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大到不能倒下?

作者:宋晓军

航母大到不能倒下?0( 2013年11月8日,美军新航母“杰拉尔德·福特号”在弗吉尼亚州亨廷顿英戈尔斯公司造船厂等待下水 )

“美国军方的终极恐惧:航母大到不能倒下?”这是8月12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一名研究生发表在《国家利益》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这位名为霍尔斯特(Henry Holst)的年轻研究生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大意是:面对中国不断发展的反航母手段,如果美国军方一味将赌注押在昂贵的航母上,而不去在其他技术创新上进取,最终可能会走入军费开支上的困境。这位年轻研究生的观点,让我想到了8月9日美国《海军时报》发自“布什号”航母的一则新闻的片段。

8月9日,在美国海军“布什号”航母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武装实施空袭后,美海军作战部副部长兼人事局长莫兰(William Moran)在《海军时报》记者陪同下登上了“布什号”。根据随同记者的报道,莫兰在对52名晋升为军士长的舰员表示祝贺后,与官兵就退休计划、福利、晋级和海外紧急任务补助进行了交流。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片段后,联系到最近美军方有关人员对成本不断攀升的讨论,我马上就想到上世纪60年代初强势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时代对于航母的认识——这是把空中力量送到地球上遥远角落去的一种最费钱的方法。而按照8月12日霍尔斯特文章中的推论,一旦昂贵的航母有被击沉的危险,不仅航母失去了“炫耀武力和阻止敌对行动发生”的价值,而且可能还面临着1小时内造成相当于伊拉克战争8年来美军死亡人数的灾难。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霍尔斯特在文章的结论中只给出了简要的答案。他说,美国的决策者必须打破假设航母是海军技术进化到终极的神话,必须保持军事创新的领导作用,而不是逃避现代化,进而依赖屡试不爽的教条和传统落入其他大国设下的陷阱。事实上,霍尔斯特除了提到“创新”以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美国军方和国会的“航母派”们,并不接受霍尔斯特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在下一代福特级航母上也有很多创新。比如为了减少不断攀升的人员开支,福特级航母设计的舰员配置只有5200人(包含舰载机联队人员),比现在服役的尼米兹级航母整整少了800名舰员。再比如,为了减少航母服役期过半时更换核反应堆的开销(按2014年美元计价算,更换反应堆大约要花费70亿美元),福特级航母设计的反应堆在航母整个服役期限内不用更换。

说到“创新”,最近美国军方高层还有一些更宏观的设想。比如奥巴马新任命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克(Bob Work)8月5日在美国国防大学的讲话中,提到了军方需要通过创新找到第三个“补偿战略”(Offset Strategy)。他说的大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苏联常规力量的数量优势,美国推出了第一个补偿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到了70年代,苏联在核武器上追平美国后,美国又推出了以信息技术优势为主导的第二个补偿战略,以平衡苏联在常规武器数量上的优势,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而现在,面对一些大国军事力量的崛起,美国需要第三个“补偿战略”。如果把沃克的意思解释得更直白,意思就是美国针对中国军事力量在东亚的崛起,美国军方需要整合现有的军事资源,通过创新找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针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补偿战略”。

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的媒体为有了初步的反航母手段和可能有的第一艘国产航母而自豪时,我们想到过沃克提出的第三个“补偿战略”的内涵是什么吗?这种“补偿战略”的内涵,仅仅是在利用日本、菲律宾甚至越南转移我们的视线吗? 航母

上一篇: 对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