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缔造的巴拿马
作者:蒲实( 1906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视察巴拿马运河工作时,坐在大型蒸汽挖掘机上
)
改变国籍的运河公司
1902年对巴拿马运河的修建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法国人费迪南德·德·雷赛布(Ferdinand de Lesseps)领导的“法国洋际运河工程总公司”(又叫“巴拿马运河公司”)破产了。公司希望卖掉其名下的经营权和资产。作为公司美国代表的律师威廉姆·克伦威尔(William Nelson Cromwell)努力试图游说美国国会接下运河的单子。
矮小精明的律师克伦威尔是纽约金融圈的权势人物,被称作“皇冠背后的神秘人物”。他的客户包括纽约最重要的银行J.P.摩根,航运巨头W.K.范德比尔特,设计了复杂金融并购方案、由此缔造了第一个洲际铁路公司的爱德华·哈里曼,他也是美国巴拿马铁路公司的首席法律顾问。这些金融巨头找他,因为他的法律公司在华盛顿的媒体与政治圈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1896年,濒临破产的法国洋际运河公司主席莫里斯·哈丁(Maurice Hutin)拜访了位于华尔街41号的苏利文&克伦威尔法律公司,希望克伦威尔能说服美国政府购买法国公司的运河修建权。曾修建了苏伊士运河的法国英雄雷塞布在巴拿马遭遇了工程的滑铁卢,公司的破产消息在欧洲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储蓄蒸发掉的投资人愤怒地要求将工程负责人处死;雷布塞家族和另一个有声望的家族——曾修建了埃菲尔铁塔的古斯塔夫·埃菲尔家族,被投入监狱;一些银行家自杀。洋际运河在巴拿马留下一个烂摊子,唯一值钱的资产就是哥伦比亚政府(当时巴拿马还是它的一个省)所授予的开采权。
法国人知道,自1849年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以来,就一直想修这样一条跨越中美洲的交通要道,连接起美国东西部。1898年发生在古巴的美西战争,更是让美国人看到了开通联结大西洋与太平洋航道、保卫领土的重要性。当时,美国人已经有了一套方案: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修建运河,由联邦政府出资。这个方案也是为了振兴在美国内战中损失惨重的南方州的经济。1902年1月,这个方案已经在众议院获得了通过,8月,即将在参议院表决。如果尼加拉瓜运河方案得以在参议院通过,对法国来说,则意味着2.5亿美元的投资损失。克伦威尔说服法国人放弃让美国人称为合伙人的想法,“彻底将巴拿马运河美国化”,因为“尼加拉瓜运河对美国一些居于要职的人来说,意味着在美国海洋运河公司里的巨大利益”。他建议由重要的美国资本家(包括克伦威尔本人)来购买公司资产。法国公司的股东同意了。回到纽约,克伦威尔拜访了纽约最重要的金融家。不久,他与J.P.摩根的私人律师在新泽西成立了美国巴拿马运河公司,出资5000美元,准备由其他的出资人包括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J.P.摩根、J.E.西蒙斯(J.E.Simmons)、Kuhn、Loeb&Co.、查尔斯·弗林特、列维·莫顿——来购买剩下的原始股份。几年前,克伦威尔成功地在美国钢铁公司成立阶段投资,此后在股市上净赚200万美元。但这个方案遭到了莫里斯·哈丁的反对。法国运河公司的总工程师法瑞拉(Bunau-Varilla)也赶赴美国积极游说巴拿马运河,他的亲属在法国公司中持有股份。但到了1902年11月,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John Hay)已与英国人签订了尼加拉瓜运河的中立条约,并与尼加拉瓜签署了修建尼加拉瓜运河的正式条约。巴拿马运河的丧钟眼看已经敲响。在巴黎,法瑞拉召开了公司的董事会议。股东们激烈争吵,暴力已经升级到了由警察出面维持秩序的地步。哈丁被迫辞职,克伦威尔和法瑞拉共同的朋友——里昂信贷银行主席莫里斯·伯接替了哈丁的职位,并向美国发出电报,提议4000万美元出售法国公司。
