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新发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前段时间,老爸身体不舒服到医院输了几天液,因为病情不重不需要住院治疗,每天去医院输完液就回家。老爸在医院期间老妈也经常去看看,无意中发现:年老的病人大多只是一人独处,家属照顾陪护的很少,有的病人需要整天输液,上厕所或者去大厅买饭,只能自己一只手举着药瓶子去。青壮年病人住院,大多有配偶陪同照顾;再看小孩子住院治疗,周围少则父母两人,多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好几个大人围着转。老妈回家后给我姑姑打电话通报我老爸治疗的情况,顺便讲了她看到的这个现象。“嫂子,要不是您提起我都没在意过,也没觉着有什么不正常,村子里也都是这种情况。”姑姑说。给我姑姑打电话时,老妈也没忘了显摆:“咱家和他们不一样,你哥在医院输液这几天,你侄和你侄媳妇一直轮流接送和照看哩,从没离过人。”

按常理说家人生病,无论老少,家人应该倾注同等的关爱,扶老携幼嘛!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这样严重的轻老重幼呀?老妈开始思索,本来好好的,这爱的天平为什么要倾斜了呀?老妈自己分析说:这事虽说不算大,却体现一种社会价值判断。正常的理解,一种情况是老年病人的老伴同样年老了,没有照顾能力,不能在医院陪伴老伴;或者是老伴不在了,孩子们忙于工作没有空闲照顾老人,但凡老年病号多是常年患病,天长日久孩子们也就疲沓了。中年病人就不一样了,多有配偶照顾,没有太大的事也用不着孩子们常陪着;小孩子生了个病,就不同了,尤其是独生子女,太金贵了,几个大人谁不在眼前看着都不放心,孩子是头等大事,工作的事再忙也比不上孩子。想到这里,老妈释然了。

老妈在公园遛弯时同一些老年人聊天,又有新发现。一些老年人感到,虽然当下退休老人退休金逐年提高,城市和农村老人都领上了老年生活费,医疗费有一定比例的报销,老年人进公园、乘公交车还免费等,但在现实中,整个社会对待老年人的重视程度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单位嫌弃老同志,认为老同志提意见多、占位、碍事,有的基层单位还制定土政策让老同志提前离岗,更有甚者有领导职务的到了五十二三岁就被“切线”离职,说是自愿,实为强迫,先免了你的职,又不给安排相应的工作。最起码也要按一般工作人员对待安排适当工作,怎么着也得让这些老同志有尊严地度过退休前的这段日子。“我那时候是五十七岁被‘切’下来的,还算可以,可五十二三岁离岗确实早了点,五十出头应该还算年富力强吧。”老爸插言说。

老妈说,不是老年人总是想老年人自己的事,无论老少都是社会的一员,哪里弱了就应该提一提、抓一抓,叫大家“爱幼”的同时也别轻视了“尊老”,让全社会的关注度均等化不偏颇,少有快乐的童年,老有夕阳的尊严。

(文 / 河北 赵志卿) 老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