间内,她的态度就从最开始的调整转变到最后完全接受。

让一位30岁出头的职业运动员改发球动作,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卡洛斯做到了,这也是师徒俩冬季特训的结果。阿根廷名帅始终认为,李娜的潜力还能够继续挖掘,前三才是李娜的正常排名。于是,我们看到李娜在30岁这样职业生涯末期的年龄,改变了技战术打法,更加强调相持中的主动进攻,更加重视发球环节的角度和力度,更加频繁地来到网前。尽管在接受采访时,李娜颇幽默地“抱怨”卡洛斯的训练量太大,然而真正谈到这位教练时,李娜的脸上满是尊敬,认为对方给她带来了更多的自信,让她对比赛的掌控更加自如。

年初深圳公开赛期间,很多媒体多次看到两人在酒店大堂谈心,卡洛斯背靠沙发,李娜则端坐着如小学生。“场上的角色自然是教练,场下更像是我的兄长。”李娜称从长辈的角度,卡洛斯会有更多的经验,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自己不会感觉任何压力。“我的一些想法可以直接透露给他,他会告诉我一些解决办法。他也会给我许多他自己在遇到一些问题时的经验,让我可以更相信自己。”

在被问到“执教李娜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这一问题时,卡洛斯回答:“球场内外,她对自己的控制。”梁丽娜觉得,身体与技术之外,卡洛斯带给李娜的更大帮助,应该是心理上的。“他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就像李娜的心理疏导师,他教李娜如何与媒体、团队,甚至自身沟通。”

去年法网李娜与媒体交恶后,卡洛斯并未站在李娜一边,他告诉李娜要把与媒体的关系看作人与人之间的普通关系。“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工作。这意味着媒体有权‘提问’,而李娜工作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回答’——尽管她本人并不那么喜欢这个部分。其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这必然是个双赢的局面,球迷、媒体和李娜都需要别人的关注。”

在和卡洛斯的合作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娜曾表明,合作的结束,不是因为她或者卡洛斯,而是第三方的原因。梁丽娜也证实了这一点,她说:“丁叮是一个很有事业野心的人,她从成立网校开始就致力于将网校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职业网校,所以请来了卡洛斯。但是卡洛斯跟李娜的合作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慕名而来的学员可能一年都见不到卡洛斯一面,丁叮认为这会影响网校的声誉。”

遗憾

2013年9月,李娜闯入美网四强和中网四强后,丁叮曾经找卡洛斯商议,是不是可以回归网校了。“卡洛斯当时恳求说,再给我一点时间,我觉得目标快要实现了。”梁丽娜说,丁叮当时挺吃惊的,她不觉得还能实现两个目标中的哪怕一个。然而事实是,去年年终总决赛后,虽然李娜最终输给了小威,但世界排名历史性地来到第三。

冬训和前一年一样特别苦,李娜以她一贯的职业同样赢得了卡洛斯的尊重。“她可从不抱怨!她和海宁一样,是跟我合作过的最好的网球运动员,非常了不起。”卡洛斯说。

今年初李娜拿到澳网冠军后,丁叮又找卡洛斯谈了一次,希望卡洛斯能将重心放在网校的教学和管理上。“卡洛斯也知道网校的状况不太好,但他是个很有追求的工作狂。两个目标都实现后,大家的心气都很高,就是那种觉得可以踏平一切的感觉。而从世界网坛格局看,现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小威状态低迷,其他人各有短板,一时间也上不来,竞争压力小,李娜正处在上升的势头,和小威的积分缩小到2000分。所以澳网庆功会后采访卡洛斯时,他提出,只要李娜身体允许,他为李娜制定的新目标是:世界第一。”梁丽娜说,实际上从积分看,双方相差不大,不是没有可能。

3月份的北美赛季,李娜已经觉察出膝盖有问题,但没当回事,闯入八强的成绩也还不错。法网前,丁叮和卡洛斯碰了一次头,再次提出请求。卡洛斯觉得,最适合李娜打法的温网是她拿世界第一的最好时机,因此,卡洛斯恳请丁叮能让他带李娜打完温网。

然而,所有人都没料到,李娜在法网第一轮就“挂”了。

“我当时就在现场,第一盘1比4落后时,我还坚信能扳回来,但是后来完全看不到希望。”梁丽娜说,那不是因为心理崩溃,而是因为太想要这个冠军,太想再次证明自己,反而“有劲使不出来”。

比赛失利后,卡洛斯很罕见地批评了李娜,“说她毫无斗志”。梁丽娜说,现在回头来看这段经历,她觉得李娜和卡洛斯的心态都出了些问题。“李娜是个对自己很苛责的人,自己的一点小过失会放得很大,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失利。而卡洛斯这一方,知道自己带李娜的时间不长了,很想以一个完美的结局收官,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法网失利后,卡洛斯和李娜有过一次45分钟的沟通,这之后,李娜消失了,整整6周没有跟卡洛斯联系。事后,卡洛斯才知道,李娜跟着朋友去黄山放松去了。“卡洛斯其实很想跟李娜再好好聊聊,第一时间找到输球的原因,但是李娜可能觉得那45分钟的沟通已经聊完了。对于卡洛斯来说,6周没有你的消息,这也意味着失去了对球员的控制。虽然他接受采访时说,他理解李娜,但是谁知道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呢?”

