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那就踢踢足球吧
作者:张斌( 一支英国陆军路桥部队足球队1917年的合影
)
罂粟花在大地上铺陈开,像鲜血奔流。满眼血色,英国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在提醒世人,整整100年前开始的那场“伟大战争”在1914至1918年间,吞噬掉了840万士兵的生命。战火中,活着真好,哪怕死亡明日来临。1914年圣诞,在西线,德军与联军士兵放下武器,在无主之地上赛场足球,回到平常的日子里。拿起枪回到冰冷的堑壕中,等天再亮起,子弹将再一次出膛,生死由命。这个足球与战争的故事传播最广,活着,那就踢踢足球吧。
1914年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至9月12日,47.8893万名英国人报名参军。政客们仍觉兵源不足,加大了征兵力度,百年前的英国职业足球联赛已经有声有色了,足球场成为募兵广告必然出现的地方,中场休息时传单会送到每个人手中。公众舆论甚至指斥职业联赛已经毫无意义,俱乐部老板应该放球员入伍,共赴国难。柯南道尔先生曾在报上撰文说:“既然球员们四肢发达,那就请上战场吧。”1914年底,由职业球员组成的营迅速组建,隶属于米德尔塞克斯团。转年4月,政府做出决定,战时阶段取消职业联赛。1914〜1915赛季,场均观众已经由上赛季的1.6359万人下降为6689人,民众无心看球了。
随着大军,职业球员营渡过英吉利海峡,扎营在法比边境线上。身为步兵,当年的作战原则是,前线一周,调整一周。每当撤离前线,英军中开始有足球比赛了,士兵们所踢的球是夹带在行囊中一路渡海而来的。日后,士兵们不断写信回家,要家人尽快再寄皮球和球衣到前线。英军统帅起初对士兵踢球的态度是极为厌恶的,一位将军在给上级的信中写道:“战士们大白天里打瞌睡,显然是踢球踢累了。”战争之初,军营一度禁止进行足球比赛。可是,军令也未能灭杀战士们对于体育的需求,不仅是足球,板球、拳击和跑步比赛也经常上演。
活下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好好活着,士兵们不顾禁令继续踢球。《泰晤士报》此时率先发表社评,“还有什么能取代足球,缓解士兵们疲惫的身心”。英军统帅部因势利导,开始在军中倡导足球,战后将足球列为激励士兵士气的秘密武器。那年头,堑壕战冷血残酷,但足球赛生龙活虎,赛制完全照搬英国传统,设联赛和杯赛,联赛甚至有细致的分级,士兵们都给自己的球队起上很好听的名字,一看便知他们在和平年代里的足球立场。显然,职业球员营得到了大显身手的绝好机会,史料记载,1916年初,在第二届杯赛决赛中,以11∶0大胜皇家炮兵第34旅。营长多年后还感慨:“足球是我们营的灵魂,士兵们拥有一流的团队精神。”哈灵顿将军1931年在《军中体育与竞赛》一书中感慨道:“我们无数次看到职业球员营从伊普尔突击部或者其他战场下撤后,遭受重创。但只需要几个小时,当士兵们踢了一场足球或者戴上拳套酣战之后,他们又重新振作起来。体育对于人的斗志,有魔法般的效果。”
4年战争,职业球员加入的营总计伤亡1359人,其中死亡178人,伤1125人,失踪56人。没有精确的统计告诉我们,有多少职业球员为国战死,但有关他们前线生活的记述还是很多,其中一条是:“每逢休息日来临,营区里人们在洗浴,在锻炼身体,连队之间的足球赛热闹非凡,甚至整夜不眠。”还有一条很有趣,英军踢球有时要借法国农民的打谷场,法国人往往极不乐意,他们似乎更希望来的是德国人。 活着踢足球