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唐陵古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熟语云:“江南的才子山东的相,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我的家乡现在什么都缺,就是文物古迹虽经风雨仍然不算缺。小时候,学校组织唯一一次春游,就是到十里外的唐睿宗桥陵。高大的石翁仲、石马、华表等诉说着唐朝的繁华与世事的沧桑,可是那时带给我们的只有好奇与爬山的痛快。小时候我对文物的价值认识和情感没有如今这么深切。

在村子西侧是曾为蒲城八景之一的“漫泉秋月”,也就是于上世纪70年代初干涸的漫泉河道,民国重修的唐代古桥、成片芦竹还有高大的柳树,这些是逢年过节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特别是春节时,周边村子里的孩子都会到古时通往长安城的桥上玩耍。那时石桥下两边有龙头龙尾、浮雕栏杆,一直陪伴我们很多年,没有人破坏。

前几年,我对文物价值有了一些认识,怀着怜爱的深厚感情回老家重走这些地方。可喜的是唐桥陵由于国家重视,周边建设的保护带郁郁葱葱;可叹的是那座唐代通往长安的石桥龙头龙尾早已不知去向,护栏七成已破坏殆尽,更为讽刺的是,桥头乱草中却躺着倒塌了的有“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字样的石碑。同样的文物,不一样的故事;同样的天空下,不一样的保护意识。想起小时候看到石桥一侧雕刻着民国某日重修的字样,与先人自发修缮古石桥义举比起来,我感到应该为现在人自诩的所谓文明脸红。

(文 / 北京 梁小川) 家乡古桥唐陵

上一篇: 地扪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