6周后,李娜和卡洛斯在伦敦会合,李娜没有参加温网前的任何一项热身赛,而在卡洛斯看来,至少应该参加一个热身赛再去温网。因此,当时卡洛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出这么一句话:“李娜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候。”

而在去英国之前,卡洛斯与丁叮也有了最后一次谈话,确定温网后结束和李娜的合作。

温网第三轮出局当晚,卡洛斯向李娜谈及结束合作一事。“她完全没有预料到,伤心得哭了起来。这对她来说是个非常难过的时刻,但她最终还是理解了我的决定。”卡洛斯称。但他也感谢了李娜:“她让我打开了亚洲网坛乃至国际网坛的大门,我成为另外一个维度的教练。”

7月底,李娜到德国做了第四次手术,这次是左膝,前三次都是右膝。罗密贝克建议李娜退役,最开始李娜没当回事,想跟以前一样再试试。“但是手术恢复的情况不太好,身体机能也没以前好。”这次手术做完,李娜的心态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以前是带着目标的,有动力。但是这次做完手术,李娜说:‘心里空落落的,没有支撑点。’”

央视网球频道解说许旸跟李娜团队走得比较近,据他说,7月做完手术后,李娜团队一直在找新教练,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卡洛斯不仅训练严格,他对女人情绪的管控上很有一套,要知道,他带了海宁15年。从声望、能力、意愿、个性、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几方面考虑,在全球范围内要找到一个能接替甚至超越卡洛斯的教练,绝非易事。”

心理上,李娜一直是一个超敏感的球员。2010年底,托马斯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不辞而别加入了莎拉波娃的教练团队。直到2013年澳网李娜在半决赛完胜莎拉波娃,卡洛斯后来专门提到他是赛前在跟李娜和姜山的沟通中才发现托马斯当年的举动曾经给李娜带来相当长时间的心理影响,尤其是面对莎拉波娃而托马斯又在看台上就座时。卡洛斯的离开同样会对李娜带来情绪上的波动。

与三年前何其相似的一幕。

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回京后,她的经纪公司IMG和品牌赞助商联合举办了一个庆祝仪式。那天晚上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是让在大学读过新闻专业的姜山客串一把记者,现场采访李娜。姜山问了一个极有专业水准的问题:“复出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是你感觉最艰难的时刻?你是怎么说服自己坚持下去的?”不同于回答国内媒体问题时打太极的官方措辞,李娜这次给予了特别真诚的回应:“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初,我觉得每个对手都那么强大,每赢下一盘都比以前更艰难,我太累了,真的不想打了。”

李娜说的正是拿下法网前的状态:教练托马斯离开后,没有合适的教练人选,刚刚做过手术的膝盖还隐隐作痛,看不出继续比赛有什么意义。“长久以来,这种夹杂着焦虑和无奈的精神压力让我非常痛苦,取得成绩时,我觉得自己还可以支撑,一旦陷入低谷,‘退出’的念头就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在《独自上场》中这么描述当时的心情,“我从小成长的环境导致我非常需要别人推动我,逼着我,所有曾经推动我进步的人都具有类似性格。”

3年前,支撑李娜坚持下去的,是对大满贯的渴望和不希望以后后悔的心态,而现在的李娜则有些迷失,经过北美赛季的调整,小威的状态回升,而李娜老伤不断,再添新伤,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教练……世界第一突然从触手可及变得遥不可及。

“现在的李娜,没有以前坚强。”李娜意味深长地这么说。

今年8月,比利时媒体率先爆出,卡洛斯宣布结束了与李娜的合作,而随后不久,李娜宣布因伤退出了美国网球公开赛,也就是在那时,媒体分析,李娜的退役进入倒计时,而在卡洛斯离去后,找不到合适的教练应该是李娜退役最主要的原因。9月19日,决定退出武汉公开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李娜发布了一份退役告别信,信中她谈到自己退役的原因是因为伤病导致自己无法百分之百地投入比赛和训练。

和解

李娜是中国体育一个微妙的存在。网球圈内的人谈她非常谨慎,要么拒绝采访,要么挨不过情面接受采访但其实什么也不肯说。“说她不好得罪人,得罪‘娜离子’,说她好吧,可能得罪体制,自己将来不好混。”一位圈内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娜和国内媒体的恩怨始于“炮轰国家队体制”新闻事件时期或者更早,在敏感时期去东京参赛招来不少人的口诛笔伐,在记者会上频频呛声,李娜与外界的矛盾到去年的法网发展到高潮,出局后面对记者“有什么想向国内球迷说的”问题时,李娜以反问的方式负气爆出“三拜九叩论”,瞬间又遭舆论淹没。