这个时候,西奥多·罗斯福刚刚成为美国总统仅仅几个月。这位共和党人有自己坚定的施政纲领和原则,运用总统权力的作风胜过君主或帝王。在国内,他手段强硬地打击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和J.P.摩根这样的财团,但在海外,他坚定支持美国财团和大企业,以使美国结束孤立主义,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工业巨头。美国金融与商界把开凿运河视为商业利益,但罗斯福把它视为美国主宰西半球的手段。他的思想受西点军校海军军官马汉的影响很深,马汉有本著作叫《海权论》,认为海上权力对征服世界至关重要。20世纪即将来临时,美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强权。1898年,美国战胜西班牙,把古巴从西班牙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清除了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残余势力。在美国这个世界新霸主的扩张主义政策当中,商业利益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美国在中美洲投入的资金以巨大的比率增长,从1897年的1150万美元增加到1914年的7690万美元。投资数额超过了该地区的很多长期投资者,比如德国;到1913年,美国已经紧逼由英国创造的1.15亿美元的投资峰值。到此时为止,英国仍然是中美洲地区势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还帮助当地政府筹集资金以应对向欧洲列强欠下的外债,使得中美洲更加依赖于其北方的邻居。美国的投资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外来投资,投资性质也常常独具一格。北美人对香蕉公司、矿藏、船运公司和铁路等生产性企业情有独钟,而不像英国那样投资政府证券,因此美国的投资实际上垄断了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经济,同时改变了其余国家。比如,在哥斯达黎加,仅仅北美热带水果公司的投资就几乎与英国的投资总额相持平。美国投资所带来的影响很快便显现出来。到1913年,美国已经主导了中美洲的贸易,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主导地位更是确立。1913年到1929年间,尼加拉瓜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100%,危地马拉增长了150%,而洪都拉斯的增长率则是令人震惊的600%。1912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姆·霍华德·塔夫脱因此宣称:为了确保美国的资金和市场,干涉是合理的。美国不仅有了加勒比海岛屿和远在菲律宾的海军基地,还需要一条贯穿中美洲地峡的运河以方便海军活动。
( 巴拿马跨洲际铁路
)
这个时候,在参议院内,由于克伦威尔和法瑞拉的积极游说,对巴拿马方案的支持开始胜过对尼加拉瓜方案的支持。
哥伦比亚赌局
( 法国洋际运河工程总公司美国代表律师威廉姆·尼尔森·克伦威尔
)
自19世纪初玻利瓦尔解放南美洲以来,哥伦比亚并未变成一个他所期望的、按照法国和美国革命愿景所缔造的现代国家。相反,无休止的内战把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变成了一个叛军和革命者四面埋伏的孤地。为了打内战,哥伦比亚政府欠下了巨额外债。巴拿马运河似乎是唯一财政上救赎。但哥伦比亚政府没有预料到,他们将会在谈判中遭遇强大的华尔街游说力量。正如法拉瑞所写的:“波哥大位于安第斯海拔8700英尺的高原上,难以接近,难以到达。为了到达首都,旅行者得从巴兰基利亚开始马格达米纳河上长达9天的航行,然后骑骆驼再跋涉3天。正因它的孤绝,外部世界的回声到达它时,已经被漫长的距离所削弱。所有的外国问题在波哥大人那里都是纯粹的理论性质的、抽象的和遥远的。他们用半哲学的方式讨论这些问题,而不考虑任何具体的现实和实际的后果。”
