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养对大熊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宁愿养对大熊猫0

不管苏格兰的这次公投结果如何,英国人恐怕都饶不了她。德国人会踢球,巴西人会哭鼻子,但要说吐槽的功夫,苏格兰人天下第一,怨天怨地不怨自己。但这真要独立建国了,一有状况是谁的错,国界以南的后见之明岂不要说些“自找、活该”的风凉话?而这一番闹腾要是仅仅换来一个维持原状,更意味着苏格兰议会脖子上继续架个太上皇,自己却没了喊冤叫屈的道德权利,英格兰与苏格兰成周瑜与黄盖了。但最让人担心的是,虽然在苏格兰“亲英”与“反英”情绪和风笛一样源远流长,然而两派当下水火不容的架势,仿佛是曾经凯尔特人队与流浪者队的德比大战时才有之景,这对立情绪似乎不是随着公投结果公布就能烟消云散的。

随着有关独立的全民大辩论进入高潮,没人再模仿电影里梅尔·吉布森嚷一声“自由”来表白立场了,毕竟电影里高地壮士脸上的蓝白旗在当时(12世纪)还没被征用为苏格兰象征呢。其实,英国历史又何尝不充满了二次加工的痕迹——别说今天被不断添油加醋的“玫瑰战争”是100多年前才被历史学家创造出的概念,就连已符号化的“英伦玫瑰”也不过是19世纪中国月季漂洋过海的结果。

苏格兰当然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踩着石头过海,向对岸的北欧国家看齐。9月18日的现实优选题也许确能终结苏格兰数百年的赋格状态,可前提是她不再依赖于远古神话的摇篮曲。世界近现代史的教训似乎是:一朝被英国人统治,今后都别想太平。印巴的宗教冲突、巴以的国土之争、爱尔兰破产、南非的种族后遗症——哪个不是被英国人画了条线、插了面米字旗的结果?

今天我们看到的苏格兰独立运动,只能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北海油田的发现。但苏格兰的民族主义,面对当时困于与工会阋墙的旧工党,好像穿着盔甲出生的雅典娜,一登场已是一副成熟的战斗面貌。随后的1979年大选,迎来的是唐宁街长达18年的保守党执政。在撒切尔夫人“北巡”时,幕僚发现她在采访时总不经意地说“你们苏格兰”如何如何,连忙建议说“你们”两字不好听。没想到,铁娘子矫枉过正,在接下来的重要演讲中一口一个“我们苏格兰”⋯⋯结果引来的只是民间肆意的嘲讽。

去年凯特王妃的小王子出世,一向见不得一团和气的英国人也拿着米字旗像模像样地摇了几下。不久后,传出爱丁堡动物园的大熊猫“疑孕”的消息,苏格兰大小媒体都登了头版。可惜又一年过去了,“阳光”和“甜甜”间还是不见化学反应,只怪熊猫的生物本能不寻常,一脸烟熏妆,却个个是素食宅女。多少模样古怪的物种在地球上灭绝,大熊猫能繁衍至今,是人类对可爱之物的恻隐之心。凯特王妃也算个可人儿,苏格兰人不为所动,说比起那一家子封建残余势力,苏格兰有两只大熊猫就够了。但话说回来,谁又不宁愿养对大熊猫呢?

(文 / 心里美萝卜) 养对宁愿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