姜山曾经形容李娜是一只刺猬:开始很小,很柔软,当感到被人伤害后,也不懂得如何回击,唯一会做的就是赶紧把浑身的刺都竖起来。

很少有媒体能约到李娜的专访,哪怕只有半小时。而即使是有限的时间,她也不会对仅有几面之缘的媒体袒露心扉。“我不懂得如何与媒体周旋,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交朋友,怎样让自己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我身边的朋友不是运动员就是教练,没有曲解、放大、刁难和莫须有的暗示,我们的世界比外面那个世界简单多了。”在自传里,李娜如此坦白。

法网夺冠后,李娜只接受了一家杂志的专访和拍摄,因为姜山是这本杂志的“粉丝”。“这是一次被品牌控制的采访,全程品牌联系李娜采访、审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位撰稿人说,“采访时四个公关监场,已经是品牌的场子,仍然如临大敌,可见李娜对媒体的成见。”此外,李娜对父亲的话题敏感,成文中和父亲有关的文字全部被删除,涉及教练余丽桥的也删掉很多。

在这位撰稿人看来,李娜是个善良简单的人,但内心有很多委屈。属于女汉子,怂妹子。丧父早,体校童年温暖少,潜意识要强变成逞能。“一个人自认独自扛住黑暗的闸门多年,但身体和精神又到了极限,撑不住的状态,就很容易情绪失控。”

“她直到退役也没能和自己的名声和解。”这位撰稿人说,“李娜需要名声,但可能在她看来带来的困扰更多,所以她不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职业比体制也更适合她。她的任性和得罪人,并非她意识到自己的名声在耍大牌,而是她对于名声带来的压力以及负面评价不知所措,又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情商来周到处理。”

但是,从宣布退役以来,媒体能感受到李娜细微的变化。“以前在面对记者的问题时——无论是关于失败的原因、出局的心情,抑或是退役的可能性——李娜往往会生出一种‘被恐吓感’,并由此陷入一触即发的对立情绪,所以她的回复每每是呛人的,带有很强的攻击性。”《体坛周报》副总编吴翰告诉本刊,“但这次宣布退役的发布会,无论是她上台说的一句话,还是流泪,都奠定了整个发布会的基调是温情而忧伤的。”

“就像两天前那封洋洋洒洒、满纸感谢的告别信一样,今天的李娜努力保持着平稳、感激的心态,尽量把内心的情绪波动压制下来。从她的眼神和表情中能看出,她很真诚。在我的印象中,整个发布会李娜只有两次情绪有些失控,一次是面对家乡记者的提问,一次是面对那位情绪更加激动、飙泪不止的网站记者。”吴翰说,“武汉记者显然是有备而来,坐在第三排的他,从发布会开始就高举右手要求提问。终于被主持人点到,他打开手上的纸质笔记本,开始念上面早就写好的提问,其中‘不管三七二十一做出的决定’的用词,让场中气氛略显紧张,于是李娜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显露出惯有的锋芒,‘不管我怎么做,都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在武汉网球公开赛正赛开始前一天宣布退役,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李娜和湖北体育局矛盾而纠结的过往。“李娜与武汉一些官员、教练的心结一直打不开。今年澳网夺冠后李娜回武汉,面对来接机的湖北省领导,李娜一脸漠然。她曾说过一句话,‘有些东西是不可以轻易原谅的’。”梁丽娜说。

而9月23日下午在武汉网球公开赛新闻发布中心举行的李娜退役告别会,背后也历经波折和种种不易。

据李娜的经纪人马克斯(Max)透露,一直到9月22日晚,武网组委会都没有同意李娜来武网,双方在这两天一直在进行许多谈判。“但我们不愿意做出任何让步,并且明确告诉他们,如果这一次他们不让李娜来,那么李娜以后将永远都不会来(武网)。”

对于马克斯的说法,武网组委会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武网赛事总监易国庆随后特意发表声明称:“武汉网球公开赛为李娜深感自豪,非常高兴李娜能来到我们这个赛事。”并向记者展示了他带着李娜参观场馆的照片,以示双方关系融洽。

“作为武网运营方之一的八方环球(Octagon)与IMG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而李娜在成名前曾经找过八方环球做自己的经纪公司被拒绝,所以此前网上已经有IMG为打击八方环球,故意在武网开赛日安排李娜宣布退役消息的传闻。”梁丽娜说。

武汉的告别会,李娜礼貌、得体,一如她的那封告别信。其实从那封告别信开始,到北京那场温情感伤的发布会,李娜所展现出的,就已经不是我们过往所熟悉的那个李娜,她不断地强调国家荣誉感,不断地感谢球迷,而原因,除了告别一刻的真情流露,更多的,或许还是出于未来事业的需要。

“希望她以后越来越放松,真正为自己而活,而不再是怀着一种孤愤之气强撑。网球虽好,但李娜值得有更好的生活。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吴翰说。 网球赛事再见李娜不得不卡洛斯丁叮武网姜山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