由于在首付和提成问题上谈不拢,200艘美国军舰直接包围了哥伦比亚的巴拿马和科隆。这是自1846年以来美国对巴拿马的第七次入侵。1846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浪潮促使美国修建了巴拿马跨洲铁路,巴拿马铁路公司向穿越中美大陆的旅行者收取25美元的车票,大大缩短了纽约到旧金山的航程。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哥伦比亚方面最终决定,法国2亿美元投资(仅完工2/5)的原“洋际运河公司”移交给哥伦比亚,然后再由哥伦比亚2500万美元以许可权的形式出售给美国政府;如果法国公司愿意给哥伦比亚1500万美元,哥伦比亚国会就会同意签署这个条约。但哥伦比亚政府低估了克伦威尔对国务卿约翰·海伊和罗斯福总统的影响力。当时的美国媒体写道:“这项提议对美国,对克伦威尔先生和他的投机朋友来说,显然是不可接受的。难道他们会拱手把自己赢得的利润部分甚至全部地让给哥伦比亚?”一位美国国会议员在1913年写道,如果美国完全绕开法国公司,如果克伦威尔根本无法影响国务卿海伊,那么美国将直接与哥伦比亚谈判,其价格将只有法国人所开价格的一半。当时的《纽约先驱报》列出了罗斯福总统可以做的几种选择:“第一,向哥伦比亚开战;第二,按照原来的尼加拉瓜方案修运河,放弃巴拿马;第三,继续与哥伦比亚谈判,直到谈出结果来。”《先驱报》写道:“当然,那些希望从巴拿马运河中获利4000万美元的人,是非常希望美国政府继续往前走,夺取巴拿马这块肉的,哪怕这意味着战争。”不久,罗斯福总统决定,“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而不是与哥伦比亚”。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罗斯福总统做出这项决定受到了什么人、什么因素的影响。国务卿与华尔街也没有密切的个人联系,而且一直保持不受垄断财团的影响。但这个决定,无疑是最有利于法国公司的股东和美国投机者的。
作为巴拿马铁路与蒸汽公司总代表的克伦威尔找好了他的革命代理人:巴拿马铁路公司的律师奥古斯丁·阿兰戈(Jose Agustin Arango)和铁路公司的医生曼纽尔·阿马多尔·圭勒罗(Manuel Amador Guerrero)。巴拿马市的显赫市民本来就害怕远在天涯海角的波哥大政府无法签署条约,对巴拿马城来说,地峡运河是贫穷的救赎。几个世纪以来,巴拿马作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陆地路线,因黄金和贸易而一直很富裕。早在16世纪,巴拿马的达里恩地区就被西班牙王室命名为“黄金的卡斯蒂利亚”,这儿有来自哥伦比亚和巴拿马两地的黄金。其关键性在1532年西班牙人征服秘鲁时会更加显露无遗。通过陆路和查格雷斯河,巴拿马城往北与大西洋、往南与太平洋有贸易往来,与秘鲁、东印度、墨西哥和洪都拉斯都进行贸易。17世纪的旅行家和探险家托马斯·盖奇描述说:“从巴拿马城向那儿移动的成群的骡子⋯⋯它们背上装满了楔银。有一天,我数了一下,有200头骡子除了银子什么都没驮。把这些白银卸在露天市场上,成堆的楔子留在街上就像成堆的石头⋯⋯巴拿马城是太平洋沿海唯一坚固的港口,因而迅速发展起来。秘鲁的黄金白银从巴拿马城运到加勒比沿海,最后装载到停泊在贝略港的西班牙大帆船上。”秘鲁的黄金和白银通过巴拿马源源不断地运往西班牙。但18世纪,西班牙征服的重心随着埃尔南·科尔特斯进军高地上的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而转移到了墨西哥。西班牙决定,绕道合恩角去秘鲁可能是更加安全但又不太昂贵的一条航线。1746年,贝略港遭弃,巴拿马因此与世隔绝。
地峡运河对巴拿马城来说,无疑是重新与世界贸易建立纽带的好机会。城中心最雄伟的建筑是“中央宾馆”,它曾经是法国运河公司的总部所在地。美国巴拿马铁路公司的到来也创造了巴拿马的新贵,他们或是铁路公司的高级职员,或是随铁路投资而新兴的当地银行、保险公司或船运公司的老板。但自从法国运河公司在1889年宣布破产后,整个巴拿马城都陷入可怕的退化:街道肮脏危险,教堂的钟楼摇摇欲坠,那些从西印度和中国来到巴拿马修建法国运河的劳工在破旧逼仄的木屋里时常遭到火灾的侵袭;没有外国商业,几乎没有国内贸易,风景如画的西班牙式建筑内居住的是贫穷和被忽略的人。过去70年来,巴拿马人一直有从哥伦比亚分离出来的倾向。而现在,新的美国运河可能意味着复兴。
克伦威尔的美国巴拿马铁路公司仍在美国的指导下运转,很多显赫的巴拿马人都在这个当地唯一的大公司内工作。它的总部却设在纽约。1903年7月,奥古斯丁·阿兰戈派在巴拿马铁路公司太平洋客运段的军官詹姆斯·比尔斯前往纽约,争取克伦威尔对巴拿马革命的支持。克伦威尔指示,让巴拿马城的人准备好革命。7月底,年轻富裕的大地主托马斯·阿利亚斯在他巴拿马城外的农场上邀请了20位贵宾参加午餐会,并发表了支持自由巴拿马的演讲。在场的还有美国驻巴拿马领事和巴拿马铁路公司的总裁助理。每个人都明白,他们的成功将取决于美国的支持,更具体地说,克伦威尔的支持。克伦威尔承诺给予秘密的支持,这样,如果巴拿马叛乱失败,铁路公司还可以维护在哥伦比亚运营的利益。一天,阿马多尔博士与阿兰戈医生正在铁路公司的大楼附近散步。阿马多尔对阿兰戈说,阿兰戈应该成为巴拿马的第一任总统。作为对褒奖的回应,阿兰戈用胳膊搂住年长的阿马多尔说:“我,我认为你应该成为总统。”阿马多尔立刻回答说:“好,那就我来吧。
”不久,巴拿马革命爆发。克伦威尔似乎有意从公众视野消失了。于是,一批巴拿马政治家策划了一次暴动。阿马多尔曾与法国人法瑞拉有过一次会面,要求获得600万美元的金援。法国和美国随后立刻承认了这个新成立的“独立”共和国。不到两个星期,美巴双方就达成了运河协议。美国作为巴拿马的保护国,拥有其10%的领土,巴拿马使用美元为其货币。
金融家所缔造的国家
1903年10月的一天,在从华盛顿开往纽约的列车上,法瑞拉在思考,如何为巴拿马独立筹钱。他知道,如果没有美元或美国的军事援助,巴拿马人是不会起事的。他认为,600万美元要得太多了。这场叛变500个人就够了,每个人20〜100美元,总共是5万美元;如果阿马多尔想多要点,那就是10万美元。年迈的阿马多尔医生对仅仅宣布巴拿马和科隆独立的目标不太满足。他说,反叛者的很多农场遍布哥伦比亚,如果仅仅是地峡一片独立出来,那些农场就会被没收。法瑞拉回答说:“如果独立成功,巴拿马运河条约顺利签订,你将得到1000万美元,用于发动战争,收回其他省市。”这场在纽约沃尔多夫·阿斯多里亚宾馆发生的对话,被称为“巴拿马共和国的摇篮”。事后阿马多尔医生写信给自己的儿子:“本想让你来见见法瑞拉,我在他面前提起过你。他说如果一切进展顺利,你会在公司获得好职位。⋯⋯如果你不想去,他会在纽约帮你谋得个职位,他在这里很有影响力。”
11月,巴拿马共和国建立。在巴拿马独立的头几天里,阿马多尔一直在到处找钱,好付给支持革命的哥伦比亚官员。省政府没有足够的钱给他,直到晚上,才有一车骡子拉来的2.2万比索的银币分给士兵。这个时候,财政金库里除了法律文件外,空空如也。阿马多尔给法瑞拉发去电报,要求他如约拿出10万美元,但没有收到回复。阿马多尔从银行家菲里克斯·伊尔曼(Felix Ehrman)那里临时借来了8箱哥伦比亚银比索,才暂时缓解了财务之急。
法瑞拉收到了阿马多尔催款的电报。由于电报中没有指明法瑞拉想要的外交职务的任命,他让里昂信贷银行从海德尔巴赫银行支取了2.5万美元汇到巴拿马的以撒克Brandon & Bros银行,用于贿赂哥伦比亚的将军,以让他们撤军。仅仅3天后,美国宣布承认巴拿马共和国。11月6日,法瑞拉收到了任命通知,成为巴拿马共和国驻美国全权大臣。仅仅12天后的11月18日,《巴拿马运河条约》签订。在这十来天中所发生的事件,很大程度上定义了20世纪美国与巴拿马充满争议的关系。
上任后法瑞拉迫不及待地致电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赞扬美国政府“用羽翼保护了我们的新生的共和国的领土”。然后他赶到华盛顿,与海伊在后者的家中共进午餐,他们讨论了巴拿马运河条约。随后,法瑞拉赶到纽约,拜会J.P.摩根本人。他要求这位年迈的金融家借给他的新共和国10万美元,用他自己的7.5万美元作为抵押保证。作为回报,摩根可以获得巴拿马金融代理这个职务,在巴拿马签订运河条约时,兑现1000万美元的补偿金。据法瑞拉事后回忆,一个小时以内他们就达成了协议。但因为J.P.摩根也是克伦威尔美国化计划的成员,所以这个交易可能事先早就商讨过。随后的几天内,法瑞拉又与国务卿海伊商讨过巴拿马运河的细则,其中包括这一条:“巴拿马共和国给予美国所有的权利、权力和权威⋯⋯美国可以像在主权领土上一样行为。⋯⋯赋予美国的权利与特权不应受到哥伦比亚共和国领土的干扰。”正如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所评论的:“如何还能说运河区是属于巴拿马的?如果巴拿马人在那里既没有权利,也没有任何获得权利的前景?”
法瑞拉的行径也惹怒了克伦威尔,特别是他与英国银行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金融交易。一系列伦敦银行在革命之前向哥伦比亚政府提供了由美国政府担保的1000万美元的贷款。巴拿马独立成功后,哥伦比亚政府无法还贷款,银行的股东要求英国政府在巴拿马未能偿还英国银行贷款之前暂不承认巴拿马。自此,克伦威尔决定让法瑞拉远离任何与巴拿马有关的金融事务。最终,几天之后的11月26日,法瑞拉从哈德尔巴赫银行向J.P.摩根银行汇款7.5万美元,克伦威尔以自己拥有的铁路公司的证券为担保,又从Bowling Green信托公司给巴拿马贷到了10万美元,这笔钱转到了摩根银行,然后转到了巴拿马的Brandon& Bros.银行,最后用于贿赂哥伦比亚的军官。
到了1904年,克伦威尔频频造访即将卸任的战争国务卿鲁特(Elihu Root)。美国正考虑向法国支付4000万美元,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买下运河权利。但克伦威尔有新的打算。他提出一套新的方案:J.P.摩根作为“特别代付机构”,他的银行向法国清算人和巴拿马付钱,一旦付清款后,美国财政部代表J.P.摩根担保支付。鲁特拒绝了。他不愿意过度依赖克伦威尔和J.P.摩根来进行这么大的交易。克伦威尔又去找财政部长商量,最后,美国财政部、法国运河公司、巴拿马共和国、J.P.摩根签订了协议。最终这笔5000万美元的巴拿马运河交易的价格,比美国购买路易安那州(1500万美元)、阿拉斯加(720万美元)和菲律宾(2000万美元)的总和还要多。交易那天,J.P.摩根向巴拿马政府支付了100万美元首付;巴拿马用其中62.2万美元支付了几家银行的贷款利息,其中包括J.P.摩根,剩下的37.5万美元给了巴拿马财政部。两周后,J.P.摩根进行了第二笔支付,900万美元,其中400万美元给巴拿马用作“公共建设”,剩下的用于“促进繁荣的投资”。巴拿马成立了一个特殊的“财政委员会”来管理这600万美元,监督者都来自J.P.摩根和克伦威尔的公司。他们在纽约购买了铁路债券和房地产,其中审核借款人资质和评估房地产的公司Douglas Robinson正是罗斯福总统的亲戚。最终要的是向法国人所做的支付。J.P.摩根亲自到巴黎,进行4000万美元的现金支付。摩根银行从纽约向巴黎船运了价值1800万美元的金条,然后向法国银行付清了总共4000万美元。之后,美国财政部向J.P.摩根颁发了4000万美元的担保,这是美国政府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担保款。
最终,那个关键的问题是:谁从中赚到了钱?
哥伦比亚军官和支持革命的哥伦比亚官员拿到了钱;他们平均每人拿到了1万美元,有的高级将领拿到了3.5万美元。美国巴拿马铁路公司的美国官员也平均每人拿到了1.5万〜2.5万美元;巴拿马“爱国者”每人拿到了2.5万〜10万美元。而巴拿马运河的投资者包括J.P.摩根、J.E.Simmons、J.B.Delmar、亨利·塔夫脱、尼尔森·克伦威尔、Issac·Seligman、Douglas Robinson,这些都是巴拿马政治投机事件中寻得到踪影的银行。在革命结束后,法瑞拉最终获得了44万美元,4000万美元中的60%则由这些银行家作为股份持有,最终他们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233%。从此以后,巴拿马运河区被纳入美国的金融体系。
(特别感谢实习记者白新磊为本文所做的贡献) 缔造华尔街巴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